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纪念馆是依托北京大学“红楼”建立的一座革命旧址纪念馆。北大“红楼”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些重要活动也在这里举行,它见证了近代中国的风雨历程。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北大红楼,参观“光辉伟业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大红楼同建党紧密相关,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我们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要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尊重历史事实,准确评价历史,正确学史用史。”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五四大街,有一处红砖红瓦的建筑,它就是著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祥地、中国最早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之一——北京大学"红楼"。如今这里被开辟为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相似文献   

4.
《实践》2021,(10)
正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内容是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这次集体学习是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安排。刚才,我们参观了北大红楼、丰泽园毛主席故居,这两个地方在党的历史上都具有标志性意义。北大红楼同建党紧密相关,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我们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  相似文献   

5.
陈翔 《北京党史》2011,(4):25-27
1918年8月.一座融中西建筑风格的大楼在北京沙滩的汉花园拔地而起。大楼用红砖砌成.人们形象的称之为“红楼”.这是国立北京大学的文科、图书馆及校部所在地。这一年.文科学长陈独秀迁至红楼二层办公: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组织了北大图书馆的搬迁.他的办公室位于红楼一层的东南角。中国共产党未来的两位主要领导人“南陈北李”同在一座楼罩共事:马克思主义已开始在这里传播;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这里成长。这一切都预示着.北大红楼注定要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陈刚  唐金楠 《党建》2023,(7):57-58+7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动家,正是在北大工作或学习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并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这是北大的骄傲,也是北大的光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离不开革命先贤的思想觉醒与理想追求以及利用媒介所进行的传播借势,更离不开新闻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这一方面,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我们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  相似文献   

8.
徐骏华 《学习月刊》2011,(24):27-29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使得中国共产党得以诞生。武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地区之一.本文拟对马克思主义在武汉地区传播的条件、特点及其影响进行探讨.从中感悟历史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五四建党时期,社会上曾流传过这样一首诗:“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如今,“两巨人”之一的“孤松”——李大钊同志已被公认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而另一位“巨人”陈独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如何,目前还有些争论。笔者认为,陈独秀在建党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堪称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较早接受马克思主义众所周知,在中国最早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一批革命的知识分子,而陈独秀正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在筹备建党工作过程中创办了许多报刊来宣传马克思主义,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而且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理论来源。换言之,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宣传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征程。近年来,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研究成为学界日益关注的焦点,学者们以中国共产党早期创立的报刊文本为考察对象,积极探讨系列中国革命问题,掀起了中国早期报刊研究的热潮。本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的学术史梳理,并加以评析,以期推进学界对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最主要的思想转型发生在五四时期。五四前,毛泽东受传统教育和维新思想的影响很深,是革命民主主义运动中的激进分子。相隔几年的两次北京之行,毛泽东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由激进民主主义分子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但毛泽东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确立应该是在长沙的革命实践中,由北京到长沙,构成了毛泽东本人思想发展的路线图;从理论到实际,也成为他早期思想成长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思想条件。由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编辑的《新青年》6卷5号,即"马克思主义专号",是"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一个生动案例。从编辑学的角度看,《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专号"是一期非典型的专号,同人色彩浓厚,"留日""经济学""北大"是这批作者身上的重要标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同时也是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本文总结了张太雷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过程中的实践活动,同时对张太雷在这期间所作的贡献进行了简单的归纳.  相似文献   

14.
郑超麟是我国五四时期旅法勤工俭学生 ,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马克思主义宣传家、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担任《向导》周报日常编辑 ,又是《向导》周报主要撰稿人之一。郑超麟为传播马克思主义 ,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赵菲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8,(7):F0003-F0003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6月20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共创建史中心在上海共同举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学术研讨会。中共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上海市社联副主席、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主持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宋键 《世纪桥》2011,(16):20-25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青年运动领袖,萧楚女曾于1922年9月和1924年8月两入夔门,先后在重庆、万县等地宣传革命思想,播撒革命火种,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巩固和发展了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为四川早期革命活动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刘晓宝  邵维正 《前线》2021,(2):13-18
20世纪初叶,北京作为中国政治中心和全国文化中心,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领世界革命风气之先,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分子在北京率先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率先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率先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开展思想交锋,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有组织地研究和广泛深入地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张江芬 《世纪桥》2015,(1):7-9,1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重要环节。从传播者角度来看,青年学生最先接受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并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五四时期的青年学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生力军,并在实践中树立和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19.
1919年“五四”爆发的反帝爱国学生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历史进步的丰碑,它比辛亥革命更深刻,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的领导作用。五四运动时期彻底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科学与民主旗帜,对封建主义文化进行全面出击,开始把反对封建文化与反对军阀统治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觉悟,也使一般民众头脑中有民主和科学的概念。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相继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纷纷投入到马克思主义的早期研究、宣传和传播中,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并投入到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中。中国共产党是五四精神最忠诚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与农民传统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层面。1920-4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农村社会传播的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农村的革命活动既要破坏宗族组织以发动农民,同时在短时期内又不可能完全摧毁根深蒂固的宗族组织,还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宗族组织来开展农民运动。士绅以其所特有的乡土权威在地方公共事务中发挥着法定权力所不可替代的作用,1920年代之初在农民中传播新思想新观念必须争取得到进步士绅的同情、默许或支持,在他们所能容忍的限度内从事革命活动,这样可能减少革命初期的阻力;同时还必须结合农民的心理特点、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从事新思想的传播。农民不仅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也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要对象,中国共产党与农民之间的内在联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运动不仅要提高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还要提高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