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解放前,西双版纳傣族文身的习俗比较普遍。由于信奉小乘佛教,男孩到了八、九岁,一般都要到寺院里当小和尚,这时即开始文身。文身是在手、肩、背、腿、胸、腹等部位用针刺出各种图案,再涂以兰色植物液汁,即现出明显花纹。花纹有动物花草、线条图形、经文字母等。文身要经历几次手术,经受被刺部位红肿以致发烧等痛苦才能完成。傣族文身的习俗,历史上多有记载,专家们也进行过许多研究。大都认为:①文身是图腾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即通过文身表示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②文身是一种氏族或部落的标志,即通过文身表示自己属于某个氏族或部落;③文身表示已经成年,受过教育,因而取得成人、结婚的资格;④文身具有审美的  相似文献   

2.
《今日民族》2003,(12):42-43
傣族的饮食具有独到之处而又富有特色。在人们心目中,往往把酸和傣族联系在一起,无酸不成餐已成了傣族的饮食习惯,“酸摆夷”的称谓便是由此而来,以酸见长的傣味已成了傣族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傣家人认为,吃酸的心爽眼亮,有助消化,多吃酸的可以消暑解热;吃甜的,能增加热量,解除疲劳;吃辣的可以增进食欲,预防伤风感冒;而吃生的,则可保证营养。傣家人还认为,傣味的酸,则要酸得爽口。如酸扒菜、酸腌笋、酸腌鱼、酸肉、酸木瓜煮牛肉、酸笋煮鸡、酸帕贡菜、碎汁腌菜等等都是傣味中富有特色的酸菜系列。要甜,则甜得出奇。傣家人喜欢吃西瓜、香…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在语言文字方面的相互交流和翻译,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大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使民族语的翻译达到规范化,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应该研究解决的一个问题。以傣族而言,据专家们考证,傣族是古代百越民族的一个分支,自称“掸”或“傣”。但在历史上,人们往往没有规范化地使用这一称谓,有时将傣族称为“百越”,或者以同音字、近音字称傣族为“焚夷”、“摆夷”、“摆衣”、“白衣”、“百夷”、“白夷”、“叭衣”等等,这是不准确的。至于历代封建统治者把傣族称为“茫蛮”、“鸠僚”、“黑齿”、“绣脚”等,更是带有民族岐视的偏见。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30年代末,一位江苏藉学者从北京来到西双版纳,参与边疆实业考察,从北京来到西双版纳,由于迷恋版纳的森林、花草和民风、民俗,考察结束,他已不愿离去。他所著《水摆夷风土记》,客观描绘了当时傣族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给他的印象。让我们通过该书的有关章节,来体味那原汁原味的傣家风情吧。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史料及考察民俗,令人惊讶地发现,高山族某些文化现象、甚至某些十分特异之俗,竟在江浙闽粤民间屡有映现。其一,文身素知台湾高山族盛行此俗。无论男女,一俟成年,即在氏族之中,举行庄严仪式,刑牲会众,实施文身。所谓文身,即“以针刺肤,演以墨汁,使肤完皮合,遍体育纹。被文身者,“虽痛楚,忍创而刺之,云不敢背祖也。高山族文身,既受命于祖训,同时也是一种追求。通常,男崇勇武,多于胸、背、肩文“龙蛇”、““虎豹纹”、“鸟器”等;女尚艳丽,皆于面额利“网巾织”、“蝶翅”或于手臂刺“花草”、“虫鱼”等。尤其…  相似文献   

6.
正抗战时期,云南的民族研究,跟南迁的西南联大学者群体有密切关系。这里将要为大家介绍的一本书,亦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作为人类学者田汝康的代表作,《芒市边民的摆》是对德宏芒市的摆夷(现在被称之为傣族)及其宗教生活的研究。这本书是作者于1940年到该地陆续进行了近10个月田野调查后所写。田汝康,1916年生于昆明,抗战前曾求学于北京,  相似文献   

