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戏物品是游戏软件按照虚拟财产的指令所生成的模拟形式。游戏物品本身是无法实现游戏玩家从事游戏行为的目的的。所谓的虚拟财产权就是指游戏玩家对该数据指令的某种权利。虚拟财产权不具有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专有性和期限性等特点,玩家在游戏中投入的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加上技巧和经验并非是产生虚拟财产的源泉,认为虚拟财产是一种美术作品,可以享有著作权保护的观点实际上是将虚拟财产混同于游戏物品。本文将从游戏玩家的目的性以及游戏产品的实践发展方面指出物权解释模式的不全面性。  相似文献   

2.
网络虚拟财产应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高速发展,游戏玩家的网络虚拟财产被盗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网络虚拟财产具备刑法所保护的财产权利属性和特征,网络游戏中游戏玩家使用的游戏装备等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应当归游戏玩家所有。  相似文献   

3.
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及其民法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游戏玩家的不断增多,有关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也越来越多。面对这些纠纷,解决的方式也无一相同,并且颇具争议。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定义和特征,明确虚拟财产在财产法中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性质,厘清游戏玩家与游戏运营商之间和游戏玩家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力图在传统的财产权体系中寻求适合于虚拟财产这一特殊的新型财产的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4.
芸声 《法治与社会》2004,(10):38-39
据不完全统计,在网络游戏玩家中,至少20%的用户有过虚拟财产丢失经历.不论是由于网络盗贼的偷窃而丢失,还是由于游戏运营商的删除装备等情况而丢失,对于游戏玩家来说,都愈加担心自己网络虚拟财产的安全问题,继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虚拟财产能算是个人财产吗?  相似文献   

5.
李建平 《政府法制》2008,(16):36-37
要想玩好网络游戏,一些高级虚拟装备必不可少,而这些装备通常需要游戏玩家花费几天甚至几十天的时间去赢取游戏中的“虚拟货币”来购买。对于一些没有过多时间花费在游戏上的国内外玩家,他们往往更愿意用现实货币直接购买游戏“虚拟货币”,进而选购需要的游戏装备。  相似文献   

6.
在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上,目前学术界存在多种观点的争论。本文对这些观点做了逐一辨析,提出将虚拟财产界定为一种类似于票据的债权凭证更为合适。游戏玩家与游戏服务商之间是一种服务合同关系,玩家通过游戏所获得的虚拟财产则是这种债权关系的凭证。  相似文献   

7.
吕炳斌 《科技与法律》2007,(1):58-62,77
本文以美国“第二次游戏”为例,探讨了网络游戏产业中的虚拟物和虚拟物交易的法律属性和法律定位。“第二次生命”网络游戏服务商通过服务合同承认玩家对虚拟物的知识产权,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游戏服务商承认玩家对虚拟物的知识产权,对网络游戏虚拟物的知识产权之自动放弃,是解决虚拟物知识产权保护的两难困境的一个出路。如果网络游戏服务商要承认玩家对虚拟物的知识产权,应该设计好服务合同的相关条款。但是,即使如此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承认了玩家拥有知识产权之后,游戏服务商对虚拟物拥有什么权利、虚拟物的交易如何定性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最后进一步分析了这两个问题的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网上娱乐一时发展繁荣。游戏开发商们开发各种网络游戏并提供多种多样虚拟物品吸引玩家,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网络游戏市场收入。然而,各种网络虚拟物品的诉讼纠纷相继出现,什么是虚拟财产?虚拟财产具有何种法律性质?各界人士对虚拟财产的讨论“声声不息”。  相似文献   

9.
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权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迅猛发展,网络游戏已成为很多网民上网的主要动因,并为信息产业带来丰厚的利润。近期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丢失案件时有发生,如河北一玩家李某因在“红月”游戏中积累、购买的虚拟装备失踪,遂以服务商北极冰公司侵犯财产权为由诉诸法院。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审理后认定李在网络中丢失的虚拟装备为无形财产,具有价值含量,判令北极冰公司应在游戏中恢复李丢失的虚拟装备。①网络游戏的法律保护正成为司法实践中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处理游戏玩家和服务商之间的合同纠纷,如何保护玩家在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依…  相似文献   

10.
黄小奕 《法制与社会》2012,(11):107-108
随着虚拟物品交易产业的迅速发展与立法在此方面严重滞后的问题日渐突出,对游戏玩家对虚拟物品交易是否具备合法性、交易是否侵犯了游戏官方虚拟物品复制权和发行权等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争议。本文通过对网络虚拟物品交易的分析,对买卖双方和交易平台是否构成对游戏官方虚拟物品复制权和发行权的侵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刘亮 《政府法制》2010,(16):39-39
时下开心农场游戏风靡,玩家们在那块虚拟的一亩三分地中体验着昔日农耕生活带给人们的快乐。其实,遥望古代,也有几位名人热衷于务农,在自己的开心农场中诠释着人生的进退与思索。  相似文献   

