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周燕 《法制与经济》2009,(14):124-125
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得到规模发展的同时,遇到地方经济、教育体制、社会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党和国家将发展职业教育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要大力发展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需要从政府投入、社会重视、教学改革、师资建设、抓好招生就业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进入一个急剧增加的阶段,而与此同时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并没有急剧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了买方市场,大学毕业生已经被定位为普通劳动者,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时调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好就业前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湛中乐 《清华法学》2013,7(1):45-58
新中国的人口法制经历了从战略规划到权利保障的渐变过程,这场变迁仍在缓慢推进之中.我们需要认真看待这场变革,一方面,当今人口法制中的许多内容在制度逻辑上与当前的政治经济制度日益不兼容;另一方面,现代法治呼唤人权保障价值,也对我国人口法制提出了转型的要求.人口法制实现国家战略争个体权益保障的合理平衡,就要缓和规制措施,加强权利保障,扩展覆盖范围,完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全兴  粟瑜 《法学杂志》2016,(10):102-115
在我国现阶段,灵活就业规模快速扩大,但归类于劳务关系亦即自治性劳动的灵活就业者,却不在劳动法保护范围内,且民法因固守于平等保护而不予倾斜保护.意大利劳动法中的准从属性劳动制度,是创设和完善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自治性劳动中的准从属性劳动者为保护对象的特别法制度.它从未受到传统民法倾斜保护.基于因劳务提供者的契约弱势而需要人格保护和实质公平保障的价值取向,以“持续与协同的合作关系”为一般要件,筛选出自治性劳动的若干类型作为准从属性劳动给予分类倾斜保护.这是意大利劳动法适应后福特制社会和全球化浪潮的制度创新,即打破了对从属性劳动保护而对自治性劳动不保护的传统二元体系,劳动法转型为“那些劳动的法”,并推进私法的进一步社会化.受此启示,我国劳动法整体架构的发展方向应当是,适度拓宽劳动者保护的范围,细化并增多劳动者保护的分类,注重与民法社会化的同步协调;至于其中准从属性劳动者的保护,则可以将其定位于民法社会化的特别法制度,并将“确定保护理由→界定保护范围→配置保护措施→选择立法模式”作为准从属性劳动制度构建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姚瑾 《法制与社会》2013,(21):230-231
本文在分析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现状和就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论述了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相结合的必要性,认为要想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补互促的实效性,需要我们采取确实有效的教育途径。本文以我校为例,通过不同年级进行分层教育,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互协助、共同促进。  相似文献   

6.
林嘉  黎建飞 《法学家》2005,(1):75-77
一、研究概况 对于<劳动法>颁布实施十年的成就,普遍认为这是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的里程碑,促进了劳动保障立法的进程,确立了符合市场经济体制需求的劳动关系,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十年也是我国体制转轨、经济转型导致就业格局和就业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劳动关系日趋复杂的时期,因而对完善<劳动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有效遏制农民工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如何建立适应农民工、失地农民、乡镇企业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使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发展既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又不与国际劳动标准相冲突的问题;以及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旧体制遗留事项,顺利实现制度过渡的问题都是劳动保障法制建设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2008年6月,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研究课题组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虽然有不少地区也出现了大专生受欢迎的景象,但从总体状况来看,就业最困难的仍然是专科生.  相似文献   

8.
基于协整理论,以中国1981-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托,从产业角度对FDI与我国劳动力就业之间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与我国劳动力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FDI对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力就业产生负向效应;对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产生正向效应.短期内,FDI与第一、第三产业劳动力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与第二产业劳动力之间则不具有任何单向因果关系.冲击反应分析进一步表明,FDI对第三产业劳动力吸收效应最大,第二产业最小,对国内劳动力就业的综合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行政裁量作为立法授权行政机关进行个案斟酌的权力,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但个案斟酌的范围究竟应局限于作为以及如何作为的法律效果,还是可以扩展至包含不确定法律概念的构成要件,在学术界始终存在争议.科学界定行政裁量权和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关系,分析两者纷争不断的原因,关注我国行政法治发展现状,才能厘清司法权和行政权的界限,促进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0.
结合省情全方位创造就业环境 结合省情,全方位扩展就业容量。我省今年将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目标确定为30万人和560万人,分别比去年提高7%和6%。各市结合实施扩大投资,以经济发展拉动就业增长,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均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师范教育体制转换中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师范教育由独立型、定向型的体制向非定向型、开放型的体制转换是一种必然趋向。在师范教育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存在着综合性高等学校如何参与师资培养与培训,现行的师范院校何去何从、如何重组师范教育资源及如何推进师范教育层级提升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综合性高校参与师资培养与培训要发挥其自身优势;要有重点地加强师范院校建设,促进师范教育健康发展,要加大师范教育资源重组力度,使之合理有效地得到利用,要重点促进中等师范教育向高等师专教育提升。  相似文献   

