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国际上一系列银行倒闭事件,从而引发了我国公众对商业银行破产问题的高度关注。截止到目前,我国尚未制定专门的银行破产法。该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对商业银行破产的专门立法、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跨国银行破产等法律问题作一探讨,以期对未来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立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因经营失败或其他原因出现清偿力不足及至破产退出市场,乃市场规制经济行为之必然结果。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关于银行破产的立法、实践及民众的金融风险意识均处缺失状态。本文拟就商业银行的破产标准、行政权与司法权冲突的救济、破产财产的分配等法律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以期为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制度的构建和破产法的完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论商业银行破产的申请权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立法中对商业银行破产的申请权人及其申请条件的规定比较宽泛、模糊,甚至不同的法律规定之间还存在冲突,而且也没有体现出商业银行破产申请权人的特殊性。未来制定的金融机构破产实施办法应当赋予银行监管机构和存款保险机构破产申请权,以避免其各自出于自身利益不及时提出破产申请而导致的延迟清算的负面影响,解决在"管制性破产"与破产程序之间衔接上可能存在的角色利益冲突。此外,商业银行作为债务人的破产申请权也应当予以确认,并完善银行监管机构对此种申请权的同意权。  相似文献   

4.
肖霄 《行政与法》2009,(7):110-113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我国的商业银行确实存在破产的现实可能性,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有着很强的紧迫性.本文在对商业银行破产的可能性和特殊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破产制度存在的缺陷,并尝试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对策,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破产法律制度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破产原因作为破产法律制度的核心概念,尤显重要。我国现行法律对破产原因概念的规定,与学界对破产原因的概念的理解,不难发现普遍存在着对破产原因概念界定上有诸多矛盾。笔者认为,应将破产原因的概念界定为破产宣告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 银行是破产法律关系的重要参加者,我国《商业银行法》的颁布,标志着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独立承担经营风险。所以介绍英国破产法和相关法律所规范的客户破产与银行行为,以及银行业务的实践,必然对我国今后有关破产方面的立法和实践起一定的借鉴作用,对我国银行处理客户破产时的业务实践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破产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根据英国现行《破产法》的规定,所谓破产行为,是指破产法所规定,足以构成破产申请理由的债务人的行为。它是银行与客户之间发生破产法律关系的前提。英国1914年颁布、1926年修改的《破产法》第1条规定的破产行为有八种:  相似文献   

7.
李逸男  孙利 《法制与社会》2010,(14):100-101
商业银行因经营不善而破产,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竞争的必然结果。破产财产的合理分配是破产制度的核心所在。本文选择我国商业银行破产财产分配顺序中的四个重点问题结合我国相关立法进行了法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破产财产分配的理想顺序。  相似文献   

8.
银行是现代金融的核心,优胜劣汰,建立银行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意义重大。比较分析美国日两国如何处理银行破产问题,发现其相关法律比较规范完善、监管机构权责明确、破产原因合理创新、银行处置方式灵活。反观我国相关具体规定,存在着法律不完整、重要制度缺失、破产申请权不合理、破产处置方式缺失等问题。我国可借鉴国外立法完善我国的银行破产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当企业处于破产状态时,企业的控制权由股东转为债权人,有效的破产制度形成对企业有力的约束;但我国现行破产法规和银行政策抑制了银行提起破产诉讼的动因,形成银行的软约束机制,进而导致信用机制的丧失,逃废银行债务现象不断出现。只有让市场主体真正独立,并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约束和自我约束机制,才能根治逃废金融债务问题。  相似文献   

10.
银行业的特殊性、传统的公司破产程序的缺陷以及政治因素是银行特殊破产制度产生的重要原因,其中的政治因素系根源于银行业、监管机构与政治家们之间的利益博弈,同时,历次的金融危机也逐渐地推动这一制度的演进与发展.目前,世界各国适用该制度处置“问题银行”已成为各国银行破产立法的趋势.该制度不仅有利于保护银行的资产而且具有较好的实施效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削弱了市场机制对银行的约束、增加了银行的融资成本,而且程序方面的正义与公平性亦相对缺失.实践中,行政机关所主导的银行特殊破产程序,以行政重整为特色,从而弱化了法院、债权人以及债务人的地位.英国、美国的银行特殊破产制度各有利弊得失,我国应当在充分借鉴两国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银行特殊破产制度的发起标准和适用范围,建立有效的机构间协调机制,并为银行利益相关方提供相应的救济.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破产及其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亮 《河北法学》2005,23(5):92-94
商业银行是市场主体,和其他市场主体一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风险和收益并存,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破产将不可避免。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的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使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缺乏可操作性,所以应从建立破产预防、存款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和完善域外破产制度的效力及健全破产责任等方面构建我国的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破产免责制度是针对自然人破产而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和保障诚实债务人获得重生的双重价值.我国现行的破产法没有确立破产免责制度,因而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个人消费信贷迅猛增长对破产法的新要求.我国应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免责制度的立法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破产免责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发现我国现行破产管理人报酬确认的空缺,再通过剖析立法中破产管理人法律地位的争议,通过其法律地位的确定,自然推导出破产管理人报酬的确认方式.文中辅以分析破产管理人之职责与义务,确认其应相适应的权利;最后通过理论总结,揭示破产管理人报酬确认之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猴王集团破产案的法理评析——兼谈我国破产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猴王集团破产案反映出我国现行破产法存在众多不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规范企业的退出机制,对现行破产法的修改完善是刻不容缓的。本文试从破产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提出扩大破产无效行为范围、加重破产责任人责任、明确破产申请审查标准、加强破产过程信息披露等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破产财产清偿顺序体现着破产分配的正义,本文从商业银行破产财产清偿顺序的立法现状,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破产财产清偿的合理顺序,并提出了应该从欠薪保障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两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银行是市场的重要主体,在竞争规律的作用下,会出现经营情况恶劣、到期不能清偿债务的情况,此时其应当遵从优胜劣汰的法则,保证不良金融机构能够及时退出市场,避免产生不可控的风险。我国90%以上的金融资产属于银行,因此,银行破产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鉴于银行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其破产的很多环节与一般企业的破产环节有很大不同,在全面采取预防银行经营风险措施的同时,建立与完善我国的银行破产制度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种类比较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为调动我国宠大的居民储蓄资源,进而形成大规模的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国金融业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较高的金融风险。据世界银行不久前对中国金融业的评价,中国金融业面临着脆弱性问题。因此,我国银行破产成为可能。但是我国不存在完善的破产体制,造成处理银行破产的困难。本文通过对破产体制的要素以及美英两国破产体制的论述,给我国银行破产体制的建立提出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个人破产立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破产制度作为我国破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立法的方式加以规定已成为必然。本文从个人破产的主体范围、破产原因和破产财产界定几个方面加以探讨,以期对我国个人破产立法的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论完善我国的破产和解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现行的破产和解制度在立法结构、立法原则、法院在和解程序中的地位及时破产和解的监督等方面都有值得改进之处。本文介绍了大陆法和英美法系国家的有关规定,提出了完善我国破产和解制度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0.
跨国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基本原则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高涨,跨国银行获得了迅速发展.如何防范与处置跨国银行出现的风险、建立较为健全的跨国银行破产法律制度,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确立跨国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构建跨国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基石.本文主要探讨跨国银行破产法律制度中的两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