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人学视野中的人的发展蕴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光侠 《理论学刊》2003,42(4):20-24
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本质观是人的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人的本质是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即劳动、社会关系和需要三者的有机统一。在此基础上 ,人的发展意蕴的思想框架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根基。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积极发展生产力的科学性;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性;三是自觉利用规律,把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实现科学和价值的统一。科学与价值统一于生产力的不断推进;统一于党的先进性;统一于党的现阶段纲领向最高纲领前进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是深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大体可以归为两类,即"社会本位说"和"个体本位说"。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人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等理论观点,可知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以正确分析和把握社会要求与个人思想品德差距为基础,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社会要求和个人思想品德,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人的本质是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有机统一.人的类本质是劳动,它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体现了人的本质的普遍性;人的群体本质是社会关系,它将社会中的不同群体区别开来,体现了人的本质的一般性;人的个体本质是由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的每个人的个性,它将人与他人区别开来,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特殊性.人的类本质决定人的群体本质,人的群体本质决定人的个体本质.  相似文献   

5.
赵建梅  黄世虎 《唯实》2001,1(6):14-18
人的本质是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有机统一.人的类本质是劳动,它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体现了人的本质的普遍性;人的群体本质是社会关系,它将社会中的不同群体区别开来,体现了人的本质的一般性;人的个体本质是由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的每个人的个性,它将人与他人区别开来,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特殊性.人的类本质决定人的群体本质,人的群体本质决定人的个体本质.  相似文献   

6.
人学,即关于人的问题的哲学。马克思人学的基本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的、相对稳定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丰富的人学内涵,理论依据是人的个体、共同体和社会状态这三种状态相互生成、相互建构的辩证统一关系。"三个倡导"立足于国家共同体、社会、个体之人三个基点指出了人之成长、成熟与成功的价值追求,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价值航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类永续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是多层次价值概念的辩证统一,"实践"范畴的形成为价值论研究拓展了广阔的理论空间。"价值"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以"人"作为中心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冯契以人的自由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研究的切入点,探讨了自由与必然、自由与理想的关系。冯契以"人的本质"的内涵探索为起点,提出自由劳动是合理价值体系的基石的观点,论述了现时代合理价值体系的基本原则。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同时也是世界观与人生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者还应该在社会发展中来研究个体的精神发育过程、德性的全面发展。冯契以"人类的自由,就在于达到真、善、美的统一"为总的观点,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人的需要:社会工作价值取向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其他的研究者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来论证社会工作价值。其实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工作价值取向的落脚点必然是在人的身上;需要是人的本性,是人类的原始动力。从社会工作的历史起源及发展、对象,以及马克思主义有关需要理论来看,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是社会工作价值取向的基础。尽管如此,在体现社会工作价值的关系的实务中,还要注意人的三对不同种类需要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我国社会转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要求,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以便进一步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作用。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应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相统一的价值功能、以社会的核心价值为导向的价值本质、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相统一的评价标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我国社会转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要求,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以便进一步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作用。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应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相统一的价值功能、以社会的核心价值为导向的价值本质、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相统一的评价标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王志坚 《党史文苑》2011,(8):47-48,51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笔者认为人的本质是类本质和现实本质的统一。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两维视角审视人的本质,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观点的,这对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及其把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的三重属性既是人固有的本质属性,同时也是研究和考察问题的一种理论方法。人的类、群体、个体的三重属性决定了价值的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价值彼此既有融合,也存在着冲突,同时,同一层次的价值因主体具有的差异性也会存在着冲突。价值冲突的化解需结合人的三重属性的统一协调发展而实现。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的文本叙述当中渗透着共生的认识逻辑。马克思从共生逻辑来理解事物,理解人的本质,并用共生方法分析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认识人与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人与他者的共生离不开审美,审美作为自然界发展到人这个阶段所出现的人的主体结构,其本质与人的本质是紧密联系的,人在审美基础上实现自我同一和与他者的统一。人与他者的共生通过实践这个具体的途径来实现,马克思用共生的方法来分析实践,实践是人和世界相互生成的过程,作为生产劳动的实践既蕴含着人的自我同一和与他者统一的应然价值,也存在着多样化互动共生实践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事实。马克思用共生的逻辑抽象出"类"的概念,"类"本位具体化的社会类型就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挖掘马克思主义共生理论对反思现代性、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有着丰富的价值内涵:它肯定认为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又必须与自然相协调,经济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相一致.这几个方面体现在哲学的本质层面,就是理性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在社会发展中坚持以价值尺度为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曾盛聪 《探索》2007,(1):144-147
荣辱价值认知本质上是社会生活实践中主体的情感认知与体验,是“人心的世界”。荣辱观确立是社会认知导向与主体价值建构的有机统一。国家对个体的荣辱价值灌输与导引,是主体荣辱观确立的前提。荣辱观的主体性、情感性特质,又决定了主体价值建构的重要性;主体价值建构的使命就在于实现荣辱价值的“国家伦理”形态与“个体道德”形态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左亚文 《学习月刊》2013,(21):22-24
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科学.其次是一种信仰.它是科学和信仰的统一.但这种信仰是建立在科学之上的信仰。因而.在性质上.马克思主义属于一种人文信仰.而不是宗教信仰。与其他形式的信仰一样.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内涵也主要表现在宇宙的终极解答、社会的终极理想和个人的终极价值三个方面,并且呈现出实践性、批判性和开放性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7.
沈晓阳 《探索》2003,1(2):64-6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包含着深厚的价值意蕴:第一,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就是不断地超越自己的现实本质而趋向人的理想本质;第二,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定位,就是以个人为本位,以社会为取向;第三,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基础,是人的普遍人性与个性特征的内在结合;第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基点,是超越单纯的自然主义和单纯的人道主义而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8.
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是马克思制度批判的价值目标。从人与类本质的异化关系出发,马克思批判异化的普鲁士书报检查制度、议会制度、国家制度和经济制度。从人与社会的实践关系出发,马克思批判人与社会分离的资本主义制度,认为只有建立共产主义制度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从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出发,马克思透过商品、货币和资本等物的外衣,发现资本主义制度剥削剩余劳动的本质。从个体与社会整体的良性互动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肯定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又强调政府维护公平正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和谐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价值核心,更是和谐社会里人的存在指向。马克思认为,“和谐人”以和谐社会关系为本质,以和谐实践为根本特征,只存在于和谐人共同体中,它既是共产主义社会里“现实的人”,又是共产主义社会的运行主体和价值目标。马克思的“和谐人”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日常生活中朴素的价值认识、价值评价和价值建设都源于人思想深处的价值理念。只有充分解构这一深层价值理念,人们的价值判断、选择与创造才能充满理论自信和富于实践艺术。本文通过对主客体关系、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人的实践能力及对象化三方面的论述,从哲学层面分析了价值的本质,阐明了我们只要立足于主客体关系,明确人的实践能力及对象化这一价值的本质规定,就能够在理论和现实中把握好对价值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