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洪霞 《公安研究》2014,(3):69-72
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舆情日趋纷繁复杂,公安机关正面临"空前开放、高度透明、全时监督"的舆论环境;若应对不当,对公安工作和社会稳定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做到妥善应对,公安机关要高度重视,提升网络素养,切实提升新媒体时代公安机关应对舆情能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突发敏感案件被网络舆情热炒的情况层出不穷,各种声音良莠不齐,真伪莫辩,如任其发展,往往会由一起普通案件逐步演化成危机事件。本文针对公安机关突发涉网络舆情案件特征及处置难点和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并制定涉网络舆情案件工作标准体系及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庆安枪击案是近期以来公安机关处置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该案件中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处置的方式启示公安机关:可从规范法律流程、落实媒体问责和警务公开制度、加强民警教育培训以及运用社会计算相关方法等方面着手,提升公安机关应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概念、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公安机关应如何应对涉警舆情危机,为警察执法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策略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使得网络舆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各种网络舆情事件层出不穷,并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对政府的社会管理方式产生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当前应在剖析突发事件成为网络舆情热点原因的基础上,直面政府及其官员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上的诸多困境,着力探寻有效引导网络舆情事件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学术界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缺乏对其演化机理的系统研究。从药家鑫案件来看,网络舆情具有自组织的演化动力、演化路径、内部诱因、演化形式和演化过程等特征。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应保持网络舆情的开放性,促进监管在网络舆情中的"消融",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效防止网络舆情突变,使其朝着健康理性、体现民声的方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全媒体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但由于网络传播的不确定性及评论的主观性,造成信息的经常性异化或失实,而产生负面效应。文章分析了网络舆情形成的过程、原因和负面舆情的影响,并代入"品牌传播"、"人际传播"、"全媒体传播"等有关理论与方法,探讨了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地方政府应如何有效地应对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8.
李玉娟 《前沿》2012,(11):137-139
有效应对网络涉警舆情是公安机关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网络涉警舆情事件的频发,已引起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各级公安机关在应对网络涉警舆情的公关意识、危机管理能力、制度机制建设、技术手段运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存在应对态度不积极、处理危机经验不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人员设备保障不力、应对处置机制不健全、缺乏应对方法技巧等方面不足。为提升网络涉警舆情应对能力,必须要在理念上转变提升,制度上科学规范,机制上健全完善,技术上先进完备,队伍上精干高效。  相似文献   

9.
微博具有操作简单、互动性强、传播迅捷的特点,目前微博正逐步抢占新闻报道的制高点,影响公共舆论甚至左右公共舆论。微博中存在的大量虚假失真言论和信息,使微博无序化、暴力化倾向明显,影响网民对现实世界的理性判断,对正常社会秩序带来冲击。微博中"无直接利益冲突"渐成泛化趋势,无限制的微博网络言论导致"网络暴民"和"网络群氓",极易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应建立网上舆情实时监控机制、负面舆情风险评估机制、负面舆情引导处置机制和网络舆情长效管理机制,理性处置微博负面舆情。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研判和应对能力,是当今政府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正确把握网络舆情与政府管理的关系,分析政府在处理网络舆情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探讨政府对于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互联网时代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完善社会舆情机制的迫切需要.网络舆情有其自身形成、发展的规律,要根据网络舆情的规律探索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网络舆情汇集、分析、处置、引导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付亚萍  张韦 《电子政务》2011,(11):16-22
以近5年的"十大影响性诉讼"为研究样本,对50个涉诉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就案件类型、发生地域、案件标签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把握其基本特征和热点因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当前存在的社会冲突纠结点,并主张将这些纠结点作为现阶段公共管理的重点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邓君韬  牛忠江 《人民论坛》2012,(20):128-129
在我国,网络日益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传播的集散地与交锋的主阵地。各级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特别是公共舆论危机的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应从转变思想观念、优化危机应对策略、完善网络舆情研判与预警机制、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及法制体系等方面入手,改善舆论引导方式,重拾话语主导权并增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网络媒介强势占据高校信息传播主渠道,但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均趋于成熟而未完全成熟,信息辨识能力、批判能力有待提高。良莠杂陈、真假难辨的海量网络信息极易在高校形成声势浩大的网络舆情,影响大学校园的和谐与稳定,进而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同时,网络舆情也使高校面临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本文在分析网络强势占领高校信息传播主渠道的基础上,归纳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探索性地提出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以期促进网络强势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提高了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力。网络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便利服务,也带来了网络舆情的连锁反应。高校辅导员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能力的提高,是应对当前复杂网络环境的迫切需要,也是辅导员自身成长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辅导员对网络舆情关注不及时、不准确,网络舆情处理中职责不明、能力欠佳,大学生网络引导机制不完善、缺乏准确的网络舆情预警技术支持等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因此,文章提出了提高自身的政治能力、网络舆情的调查研究能力、大学生网络舆情监管能力、部门沟通与大学生网络舆情教育能力、舆情引导的决策判断与落实能力五个策略,旨在提高高校辅导员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情对于政府部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形象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据辽宁省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与应对机制的现状,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在遵循以快速反应、信息公开、引导约束为原则的前提下,试图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提出一套适合我省网络舆情特点的科学化、系统化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辽宁省网络舆情现状的剖析,深入探索辽宁省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及应对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可为进一步研究辽宁省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及应对机制建设提供真实全面的素材。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是在日常网络舆情监测基础上,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展中的网络舆情进行的总体研判,是贯穿于事件发展与应对全过程的工作。综观各类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进程,如果在事件爆发之初对危机有较强的预警意识和较为准确的趋势研判,往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和冲突、化解危机。“京温事件”是一起在一系列谣言的疯狂传播下,各种猜疑不满的情绪最终从网络走到现实的网络舆情事件。通过对“京温事件”舆情分析研判的案例解剖,有助于领导干部从中梳理发现网络舆情演变的基本规律,了解把握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基本方法,以有效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网络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19.
温新荣 《人民论坛》2015,(5):152-154
对网络涉腐舆情进行有效引导能利党利国利民、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网络涉腐舆情精神动力。根据网络涉腐舆情发生时间及各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可以将网络涉腐舆情引导分为舆前设议、舆中疏导、舆后追踪三个阶段。文章剖析各阶段引导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主线、二场地、三结合、四举措予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20.
徐厌平  邵梦洁 《求索》2013,(11):250-252
网络舆情危机及应对是各界关注的公共治理议题。本文对近10年来发表在CSSCI上的170篇网络舆情类学术论文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近年来国内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研究关注度增强趋势明显,拥有一批高质量的研究队伍,形成了若干研究团队;但学科间的交流与互动不足,研究方法相对单一,网络舆情技术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应对研究的整合不够。此外,还应加强范式学习、引鉴和创新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