12.
徐飞 《科技与法律》2009,78(2):54-56
虚拟财产是一种玩家基于游戏服务合同对游戏运营商的债权凭证。玩家对虚拟财产事实上的支配是一种准占有。运营商既要保障现占有人正常行使债权,又要协助原占有人回复请求权的行使。运营商可以根据失窃人的报案及公安机关的协查函对有盗赃嫌疑的虚拟财产进行冻结。  相似文献   

13.
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法律属性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保有量和交易量随着游戏产生的迅猛发展而屡创新高,由此产生的纠纷也日益繁多.而在法律界,对于虚拟物品的法律属性并没有定性.这对于虚拟物品权利人的权益保护是很不利的.本文从虚拟物品的产生、游戏厂商和玩家的关系和互联网的特征等多种角度对虚拟物品进行了深入分析,剖析了国内法律界对于虚拟物品的多种观点,如债权说、物权说、知识产权说和信息财产说等,认为对于虚拟物品应当将其创设为一种新的财产权,以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汪远  胡煜知 《方圆》2022,(7):40-43
顾婧雅发现,她只要在游戏中购买较为炫酷的特效和华丽的衣服,便会引来很多的男性玩家前来搭讪,有时候,这些男玩家还会因游戏中的"她"而互相开骂.渐渐地,顾婧雅发现在游戏中,自己仿佛就是虚拟世界里高贵的"女神",享受着别人的羡慕和追捧,获得自我满足.  相似文献   

15.
虚拟财产权在权利取得、消灭、存续和侵权后果不同于物权;游戏服务合同是虚拟财产权产生的根源,但债权说无法合理解释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占有、使用、处分虚拟财产而与第三人发生的法律关系;虚拟财产本质上是电磁纪录,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知识产权客体则是无形智力成果。虚拟财产权应认定为准物权,通过专门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16.
虚拟财产的现实纠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人预测,到2005年.中国的网络游戏用户数量达到2100万。游戏者们常常为了某种目的而购买自己所需要的游戏装备。有需求,也有供给,在虚拟的世界很自然的形成了市场,这个和现实世界很相似的市场里,同样需要公平交易,但同样有尔虞我诈.同样也有“赃货”。现在,这个虚拟市场还处于无序的状态,无人监管,也无人约束。  相似文献   

17.
基于网络游戏发展之迅速与法律的滞后性,目前对侵犯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问题总能陷于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之间的探讨中.本文将从网络游戏虚拟财产认定着手,对侵犯网络游戏虚拟财产行为进行分析.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具有客观性、价值性、稀缺性和可控制性,完全符合传统民法中财产的所有要件,且满足理论上的物权说,理应是民法财产体系中的财产.参照普通财产的相关规定,对于恶意修改或删除游戏数据的行为,可按故意毁坏财物罪处罚;若运营商在发行游戏之初就抱有利用网络游戏吸引玩家,而后删除数据关闭游戏的,则可按诈骗罪定罪处罚.实际上,对于侵犯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之案例时有发生,行为主体主要包括运营商自身和其他人,理应结合刑法的相关规定,视其主观方面、客观行为来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18.
电子游戏与视听作品相类似,可以单独作为一类作品加以保护,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只能将其归入到电影作品和类电影作品当中.游戏玩家的法律地位取决于游戏设计的类型.当游戏给玩家设置了足够的创作空间时,玩家可能是演绎人.反之,当游戏没有为游戏玩家设置足够的创作空间,玩家可能是表演者.在电子游戏直播中,可以将游戏直播分为两种模式,每种模式下的侵权认定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一款臭名昭著的"大小姐"黑客木马程序,在两年多的时间内躲过所有杀毒软件,使无以计数的QQ用户及游戏玩家的账号、密码被盗,其中的虚拟财产和虚拟装备被窃.此外,该黑客程序还导致江苏省水利厅的官方网站瘫痪,对网络安全构成严峻挑战,受到公安部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论虚拟财产之取得与丧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与网络中各种虚拟财产交易的日益盛行,使虚拟财产地取得与丧失的法律规则问题日渐凸显。众所周知,交易的前提是财产的归属,那么,虚拟财产究竟归属于谁?运营商和用户之外的第三方是否有权从事虚拟财产交易?与此同时,关于虚拟财产的各种争议也不断呈现。例如,玩家在游戏中高价购进的装备可能被运营商以"非法复制"为由予以删除,甚至玩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