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洪超 《中国律师》2009,(11):71-73
中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30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共同探讨“律师的社会角色与律师文化”这个话题,这对认清律师的社会角色和律师的价值。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律师文化建设,促进巾国律师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律师的价值     
一、律师的职业价值与主体价值追求 社会职业分工视野下的律师,代表着各种相互对立、冲突的利益,似乎既代表正义又代表非正义,天然具有某种“品格分裂症”。“与邪恶为伍、为异端辩护”使律师这个职业容易为权力者所鄙视、为社会公众所诟病。然而正是赋予所谓邪恶与异端以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权利.才可能彰显每一个人的尊严与权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受到错误的刑事追究。每一个个体权利、具体权利的维护,每一起具体案件的博弈,其实都是纠纷得以解决、权利得以实现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可称之为正义得以实现的过程。凶此,律师即使在个案中成为“邪恶”的辩护人,其整体价值亦与正义有关。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一位“成功”的律师在法学院开了个“律师职业魅力”的讲座,大谈律师的风光,学生们的眼中充满了崇拜。为了不误导学生,作为评论人的我,只好“不识趣”地站起来,当面指出律师面临的种种执业困境,以及律师风光背后的辛酸。“神圣化”和“妖魔化”律师,都只是一种假象。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如果我们自己不拿起笔来倾诉,社会公众又怎么可能了解律师所面的临的种种生存境地,从而理解中国律师所面临的挑战和所肩负的重任?如果《中国律师》作为我们自己的喉舌不为律师代言,谁会来颂听我们为自己所作的辩护?当然我们不会奢望一次关注、一次呼吁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我们仍然真诚期待每一位读者、每一位公民与我们一道─—本刊记者曾经惊动中南海的我国首例律师“玩忽职守”案的当事人彭杰律师,平冤昭雪后已经两个年头了,许多关心他的人都向我打听这位老律师的近况。彭杰律师,别来无恙?在衡阳这座几十万人口的中…  相似文献   

5.
2002年春,一份汇萃古今中外经典名作、以律师为主要读者的大型季刊———《律师文摘》应运而生。偌大中华,融世界三大法系(中华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于一体、集四个法律区域(陆、台、港、澳)于一身,单为区际、国际律师文化交流计,这样一本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理念、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刊物,早该诞生了。律师究竟是什么人?律师究竟是干什么的?答案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律师文摘》编委江平、张思之一致强调,“律师应属于哲人的范畴”,“律师应比其他的人更首先成为真正的人”。律师为什么应是“…  相似文献   

6.
我的案头,一直放着一期“又是一年春草绿”时的杂志 ──《中国律师》第四期。刘桂明总编辑《拥抱春天》 的“絮语”一直让我忘不了这个春天,即中国律师制度恢复20年的春天,亦即作者所拥抱的“律师的春天,法治的春天,改革的春天。”《拥抱春天》写得很美,很有意境,很有深度,使11万中国律师充满了希望。但作者又出了一道相当难的“律考”试题“你为什么当律师?”五个月来,我一直在想,我为什么当律师呢?没有想到数月思考得出的结论竟是:我本不想当律师。 可能与出身军人之家有关,从小我生性好动,在政法大学读书时还任校武…  相似文献   

7.
律师“刑辩难”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赓 《中国律师》2003,(1):63-64
律师“刑辩难”的问题由来已久。只是现行《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受关注。律师界一些仁人志士不惜牺牲自己的人身自由和执业权利而与“刑辩难”苦苦抗争;一些同仁则采取了“现实主义”的态度,要么远离刑事辩护,要么得过且过,甚至采取麻木不仁的消极态度。可以预见,律师在刑事辩护中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等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困扰着而且还将在今后一定时期继续困扰律师开展刑事辩护业务。“律师刑事辩护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疑问的提出,迫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刑辩难”的出路何在?一、解决律…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在我国建立公职律师制度,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众所周知,于80年代初期恢复、重建的我国律师制度,无疑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重要产物和表现,却又毕竟是当时条件下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产物。因此,1993年以前的我国律师制度从总体上讲,实行的是单一的、行政化的的模式。律师被界定为“国家的法律工作者”,律师机构被界定为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和领导”的工作机构。也就是说,当时的我国律师是“国家律师”,律师机构是“国办所”或“官方机构”。在这种背景下,公职律师问题既不…  相似文献   

9.
难忘的“5·15”渐渐离我们远去。我们记得,这一天,被社会及律师界盼望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经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审议并全票通过,已于1997年元月1日起施行。一年过去了,那份激动与欣喜、自豪与自信、憧憬与感慨仍久久荣绕于心头。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将永远地留在每一位中国律师的记忆里。它象一座丰碑,记载着新中国律师艰辛奋斗的轨迹;它象一个坐标,提示每一位中国律师向着正义和理想的目标奋进。现在,律师业的天空,每一天都变得晴朗,每一天都显得明媚。回首往昔,也还是这片天空,那摧毁光明和希…  相似文献   

10.
王海云 《法治研究》2006,(10):16-17
近期,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一股“律师文化”之风。我是律师,而且是一名从事律师工作25年的律师。听到“律师文化”四个字,感到很新奇,也很激动——我们中国律师终于也有了自己的文化了!  相似文献   

