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世纪初期,国民党在欧洲的组织之所以能顺利的成立和迅速的发展,与周恩来卓越的领导是分不开的。它不仅开创了当时欧洲大陆国共合作的新局面,在理论上为我党日后制定出一整套完备的统一战线理论和策略方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而且,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国共两党的重要干部,为日后推动国内的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全民族范国内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促进了国内团结,为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庐山作为1937年国共两党谈判的重要地点,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在国共合作史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宋庆龄率先沟通国共两党高层的联系、大力宣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并力促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呼吁国民党中央立即恢复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为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作出了无可替代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4.
赵国付 《世纪桥》2009,(11):3-4
和合精神是周恩来重要的精神品格之一。周恩来把和合精神运用到一二次国共合作中,并力促实现第三次合作。从而促使国共两党相互间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寻求统一和加强合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及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林木 《党史博览》2011,(6):2+57-F0002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两党始终保持着高层的交往,故虽经历了像皖南事变这样大的事件,但由于沟通渠道畅通,避免了两党分裂可能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  相似文献   

6.
自1949年至1976年。周恩来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在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和努力争取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 由于美国政府坚持敌视新中国。支持国民党军队加紧对大陆沿海的武装骚扰和海空袭击,  相似文献   

7.
1926至1927年的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为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在战争开始后不到一年时间,北伐军就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地攻占了近半个中国,以辉煌的战果为中国民主革命战争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北伐战争的发动和胜利进军,都离不开首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本文拟就首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有关问题,作些粗浅的论述。国共两党领导人共同制定北伐战略决策出师北伐扫荡北洋军阀势力,进而统一全国和进行国家和平建设,是孙中山遗留给首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1925年冬至次年春,中国局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以前,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其中一批黄埔师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跃马横刀、南征记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立下了赫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不朽历史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业绩,有很多值得我们中华民族子孙认真总结与汲取的东西。统一的民族观念是推动国共两党合作的社会基础;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促成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前提;正确的策略方针是达成国共两党合作的关键所在;适当的合作方式是建立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条件;形式上的必要让步是实现国共两党合作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不朽历史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业绩,有很多值得我们中华民族子孙认真总结与汲取的东西.统一的民族观念是推动国共两党合作的社会基础;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促成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前提:正确的策略方针是达成国共两党合作的关键所在;适当的合作方式是建立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条件;形式上的必要让步是实现国共两党合作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和李大钊都是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他们关于国共合作的共同思想对于实现国共两党合作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们对于国共合作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分歧.文章对他们国共合作思想的异同之处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国共合作重庆谈判图史》一书,以图片为主,辅以简短的说明文字,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如何在民族大义面前追求和解和合作的努力,以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展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艰难历程,对于今天发展国共关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而实现祖国统一,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和维护,是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1938年7月国民参政会召开,虽从参政员产生资格和程序到参政会的职权等多方面看,它还不是一个完全的民意机关,也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但是在当时抗战形势极为严峻,国内各阶级、各党派关系异常复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全国的共同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 ,民主党派为挽救民族危亡 ,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 ,批判、抵制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积极为国共合作牵线搭桥 ,最终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后 ,又积极调解国共两党时张时弛的紧张关系 ,维护、巩固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革命史上,国共两党先后经历两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使我们打倒了封建军阀,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我们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二次国共合作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历史经验,这对我们在新的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下,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中国,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统一强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在中国共产党的发起和努力下,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国内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昔日你死我活的国共两党两军变成了今日同舟共济的友党友军。但是,由于国共两党在阶级属性、政治信仰、奋斗目标等一系列重要原则问题上,存在着根本对立,因而国共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并未因国共合作而统统消失。国民党出于其反革命的战略需要,企图借合作抗日之机,利用升官发财、酒色逸乐、封官许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国共两党领导的两支武装、两个政权、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合作。这一独特的合作形式,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个创举。  相似文献   

18.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险.国共两党本着“兄弟阅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捐弃前嫌,化敌为友,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国井两党的合作,为抗日战争的坚持并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而抗日战争初期的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最好的阶段,因此对抗日战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国共双方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共同抵抗日军侵略,在抗战史上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先后合作创办了上海大学和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上海大学对于黄埔军校的创办也有着大力的支持,一批上大师生南下广州,参与校务管理,担任政治教官,或者入学深造。北伐后,叶挺独立团率先克复武昌,武汉成为大革命的中心。在北伐军政治部政治训练班基础上,发展成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即通常所说的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武汉分校在全国招生、校务管理、政治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上与上海大学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缩影。经过上海大学和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淬炼的一批进步青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为中国革命发展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20.
姚金果 《世纪桥》2012,(14):46-52
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国际起到了决定和推动的作用。在第一次合作前期,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马林和维经斯基在国共两党合作问题上发生了很大的分歧,以陈独秀为领导的共产党人在面对共产国际的意见分歧时,他的立场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