12.
李大光 《行政与法》2013,(12):88-91
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主力军.本文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方面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应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户籍制度、搞好教育培训工作等方面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汤妩艳 《法学论坛》2020,(1):126-134
近70年来,来华留学生教育制度发展历经了政府直接干预到走向规则治理的历史转型,但仍面临立法和实践背离社会政策功能、高校自主权有待提升以及粗放发展模式下的监督和问责制度供给不足等现实困境。完善来华留学生教育治理,可借鉴元治理理论,在框定政府与高校各自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以分权和监督为核心的权责配置制度。具体而言,应坚持社会公共政策和人权保障原则,健全分权、自治、监督和问责机制;以社会政策功能为指引纠正现行规章和实践中存在的偏差,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构建留学生培养全过程监督制度,坚持趋同管理和权利保障相结合,改革政府奖学金年度评审规则,落实留学生教育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is concerned with the ways the law school experience eases entry into a stratified market thereby further compromising adversariness in the American legal process. It identifies some dimensions of legal education, broadly construed, which tend to acclimatize some students to existing realities of the job market. Interpreting interview data gathered from first-year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Law School, it suggests that socialization to a professional identity can resemble "cooling out" in the ways it reconciles some to accept any employment in lieu of seeking employment more in tune with their personal goals. Such acclimatization thwarts adversariness because, in accepting the dictates of a stratified market, these lawyers are channeled to serve some interests and people to the disadvantage of others.  相似文献   

15.
程雁雷  廖伟伟 《法学杂志》2012,33(7):108-113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角色是由政府的职权与职责、行为及其方式、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等多方面内容综合予以体现的。对政府角色进行定位是教育立法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是教育立法中确定立法的目标、原则、内容时必须涉及的问题。政府角色的转换与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之间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高等教育领域中,我国政府正由单纯的管理型政府向有限政府、治理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等多元角色转换,对此,立法将作出必要的回应:软法与硬法的混合治理、教育行政行为方式多样化与手段柔性化、对行政相对人进行全面救济将是未来教育立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6.
反就业歧视法律问题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喻术红 《中国法学》2005,(1):129-136
文章分析了就业歧视的概念、表现形式和危害,介绍了国际上关于就业歧视产生根源的不同理论解说,评析了有关国际条约及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我国关于反歧视的立法规定,并就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提出了具体建议:(1)完善相关立法;(2)扩大法律援助的范围;(3)加强司法介入;(4)正确界定政府角色,加强劳动执法监督检查力度。  相似文献   

17.
平等是一门科学——就业歧视法律控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反就业歧视的理论和经验,显示了不同国家在就业平等领域的宪法、立法、行政和司法等诸多方面的努力,其经验和教训足以为解决中国目前普遍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本文表明,平等不仅是一种崇高的理念,更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学问。运用在就业领域,各国宪法和立法上的平等原则纠正了职场上五花八门、许许多多的不合理和不公正的歧视。事实上,各国法院所发展出来的鉴别歧视的方法是大同小异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套探测和扫除就业歧视的工具库,帮助我们远离愚昧和偏见,造就一个更为理性、公平和高效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反就业歧视及其法律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业歧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它在我国有愈演愈烈之势,并正日益成为妨害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消极因素,亟待我们采取相应的制度措施进行规范和干预。针对就业歧视的现状,我国应当完善反就业歧视法。  相似文献   

19.
利益集团参与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益集团参与立法,推动了立法图景的变化。在法案的起草和修订过程中,利益集团已经成为一种稳定的重要的参与形式。利益集团通过多种渠道参与立法,其参与带有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征,与西方社会利益集团有很大区别。从当前阶段看来,利益集团参与立法大体上有助于推进立法的民主化和法治秩序的形成,但是也应看到所引发的复杂后果,其往往蕴涵着积极与消极的因素。对于利益集团参与立法的发展趋势来说,恰当的制度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当多元价值成为社会存在的一个不争事实时,一元价值社会中价值教育存在的合理性理据就丧失了。30年来,我国社会价值模式的转变也必然导致了对灌输式价值教育模式的否定,然而在转变后的多元价值社会中,价值教育不可能支持价值中立和完全宽容的立场。因此,多元价值背景下,价值教育需要向培育价值理性和捍卫客观的价值秩序,以及促进价值分享和价值对话方向转变。这不但是捍卫价值教育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是捍卫多元价值社会存在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