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被“抬进去”的绝食者 8月9日,盛夏中的一天,服刑人员王磊因在原监狱打架违纪,依照规定被给予禁闭处分,送惩教监区接受改造.当时,王磊气焰十分嚣张,态度十分恶劣,全身使劲,满脸涨得通红,眼睛鼓得都凸了出来,一副要打人的姿态,不配合押解民警的任何工作,坚决不进惩教监区的门.最后,押解民警只得把他抬进了监区.  相似文献   

2.
服刑18年拒不认罪 “警官,我冤枉啊!”这是第一次谈话时张大田对我说的话. 半年前的一天,张大田调到我所在的监区服刑,正好被分到我所管的班组.在此之前,张大田已经在监狱服刑18年了. 18年前,法院作出了“张大田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判决.当庭,张大田就高声喊叫:“我是被冤枉的!”可是在冰冷的手铐和威严的法庭面前,这样的挣扎变得苍白无力.张大田被送到了某监狱服刑,开始了他漫长的改造生活.  相似文献   

3.
监狱人民警察承担着对服刑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改造的艰巨任务,是由“恶”向“善”的摆渡人. 监区来了抑郁症服刑人员 按照法律规定,服刑人员入监时,民警要对服刑人员的心理、身体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排查,这是教育、管理服刑人员的第一环节. 一天,监区收押15名服刑人员,其中一名叫王冰的服刑人员引起了我的注意.王冰,34岁,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他有长达15年的失眠症历史,至今依然要依靠药物才能勉强入睡,同时伴有抑郁症.作为监区民警,我不希望在接收服刑人员的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因此,我对他十分关注.  相似文献   

4.
果斌,24岁,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又因患有肺结核病在我监狱边服刑边治疗.他被管班民警带来见我,是因为他说了谎.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在监区组织的一次集体活动中,果斌向管班民警报告说自己肚子不舒服,想在监舍里休息.虽然管班民警对此产生怀疑,但迫于一时没有足够的证据,就批准了他的请求.  相似文献   

5.
培训一周后,我刚回到监区,就听说周彪今天已经是第三天没有起床点名了,不说话也不吃药,甚至很少进食. 目前,在监区民警中,只有我与这名服刑人员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最多,算是最了解他.因此,在监区领导的安排下,我主动接受了对他的教育转化工作. 服刑人员周彪,46岁,使用伪造的北京市某小区房屋房产证,与被害人签订购房协议,骗取人民币132万余元.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周彪有期徒刑1 1年6个月.  相似文献   

6.
心理疏导是开启服刑人员心灵之锁、促进服刑人员思想转化的一把金钥匙. 服刑人员刘航,因贪污罪被判处无期徒刑,至今已服刑14年.因为财产刑未执行完毕,他被限制减刑假释.以前,刘航在监区表现一直比较稳定.作为积极力量,他能较好地完成监区交办的任务.但自从被限制减刑后,他经常泡病假,在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间共有7个月得了0分.  相似文献   

7.
在江苏省南京监狱八监区的生产车间,笔者见到了主人公服刑人员刘洋.当尘封的往事再一次被打开,刘洋却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在一片泪花和忏悔中回忆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孽缘。  相似文献   

8.
来了一位绝食者 2013年2月5日,一个普通而又平常的日子,××分监区接收了一名叫李某某的服刑人员.走完收押程序,干警依法对李某某的犯罪情况和个人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李某某的刑罚执行和教育改造生活就此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9.
正在江苏省南京监狱八监区的生产车间,笔者见到了主人公服刑人员刘洋,当尘封的往事再一次被打开,刘洋却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在一片泪花和忏悔中回忆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孽缘。家境优越过往婚姻让他揪心不已刘洋,1983年9月出生在苏北某县城的一个干部家庭。2011年5月6号因故意杀人罪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全国第一批限制减刑人  相似文献   

10.
找对症结 2015年5月2日,二监区接收一名叫张阳的服刑人员.张阳是监狱里公认的、最难改造的服刑人员之一.他有两次前科,反改造经验丰富,行事极端,曾多次通过无理信访、缠诉、刻意制造事端等方式,试图达到其投机改造的目的.每当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时,他就百般刁难监区、监狱民警,想通过调换监区、劳动岗位找到不劳动也能挣高分的改造环境.从2012年人监到转入二监区,在他的多次要求下,监狱民警已为他调换过4次劳动岗位了.  相似文献   