7.
元谋位于云南省北部,据史料记载:元谋县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越西郡时,名三降县,东汉改为三缝县,唐称磨豫县,元至元十六年(1279)设元谋县。元谋系傣语。“元”意为飞跃,“谋”意为马,合意为骏马。乾隆四十六年(1781)《元谋县志·华竹新编》载:“居民家牧马山下,或产骏马,云天马子也”;“士人呼马为麻,转为谋,元谋之名自此始”。傣族为元谋世袭民族。康熙三十五年(1696)《元谋县志》亦载:“摆夷,性畏寒,喜浴,别有书字。女人挑担,男子抱儿,杵臼造米,不食夙粮,此种县属最多”。“摆夷,清代至解放前…  相似文献   

8.
傣家墨刺     
在滇南红河岸边的傣族人身上,最能体现傣族特征与风貌的,除了那别具一格的短袖衣和统裙外,恐怕要数他们身上的墨刺了。一个不穿民族服装而身着汉族时装的傣家姑娘,你怎样判别她是傣族还是汉族呢?最便捷的识别办法,就是看她手上有无墨刺,当然,当今也有不少傣家少女、小伙已不刺墨迹,这又另当别论了。傣家传统上币论男女,大多在手上刺有形状各异的图案。以元阳县傣乡乌湾为例,就有把本人姓名、犁耙、蝴蝶、蜈蚣、八角花、三角形、十字形、米字形、圆形、条形、点状等等图案刺在手上的。傣家男女在自己手上留下什么墨迹,完全取决于…  相似文献   

9.
刘国海 《今日民族》2006,(11):43-44
位于怒江峡谷的保山市隆阳区潞江坝是多民族杂居地,不同民族的习俗又衍生出不同的饮食习惯,积淀为独特的饮食文化,成为怒江峡谷一道亮丽的风景。傣家酸蚂蚁傣族是个嗜酸的民族,有“酸摆夷”之称。在闻名遐迩的傣族菜谱里,有酸火巴菜、酸笋煮鸡、酸笋煮干巴、酸蚂蚁拌大烧等,几乎每一道风味名菜都离不开一个“酸”,形成无酸不上桌的独特饮食风格。当然,最令人称奇的当数酸蚂蚁。酸蚂蚁是一种野生的黄蚂蚁,体形较大口器锋利,其体内有一种酸液。傣家人一旦发现酸蚂蚁巢,就会用密不透风的塑料袋将其整个罩住取下,然后带回家用食盐把袋中急得团团…  相似文献   

10.
(一) 傣族是诗的民族,有独特而深厚的诗歌传统,尤其是叙事长诗的创作,更有着惊人的成就。在纷繁绚丽的傣族叙事长诗中,描绘了许许多多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各有个性,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在这幅人物形象的长卷画幅上,傣族的妇女形象不仅占据着重要的画面,而且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成熟的艺术技巧呈现出熠耀的光彩。在早期一些反映“盘巴”时代即原始社会生活的长诗里,是极少描写到妇女形象的。那些反映傣族先民如何开天劈地的创业史诗里,男性的英雄形象如沙罗、帕雅桑木底、叭拉吾等等,几乎占领了一切与大自然斗争的伟大场面。妇女偶尔出现也只作为极平凡的陪衬,或是非常单薄的形象。然而,一当进入阶级社会,叙事长诗也开始反映着人类社会中的  相似文献   

11.
傣族的土陶艺术李世清"傣族妇女特勤劳,能织善绣会制陶。"这是流传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一句民谣,说的是,傣家妇女不仅善于织锦缎、绣慢帐,而且精干用原始方法制作陶器。初识傣陶西双版纳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部,与缅甸、老挝两国接壤。自治州首府景洪市距云南省...  相似文献   

12.
居住在澜沧县芒京村的傣族自称"崩族",与其他傣族的区别在于妇女们的头帕,头帕是妇女们自己织的土布做的,有着独特的黄色、红色和黑色相间的花纹.据介绍,"崩族"是从保山迁徙而来,其中一支定居在耿马县的孟定,另一支来到澜沧,成了他们的祖先.  相似文献   

