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原北京大学红楼旧址。北京大学的前身是始创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称国立北京大学。从1916年开始,北京大学在沙滩兴建学生宿舍楼,因大楼用红砖砌成,故称红楼。1918年落成后,改作北京大学校部、图书馆和文科教室,组成文学院。红楼为"工"字形,共4层,墙体为红砖,屋顶用红瓦建成。红楼建成后,以当时"雄视一  相似文献   

2.
孙迪 《党建》2023,(2):67-68
<正>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和北河沿大街的交口处,矗立着一座建成于1918年的四层建筑,这里是当年北京大学文科教室、图书馆和校部所在。因这座楼由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被惯称为红楼。走进红楼,我们便会发现,它不仅披着红色外衣,更承载着红色历史、浸染着红色精神。1917年,陈独秀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红楼建成后,他就在二层办公室办公,这里也逐渐成为陈独秀提倡新文化、传播新思想的阵地。  相似文献   

3.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纪念馆是依托北京大学“红楼”建立的一座革命旧址纪念馆。北大“红楼”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些重要活动也在这里举行,它见证了近代中国的风雨历程。  相似文献   

4.
1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大红楼)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位于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2021年,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依托北大红楼旧址建成。北京大学红楼是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神圣殿堂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北大红楼,参观“光辉伟业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大红楼同建党紧密相关,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我们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要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尊重历史事实,准确评价历史,正确学史用史。”  相似文献   

6.
江流 《新湘评论》2010,(8):23-24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毛泽东说:“我们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之所以把这一“相结合”称谓“我们的理论”,是因为它准确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理论的实质和品格,说明“我们的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是中国实践。  相似文献   

7.
纪严 《党建文汇》2001,(11):33-33
记者在远华“红楼”前看到这样一张告示:综合各方意见,“红楼”展区空间有限,人流量大,周转困难.影响参观效果,同时也给展务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决定关闭“红楼”。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0,(5):35-35
误区一:让“大众化”停留在“通俗化”阶段。 1938年9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和任务。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相似文献   

9.
乐朋 《党建文汇》2001,(8):26-26
《党建文汇》杂志在2000年第11期以《“远华”特大走私案》为题。率先报道了厦门远华集团公司特大走私案.此案是建国以来最大的走私案.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亿元.涉案人员众多。这一报道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反响。今天.本刊以《“红楼”揭秘》为题.披露与“远华”案息息相关的“红楼”是个什么场所,它腐蚀毒害了那么多干部.实在让人痛心。但愿这篇文章能对党政干部起到警醒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司鸶 《学习导报》2012,(14):57-58
在伦敦地铁法灵顿站附近,坐落着一幢白色的二层小楼,红漆大门在一片灰墙中很是显眼,这就是“马克思纪念图书馆”。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前夕,我们走访了位于克拉肯韦尔格林大街37号的这家图书馆,再次感受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星火源泉。  相似文献   

11.
《湘潮》2021,(10)
正10年前,我参观有关新文化运动的展览。站在北大红楼一层的毛泽东在北大红楼工作处——"新闻纸阅览室",第一感觉是,这里整洁而简约。桌子、报架、椅子破旧到有些寒酸。百年前的堂堂国立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就是这个样子?这里的资深研究员告诉我,毛泽东在红楼办公地点并非只此一处。红楼一层东头的图书馆主任室的外间,也是毛泽东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毛泽东在此帮助李大钊整理材料虽然时间短暂,但由于近距离接触,李大钊对毛泽东的影响是非常特殊的。  相似文献   

12.
刘伟 《北京党史》2009,(6):20-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是毛泽东最早于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报告中提出的。但严格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其逻辑起点来看.是中国早期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改造自己世界观的同时,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并创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论断明确提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于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为我们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深刻领会“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需要弄清楚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何处、为什么行、怎样继续行等根本性问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坚持以这一崭新的理论武装自己。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建党91年的历史,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历史,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在这一历史长河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观点、立场、方法,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创新理论,有力指导推动了不同阶段中国的发展,同时也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全世界范围内.直接用马克思命名的地名并不多见。然而在中国.也有一条独一无二的“马克思街”。这条街诞生于1933年7月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红4方面军为当年苏区军民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胜利所创.而且从红军时期沿用到现在,原貌旧址仍在。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红色政权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崇拜和敬仰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2,(8):110-112
在风案秀丽的日内瓦湖北岸,一座由玻璃和混凝土结合的建筑物“腾空而起”.仿佛飘浮在空中的云彩。这便是瑞士首屈一指的理工科高校——洛桑联邦综合技术大学的新图书馆,又称“劳力士学习中心”。它综合了10个专业化的科系图书室.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在入口处就已经彰显出来:巨大的玻璃柜整齐排列着,各种电子产品在这里亮相。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 81年的光辉历程。 81年来 ,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无数艰难险阻 ,不断推动中国历史进步 ,一条极为重要的历史经验 ,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牢牢抓住发展这一主题。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科学地分析了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在 5·31讲话中 ,他又强调指出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现在这已成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新的发展观。一、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个永恒的课题。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不断得到丰富和创新的历程进程中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  相似文献   

18.
戴明清 《奋斗》2023,(5):46-4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同时,明确给出了这一历史责任的实现路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  相似文献   

19.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在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立足当下、最为迫切的重大课题.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卓越的政治智慧.是当代中国人民的最新实践,也是当代中国的最宏大“叙事”之一。从形上理性的视角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至少应该开显以下三重道德理性进路:以“感性世界”为基点的实践道德理性进路;以“以人为本”为判据的价值道德理性进路和以“沟通对话”为旨趣的交往道德理性进路。  相似文献   

20.
宋一 《宁夏党校学报》2008,10(5):97-100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四个“拐点”。从特征上看,这些“拐点”具有共同点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特征,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建设。研究这四个“拐点”,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对于研究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