11.
原来我们在谈到律师分家的时候曾经考虑到八个方面:一是律师为什么爱分家?二是律师为什么会分家?三是律师为什么要分家?四是律师为什么想分家?五是律师为什么能分家?六是律师什么时候分家?七是律师怎么分家?八是律师是否应当分家?当然.今天我们讨论的.我认为不一定是八个方面.而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什么,第二个方面是为什么.第三个方面是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江平 《中国律师》2002,(4):69-69
我曾在国栋主编的《中国大律师》一书中写了一个序,题名为“律师兴则国家兴”,为我国律师制度在国家民主化、法制化中的作用呐喊。两年后,国栋又拟主编《律师文摘》,我想为律师的气质呐喊。美国前总统卡特曾说过一句话:“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律师,但我不能说我们拥有的正义就最多。”这句话颇值得我们深思。律师是国家民主法制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众多的律师又恰恰不能必然说明民主法制的加强,这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律师本人的素质与气质不同。在我们今天的律师队伍中也确实存在极大差异,有些律师是民主法制的破坏者,是邪恶的支…  相似文献   

13.
笔者谨就日本律师涉外业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结合我们律师事务所处理的具体国际交流业务作一报告,以作为中国律师发展涉外优秀的参考。从历史角度看国际法律业务首先,中国与日本开展国际法律业务的时间和历史背景不同。日本国际律师业务的基础大约确记于30年前左右。那时,日本已花费了约100年的时间,建立了现代化的司法制度。律师也已成为社会公认的职业。不言而喻.又何健全司法制度,使律师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型职业被社会承认,国际律师业务也才有可能建立。但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在同一个时期内建大了司法制度及律师制度.…  相似文献   

14.
2010年4月2日上午.在北京仲裁委员会国际仲裁厅.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仲裁教学活动在此展开。真实的案例、真正的仲裁员,而中请人与被申请人以及证人则是由实习律师担当。看着实习律师们能严格地遵守各种仲裁程序.熟练地运用仲裁规则,准确与恰当地解析法律问题,一位执业多年的资深仲裁员不禁频频点头。实习律师们能有如此的优秀表现,得益于北京市律协、北京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仲”)、中国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三方共同组织的模拟仲裁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5.
王澍 《天津律师》2004,(1):33-33
最近我看了一些资料,看了“百强企业”的发展经历,促使我想到一些问题。我们的律师制度经历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律师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为什么同样是二十年,有的律师事务所成了“常青树”,而有的律师事务所仍然还是一棵“小老树”。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律师事务所的领办人是这些不同现象的最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次不经意的选择,却让我终生无悔。我曾打算报考律师,就随便订了一份(中国律师》杂志。现在,我工作太忙,律师又不是那么好考,熊掌与鱼不可兼得,我决心暂时放弃律考,可《中国律师》却成了我和我的学生们最好的朋友之一。我在一家国有大企业子弟学校的电视中专任教,法律一直是我最喜爱的学科之一。凭着我对国情较为深刻的了解,我知道,阻碍法制建设的“罪魁祸首”,并非无法可依和执法不严,而是我们千千万万缺乏法律意识的民众。为什么我国封建专制传统如此深厚,民主法制建设如此步覆维艰呢?因为中国数亿个家庭中,到底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17.
荒诞的律师     
“踏平坎坷荆棘,走过冷雨寒风,我们走向辉煌和光明”嘹亮的中国律师之歌,动人心魄,催人奋进。作为一名律师,我曾深深为歌声所鼓舞。中国律师,这是多么辉煌的职业;中国律师,必定会有灿烂的未来。我是怀着无限的憧憬与希望加入律师队伍的。  相似文献   

18.
央视有两档节目令不少人为之感染、为之潸然:“心连心”慰问团深入边远山区,送去欢歌笑语,让贫苦单调的生活多了一分色彩;“同一首歌”演出组远赴海外,送去温暖情谊,让离乡多年的游子多了一分温暖。以宣传我国律师为己任的《中国律师》月刊,我们曾将自己喻为为十万律师而努力的打工者,于是在看过这些节目之后,也在不断地思考着:如何让全国律师心连心?如何让心连心的律师共唱一首歌?唱什么歌?我们深深体会到:律师们为中国法律体系不健全而忧虑,律师们为业务繁忙无暇学习而焦灼。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将课堂设置在全国各地,让事务…  相似文献   

19.
<正>从“全科”到“专科”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每一位律师都可能在不断思考一个问题:“当下的法律服务市场到底需要怎样的律师?”不同时代背景下,随着法律服务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拓宽,适应市场需求的律师类型也会逐渐发生变化。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初期,法律非诉讼业务开始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国人逐步接受“不打官司,也要请律师”的观念。发展到近一二十年,法律服务行业又提出了“专业化”的概念,打造专业律师一度成为“热词”,律师的专业化分工也愈来愈细。而最近的四五年,  相似文献   

20.
何兵 《天津律师》2005,(2):58-58
律师向法官行贿并非新闻,暗地里向审判官行贿是诉棍们的祖传秘术。让人们拍案惊奇的是,这位律师竟然将历来暗地里进行的潜规则公开化,合了一句成语一行贿公行。诉棍并非是我们时代的新产品.它是专制权利的“传家宝”。宋人在(戒诉录)中曾以歌谣的形式唱道:“些小言辞莫若休,不须经县与经州,衙头府底陪茶酒.赢得猫儿卖了牛。”为何赢了猫儿卖了牛?因为牛被诉棍和贪官污吏们合伙吃了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