11.
路磊 《中国司法》2000,(8):18-18
走近张秋立,一种完辱不惊、和车笃宁的气质就会感染你。他1978年参军,1987年转业到河北省冀中监狱建材监区。他在监狱最艰苦的监区中一呆就是10余年。桃李不言,下自成馍。张秋立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建材监区规定,每名罪犯每天要拉8方石碴,有的罪犯慑于劳动强度,装病泡号,甚至被关禁闭也不愿参加劳动。张秋立刚到建材监区不久,反改造分子崔某看他是新来的队长,就想给他来个下马威,在他面前把铁锹一扔,叫嚣道:“这活是人干的吗?队长你干干看看,你今天能拉4方,我以后天天拉8方”。面对这一挑衅,军人出身的…  相似文献   

12.
在司法实践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伪造者巧妙地模仿他人的笔迹作案,却很难被专家识破,从而无罪者被冤枉. 以假为真:一封诡异的材料 10年前,我观察过一起奇怪案件的发展.一名狡猾的字迹伪造者采用了十分诡谲的手段为难专家们.他掌握了某人好几封信,模仿此人的笔迹炮制了一份材料,材料上面只包括那些信上用过的字.他模仿得非常逼真,以至于连受害人都不怀疑这份材料是伪造的.但是,受害人也在琢磨:我怎么能写出那样让人难以接受的材料呢?这位不幸的人请教了一位高明的字迹鉴定专家,专家也向他声明这份材料出自他的手.  相似文献   

13.
心灵救赎     
本文背景:在河北省保定监狱,服刑人员韩满华(化名),是出了名的“老大难”。自入狱以来,因无理取闹、打架斗殴、顶撞干警等违规违纪行为,被关了好几次禁闭,调了好几个监区。2008年8月1日,五监区教导员董朝把韩满华从禁闭室接到自己的办公室,给他泡上一杯茶,面带笑意看着他,问:“韩满华,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相似文献   

14.
韩洪运现任河南省焦作市监狱1监区监区长。他在教育改造罪犯的特殊工作岗位上,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努力工作,无私奉献,清正廉洁,全身心地投入到监狱建设事业上。近几年来,他所带领的监区实现了罪犯改造“6无”(无脱逃、无非正常死亡、无...  相似文献   

15.
吕帅 《法律与生活》2016,(20):40-41
一床褥子引发冲突 刘峰被送到我面前时,我一眼就认出了他. 刘峰新人监时,刚一进班,他就与分监区的民警发生了冲突,原因是民警收了他的褥子.按照规定,监狱要统一为服刑人员发放被褥.发新被褥时,服刑人员自带的旧被褥会被收走.所以,民警严格执行规定,在为刘峰发新被褥时,顺便把他的旧褥子收走了.刘峰则认为民警就是成心跟自己作对.因此,他与民警争执了起来.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十监区,几乎人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哑巴。入狱两年多来,他从未开口说过一句话,哪怕是对着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在监区干警的真情感化、亲情帮教下,他良知复苏,终于开口说话了……  相似文献   

17.
一个周四的下午,监区内一位服刑人员向我汇报,服刑人员赵旭又跟他人吵架了.这是本月赵旭与其他服刑人员发生的第四次冲突. 赵旭,32岁,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他性格孤僻,人际关系较差,不爱与班组其他服刑人员交流,也不爱参加群体活动.因此,其他服刑人员有意无意地孤立他.然而,赵旭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却认为是其他人联合起来欺负他、排斥他.错误的认知导致他越来越封闭.  相似文献   

18.
接受惩教却拒不认错 2013年5月8日,对我来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天.我被调到了一个新的部门——惩教分监区.惩教分监区号称监狱中的监狱,主要关押的是在监狱内犯了各种各样错误的服刑人员.在这里,他们要接受数月乃至更长时间更加严格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在基层一线从事监管改造工作,如果没有勤恳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没有认真严谨、敢抓善管的作风,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安徽省女子监狱老残监区九分监区的刘丽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每天直接与罪犯打交道的监狱基层民警。老残监区犯源构成复杂,犯人身残病弱,心灵灰暗。怎样去改造这些特殊的群体呢? 朱犯因信基督教,痴迷曲解圣经,将自己的孩子扔到河里溺死,被判处无期徒  相似文献   

20.
“本犯因检举揭发他犯违规宫行,遭致一系列卑鄙、龌龊的打击报复,致使本犯的思想承受极大的压力,改造亦不安心。为此,本犯想尽快见您一面,向您面陈具体细节……”这是浙江省十里丰监狱一监区犯人陈某今年元月18日写给该监区杨副大队长的一封信。这封信是通过被犯人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