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历史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毫无疑问,儒家的德治是同人治联系在一起的。今天的“以德治国”和古代的德治是有本质区别的。 第一,古代的儒家的德治建立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之上,是人治的一种具体实施形式,而“以德治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与社会主义法治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以德治国”的重要治国方略,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经验的总结,又是对国内外、尤其是中国古代德治传统的批判继承和重大发展。深入领会这一重要治国方略的丰富内涵,除了必须正确认识德治和法治的关系,还必须进一步弄清社会主义德治与传统德治的区别。首先,两种德治的本质不同。德治传统是中国悠久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治是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中,对后世政治产生深远影响的儒家主张:“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  相似文献   

3.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仅仅用政令来引导,用刑罚来威慑,禁止民众做坏事,那么,民众充其量也只能做到不触犯法律,但不会有羞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节来规范民众的行为,民众不但会有羞耻之心,而且能逐渐成为有道德的人。江泽民同志在提出“三个代表”思想的同时,提出了德治和法治的关系问题,在今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进一步指出,要把“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结合起来。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以德治国”重要  相似文献   

4.
纯和  郑禹 《实事求是》2001,3(4):27-30
唯物史观既承认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又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尤其强调上层建筑中道德的作用 :“它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 ,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 ,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的未来利益。”① 我国历史上有着丰富的以德治国思想。孔子就说过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有格。”② 邓小平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吸收我国以往有关德治的合理思想 ,总结了我党建设根据地和治理国家的宝贵经验 ,形成了系统的以德治国理论 :人民政府要施善政 ,党员和党的…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人都主张儒法并用。孔子就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中  相似文献   

6.
“德”论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对我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完善和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思想的新发展。每一位领导者都要为政以德,立德观、修德性、重德行、施德政、善德治,树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道德风尚。立德观。“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这是古人刑德并举的治国主张。法治与德治,好比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两者共同作用,才能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发展。自古至今,凡国家皆以法为外规,德为内矩,缺法国家无序,少德民族无力。当然,今天我们“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与古人的封建道德有本质的不同:我们的道德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  相似文献   

7.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确保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决策,同时也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的行动指南。一、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是“以德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政治家都主张儒法并用。孔子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法制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人都主张儒法并用.孔子就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相似文献   

9.
罗国杰撰文指出: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观强调“以德治国”,但决不是也决不能过分地夸大道德的社会作用,把道德说成是“万能”的,而只是要给予道德在国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以应有的地位,使它与“法治”并行不悖,并驾齐驱,共同维护和促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以德治国”重要思想,体现了对传统德治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传统德治观的现代超越。应该说,重视道德的力量和作用的主张并非现代人的新发明,而是古已有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哲先贤们已经提出各种各样的治国方略,有持以智治国论者,有持以法治国论者,有持以力治国论者,有主无为而治者,有主仁政德治者。相比较而言,前四种治国方略在中国历史上尽管也曾有过一定的政治实践,但毕竟影响较小,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提的仁政德治影响最为深巨。自汉代始,儒家的德治主张开始真…  相似文献   

11.
儒家是主张伦理治国的,在他们看来不仅任何社会问题和伦理道德有关,而且任何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都有赖于人伦道德关系的协调。因此,只要理顺人伦道德关系,其他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甚至国家间的外交、军事关系等等社会关系似乎都可以自然和谐了。我们把儒家这种管理的主张称为“德治”思想。其实,儒家的德治思想在《大学》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并把人生修养依次推断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整个德治思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以人为中心,以…  相似文献   

12.
德治”作为治理国家的一种方式 ,伴随着社会统治思想的产生而产生 ,在我国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家典籍中即得以完善。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用过“德治”这一概念 ,但在他的整个思想体系和全部社会实践活动中却始终贯穿着德治的精神。可以说 ,邓小平德治思想 ,内容丰富 ,特点鲜明 ,理念深刻 ,构成了一个适合中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显现和高扬着时代价值、具有鲜明特征的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思想财富。(一 )“德治”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于它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  相似文献   

13.
经典语录     
<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春秋孔子)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战国孟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先秦荀子)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中庸》战国子思)  相似文献   

14.
不可忽视儒家德治思想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将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之一的今天,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看待儒家德治思想,充分认识其负面影响.儒家德治思想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儒家德治思想里的圣人崇拜被专制统治者利用,转变为王权崇拜的辩护工具;儒家德治思想还加快了道德作伪的产生和奴性人格的形成.社会主义的"德治"应该是建立在民主法律化和制度化基础之上的,法治是前提和保障,而不能将希望寄托于道德控制上.  相似文献   

15.
德治天下,是儒家治国安邦的重要思想。朱熹对儒家这一思想作了新诠释,提出了一整套具体的德治标准和行为准则。其主要思想是“人君行德政”“用人讲德行”“为学重德育”。朱熹的德治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思想 ,构成了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主题 ,这一主题的具体表现就是儒家传统“德治”思想。一儒家传统“德治”思想 ,是儒家法律思想最高原则的体现。儒家所强调的“德治” ,其基本含义是“以德治理” ;其根本出发点是对人的尊重 ,对人性的信赖 ;其基本用心是力图以每个人的内在道德融合彼此间的关系 ,实现人伦社会的和谐 ,从而达到国家的治理和稳定。儒家一向重视人伦关系的和谐 ,崇尚人伦和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论语》中 ,孔子反复讲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人伦关系 ,要求做到“臣…  相似文献   

17.
我们所说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优良成分、抛弃其糟粕的基础上,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感化的作用,强调选拔干部必须德才兼备的重要性,以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应当以身作则、注意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德治”。这里  相似文献   

18.
王磊 《实事求是》2001,4(6):21-24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 ,进一步提出“德治”即“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作为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 ,必须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 ,在治国方略上的创新发展。然而 ,现实中有些人误认为 ,“德治”是对“法治”的否定 ,是向“人治”的倒退。故笔者觉得有必要就相关理论问题进行剖析 ,以期从中获得正确的认识。一、对德治与人治、法治之间关系的哲学分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社会的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上…  相似文献   

19.
如何治理国家,有许多理论,我国古时关于治国的理论,叫做治国之道。诸子百家,各有一套。德治,即以德治国,或者叫做为政以德,是关于治国的一种著名理论,著名的思想体系。在西方,现代政治学者中流行的善治(good governance)理论,研究关于国家的良好治理问题,讲的亦是治国之道。择吏、治吏是治理国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项目。要治理好国家,就不能离开择吏、治吏,即如何选择官吏和管理官吏的问题。究竟采取什么方针,与治国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在不同的治国思想指导下,就有不同的择吏和治吏的方针。本文只在德治思想与择吏、治吏的关系上谈一点看法。一、"德才兼备"与"唯才是举"在中国,儒家最早提出德治,他们认为治理国家,只用礼治还不够,还必须"以德辅天",要礼治结合德治,他们把德治叫做"为政以德"。  相似文献   

20.
"德治"是先秦儒家伦理政治思想学说的基本主张,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孔子提出三点德治主张强调德化教育;强调为政者要有好的道德品质;体现了"仁者爱人"精神的施政内容.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用"仁政"概念代替"德治"概念.荀子在继承孔孟德治思想并吸收管子学派某些法治和礼法并用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从政者要有"道德之威"及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提出了"平政爱民"德法并用,以德为主的德治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