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对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新布局,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把广西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腹地。——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一条西江通两广,自古桂粤一家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广西牢牢抓住开放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资金链,加快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沿海沿江沿边,联接大湾区、联接西南中南、联接东盟,毗邻粤港澳大市场、西南中南大市场、东盟大市场——拥有“三沿三联三市场”之利的广西,正全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展现新作为。  相似文献   

2.
<正>粤港澳大湾区是基于国家重大战略的空间构筑,亦是推动我国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区域合作的重大举措。新时代如何建构粤港澳大湾区治理体系成为国家治理的前沿议题。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湾区实践样态,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与广东省珠三角九市,制度多样性强、空间聚合度高、社会结构分化明显,这些特征同样也表明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和空间新磁场,难以像其他省级行政区之间一样实现公共服务的资源调动和弹性配置,面临着公共服务超强治理负荷的重大考验。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服务协同一体化是衡量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1,(11)
正近年来,广东加快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加强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有序推进省级高新区布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大湾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玉荣 《小康》2023,(29):34-35
<正>“双区”建设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广东的重要使命,也是广东全省发展改革工作的总纲和总牵引。近年来,广东纵深推进“双区”建设和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进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推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落地落实,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5.
《同舟共进》2020,(4):F0003-F0003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党中央赋予新时代广东改革发展的重大使命,推动茂名加快融入大湾区建设,这既是政治责任,更是发展机遇。当前,茂名正牢牢扭住大湾区建设这个“纲”,强化机遇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以战略对接、交通对接、产业对接、市场对接等为重点,以点带面,奋力推动茂名融入大湾区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和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努力打造大湾区康养旅游首选地,推动大健康与生态、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擦亮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全力“东融”推动健康养老产业发展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赋予贺州市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新定位、新使命。“东融”是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招商引资,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我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典范。但是,粤港澳大湾区在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独特环境,差异化的行政体制、司法体系、政府市场关系、民主价值观念等多重因素制约三地的深度协作,尤其是港澳地区深入人心的"小政府理念"导致行政协议、高层会晤、联席会议等传统协调机制越来越难以落地,粤港澳三地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衔接极为困难。为更好推动港澳地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关键在于强化治理驱动,充分发挥大湾区"一国"之利,"两制"之长,大胆探索,主动创造先例,创新治理方式。一是加强立法,继续完善顶层协调机制,奠定跨区域治理的法律基础;二是在大湾区选取小块地段设立共治示范区、创新示范区进行跨区域治理试验,循序渐进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三是重视基于宗亲底色的文化生态链建设,增进大湾区的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8.
《小康》2021,(8)
正广州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核心引擎功能,释放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利好叠加的"双区驱动效应",努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同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两大国家战略,关乎广东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城是“科学”与“城”的互动融合、高效协同。科学城建设是我国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与重要载体,最早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此后不断“蜕变”和“升级”,现全国范围内已有近300个科学城(科技城)。为更好支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北京、上海、合肥、大湾区等地均以相应科学城为载体进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其中,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南沙科学城,被明确定位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发展重点承载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产业策源地等。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月10日,中共佛山市三水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召开,提出了奋进城市三水新征程。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大背景下,佛山三水将紧扣新时代的脉搏,奋进城市三水新征程,聚焦质量、动力、效率三大变革,立足高质量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近悦远来的区域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21,(2)
正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2021年,佛山市将深入推进"双区"建设,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近年来,佛山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高站位谋划推进十大湾区平台和427个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探索推动"深圳创新+佛山产业"合作发展,积极参与"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着力构建"香港+佛山""澳门+佛山"合作机制。"十四五"时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佛山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机遇,  相似文献   

12.
2023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包括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等发展方向,并提及“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防控疫情、保持稳定”,内容务实全面、科学客观。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港澳也要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对此,澳门应深入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抓紧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机遇,助力湾区建设,更紧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丰富“一国两制”新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3.
<正>各高校及有关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两周年和"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年"的大背景下,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在大湾区结出丰硕成果,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以及更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4.
吴素青 《中国民政》2023,(19):30-31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据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应对不断加剧的老龄化,加快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广东省惠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肩负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使命任务,具有经济发展后劲足、产业基础良好、交通运输便利和生态环境优越等优势。从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宏阔视野,在惠州谋划打造养老产品科技研发高地、智能养老产品制造重地、智能养老服务产品展示体验基地、养老服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地“四位一体”养老产业园,是顺应时代和形势发展的养老产业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海南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要积极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支持港澳人才在琼发展,不仅能够发挥统战独特优势为高质量建设自贸港凝心聚力,同时能集港澳所长、海南所需,推动海南自贸港形成国际人才竞争新优势,发挥其在全国人才雁阵格局中的战略支点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改革开放最充分、民营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创业氛围最浓厚的地区之一。广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在于"产业东融",关键要聚焦新经济新业态,创新运用市场化、产业化和专业化的理念和举措,破解制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协同体系,不断构建跨区域合作发展格局。一、从同质竞争向差异突破转变,明确产业融合的重心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发展战  相似文献   

17.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强调,要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企业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这给广西  相似文献   

18.
《同舟共进》2020,(2):46-47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阳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赋予阳江的新定位,充分发挥"湾+带"联动优势,积极主动对接融入大湾区建设,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天然地理区位优势,扼守珠江出海口,乃典型富水区,然而又是经济高速发展所胁迫的水资源高风险区。中共十九大提出将港澳发展融入国家发展规划,建设粤港澳世界级大湾区,这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新格局下河口区域的水资源承载力已成为制约大湾区高速发展战略的瓶颈,亟需创新驱动,提升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从战略高度前瞻性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强咸潮河口蓄淡水库的规划及保护。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2023年11月7日,由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香港消防处、澳门消防局联合主办的2023年粤港澳消防救援实战演练在港珠澳大桥举行,为今后进一步健全三地消防部门协同作战机制打下坚实基础。作为新时代国家战略层面的新兴点,粤港澳大湾区在建设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进程中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消防救援协作的发展现状,提出协作困境及解决路径,以期为读者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