13.
王献军 《新东方》2013,(5):21-24
黎族男性文身是整个黎族文身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它处于一个次要的地位,但也不能不提及。本文从古代黎族的男性文身、民国时期的黎族男性文身和1949年以后田野调查中的黎族男性文身三个阶段纵向探讨了整个黎族男性文身的历程,并和黎族女性文身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傣族劳动舞     
生活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星乡曼兰村的傣族妇女,至今保留着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劳动舞,在节庆或劳动之余,以三弦或口琴伴奏,用舞蹈生动地再现了整个稻耕劳作从撒种到装谷入仓的过程,舞蹈动作形象逼真,反映了傣族妇女勤劳朴实、喜庆丰收的心情。跳劳动舞,人数可多可少,以双数为多。舞者以场中某一点为中心,“米”字状向四周排成直线排开,舞曲响起,舞者用动作表现妇女在秧田里撒种的情景。劳动舞虽然舞曲节奏十分简单,通曲不过8个节拍,但在反反复复的舞曲循环里,舞者要做完撒秧种、拔秧苗、捆秧苗、下田栽秧、薅秧、守稻田撵鸟兽、割稻、…  相似文献   

15.
与百越其他族群相比,女性文身是黎族文身的一个突出特征.今天学术界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黎族女性文身上.并进而在探讨黎族文身起源、文化蕴意、社会功能等相关问题研究中都认为黎族文身具有女性特征.但事实上.黎族文身是从古百越传承下来的,男性也曾经盛行文身,从汉代开始受汉文化的影响,黎族男性文身习俗才逐渐减弱.因此,主要探讨历史上黎族男性文身情况以及减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她虽然衣着朴素,语言朴实,但在当地群众中说句话却是响当当的。这位43岁的傣家妇女颇有威信,就连村里的重大民俗议事活动都少不了她,而妇女直接参加村上民俗议事,这在90%以上都是傣族居民的少数民族村寨是很少见的。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她为“热心肠的傣家女”,她就是临沧市第一届人大代表、永德县永康镇送吐村妇女主任金秀香。  相似文献   

17.
高泽强 《新东方》2012,(1):37-41
黎族哈方言分布极广,民族特点十分突出,乐东黎族自治县是哈方言黎族较集中的县市之一。本调查报告有调查过程的叙述、有文身老阿婆背景资料的简单记录、有文身类型的划分、有文身意义和文身内涵变迁的探讨,等等。基本反映了笔者对黎族哈方言文身文化调查的认识和心得。  相似文献   

18.
傣族神话是傣族民间文学散文体中最有特点的一种文学样式;傣族叙事诗又是傣族韵文体中最有特点的一种文学样式。后者的作品不但极为丰富,而且独具一格,是傣族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大高峰,也是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之花。傣族神话是傣族民间文学中最富于幻想一种样式,是最古老的艺术品,是人类童年的产物,是傣族先民萌芽状态的文学。傣族神话把原始社会里的历史、哲学、法律、宗教和自然科学融为一体。如果说原始社会所产生的诗歌“是人民的科学,宗教和天文知识  相似文献   

19.
英文文身     
爱好文身的人,一般都喜欢采用带点神秘感的图案,如龙、凤之类,西方人还尤其喜欢用汉字文身。然而风气逆变,如今不少国人却迷上了英文文身,据说上海一家文身工作室,每月都会接待二三十位这样的顾客。可别以为他们幼稚,这些人不少是大学生,有的还是医生、教授和银行家呢!  相似文献   

20.
王曼 《青年论坛》2011,(3):140-142
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宗教在傣族文化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在各个领域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傣族宗教的最大特色是外来宗教与本地信仰并存。傣族宗教是傣族社会中发展起来的本地信仰与其中浸透着外来成分的小乘佛教、基督教等宗教的多元结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