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决策,我国将推进社会福利模式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这意味着普遍性社会福利模式对我国来说可能是现实和未来更为合适的选择。针对我国社会福利模式发展的状况,探讨适度普惠型模式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性,从而推进社会福利模式向适度普惠型福利模式转变,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一、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概念国际上典型的福利制度分类是将社会福利分为"制度型福利(Institutional Social Welfare)"和"残补型福利(Residual Social Welfare)",而没有适度普惠型福利这样的概念或分类。残补型模式认为,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贫困现象就会减少,社会福利的目标对象集中在一群残留的、不断减少的少数需求者身上。相反,制度  相似文献   

3.
差异化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福利制度,根本目的是增进全体中国人民的福祉。在实践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制度最根本的特点是福利水平的适度性,要把福利权利的普遍性和福利水平的适度性辩证统一起来,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差异化原则是适度普惠型福利的本质要求。在坚持公民福利权利普遍性原则的前提下,在设计和实现公民福利待遇项目和待遇水平时,要能够体现出城乡差异、区域差异和行业差异的客观现实,使社会福利待遇项目具有选择性,社会福利水平具有梯度性。  相似文献   

4.
韩克庆 《传承》2012,(9):70-70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社会福利研究领域,国内学术界最近提出了"福利社会"这一概念,主张在政府主导下,建构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事实上,"福利国家"与"福利社会"的概念大同小异,"福利社会"的概念更多强调在社会福利中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多元参与,而"福利国家"概念更多强调国家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5.
哲民  中政 《中国民政》2010,(6):8-10
近年来,浙江省各级民政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民政部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积极探索,加快创新,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在全国实现了点的突破,率先建立统筹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提出了探索建立新型社会福利体系新目标,实现了从基本生活救济到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引领民政事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  相似文献   

6.
推进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是现代化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探索建立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就是要积极稳妥地扩大社会福利制度覆盖范围,实现社会救助从兜底保障逐步向提升社会公共福利水平延伸;从临时性、分散性、救急性逐步向整体制度安排、规范管理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社会福利的普惠程度十分有限、社会政策功能十分微弱。发展中国社会福利,应当走深化改革道路,在现行社会保障"三足鼎立"的体系格局中,综合考虑需求和条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建立一个中等范围的政府主导合作范式、适度普惠型福利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政》2012,(4):22-22
近年来,北京市按照率先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发展战略,提出并实践大民政理念,全面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力打造保障民生的首善之区。 一、大力整合社会保障制度,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按照“先保险、再救助、后福利,保基本、全覆盖、适度普惠”的思路,创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是社会保险全员覆盖。率先实现了养老保险模式、标准、待遇城乡一体化。建立“一老一小”和无业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公费医疗制度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  相似文献   

9.
冯元 《长白学刊》2013,(1):139-142
进入21世纪后,社会福利社会化成为政府的主流话语和实践行动,经过十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的社会福利改革在综合福利国家、福利多元主义等福利理论与模式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由"补缺型"走向"适度普惠型"。国家、市场、社区、民间社会逐渐成长为社会福利的共同主体,彼此通过合作方式共担福利责任。流浪儿童救助服务作为一项新兴的儿童福利实践,在国家总体社会福利改革的影响下,从其政策模式到实践模式也同样沿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中国特色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基础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分配领域凸显的贫富差距、收入差距、不平等主要是由于权利、教育、医疗、福利等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所导致.目前我国实行的补缺型社会福利模式应该为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所取代,支撑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基础应为"福利资源公平分配理论".中国特色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是由政府基于我国经济、文化、历史与社会背景而向城乡居民提供的由城乡居民普遍享受的一种"广覆盖、低水平、适度性"的社会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11.
朱巍巍 《中国民政》2008,(12):28-30
改革开放30年,社会福利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社会政策,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断改革创新,取得了巨大进步。党的十七大对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体系?2008年10月28~29日。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和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联合举办了“第三届全国社会福利与政策研讨会。”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出席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来自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从事社会福利宏观管理和政策制定的政府官员及社会福利实务工作者百余人参加了研讨。研讨会以“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为主题,围绕社会福利理论与政策的研究方向、社会福利制度的转型问题、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社会福利事业与社会工作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谢松保 《政策》2012,(8):71-73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幸福湖北",并强调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和救灾应急体系,统筹做好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等工作"。结合民政部门实际,我们认为建设幸福湖北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建立与经济建设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让人人成为共建共享幸福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政》2014,(8):60-60
近日,江苏省盱眙县在全市率先出台了《落实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实施意见》,预计今年将有600余名城乡困境儿童享受此项福利。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政》2012,(3):59-59
张映芹,吴石在《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撰文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公民权利在提高民众生活品质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会福利制度在国民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现阶段,实行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适度给出了社会福利制度实行的水平问题,避免产生福利国家重大的财政压力的弊病,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加快了覆盖城乡和全民共享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步伐,有中国特色福利制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创新也不断丰富和深化。在推进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进程中,学界提出了"福利社会"理念。这一理念对发展新起点上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决策,愈来愈产生着积极影响。民政部门的职能决定了在社会福利政策体系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的一项社会制度,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因此,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福利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方向与路径,深刻认识作为一项社会制度和政策的社会福利内涵,全面把握不同阶段社会福利发展的规律,对科学推进社会福利政策的决策和执行意义重大。本期围绕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与构建,辑发一些研究成果及前瞻性理论,希望能为社会福利政策的决策和执行部门在历史的新起点,研究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开阔眼界,启发思路。  相似文献   

16.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10月17日表示,中国将推进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转变,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福利事业谋划转型窦玉沛17日做客中国网时说,中国未来福利事业的发展可以概括为  相似文献   

17.
重要发文     
社会福利 窦玉沛副部长2007年11月27日在中国收养中心《关于推进孤儿送养工作的意见》一文上批示:关注散居孤儿.推进其社会收养.是补缺型社会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转变的重要内容。这项工作涉及法律.政策和具体操作程序。可选择一些地方试点,取得经验后.会同有关部门铝4定政策文件.积极稳妥推进。  相似文献   

18.
为"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逐步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加强对社会福利政策理论研究、用先进理论指导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部政策研究中心和社会福利中心共同研究决定,拟在2008年9月召开"全国第三届社会福利政策理论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将围绕"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主题展开。为开好这  相似文献   

19.
许光 《桂海论丛》2011,(6):79-83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福利制度逐渐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抗衡走向相互补充,并摸索出一条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的可行路径。面对转型期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系统梳理和总结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历程,并结合国际福利制度演变的宏观趋势,对今后工作的重点进行理性判断和有效把握,对提高我国社会福利资源配置效率、寻求政府与市场行为均衡、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政》2012,(3):58-58
谭晓辉在《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1年第12期撰文指出,我国社会福利的发展方向是建立普惠型福利模式。普惠型福利模式的实现是以不断改善社会成员生活质量、弥合社会断裂、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强调由政府主导、多元合作,层次化、法制化、标准化的福利发展道路。第一,扩大社会福利的覆盖范围,将福利对象由传统救助对象扩展至所有社会成员。第二,提升社会福利质量,注重救助、服务、扶持,通过向社会传递公正价值、解决社会风险来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