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7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影响力的充分发挥,是其高效履行工作职责,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随着高校内外环境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无论是高校辅导员"简单粗暴"的权力性影响力还是"温文尔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都在其效用提升上面临着各种困境。文章分析了辅导员影响力提升面临的实际环境,并对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影响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由辅导员的品德、知识、能力、情感等因素构成,对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互联网环境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品德、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挑战。在互联网环境中,发挥高校辅导员的非权力性影响力需要辅导员积极应对挑战,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综合知识素养,适应角色变化;利用网络工具,提升工作能力;发挥情感教育功能,增进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完成好立德树人的使命职责内在要求辅导员要深刻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升自身的领导力水平。而提升辅导员领导力的逻辑前提是要准确把握辅导员领导力的含义和特征。在深入理解一般领导力概念和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可以把高校辅导员领导力界定为:在本质属性上,辅导员领导力是辅导员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一种正向的影响力;在目标指向上,辅导员领导力是聚焦学生政治思想层面的引领力;在实践养成上,辅导员领导力是辅导员带领和引导学生的一种积极的行动力。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6,(12)
辅导员的非权力影响力是来自于辅导员的品格、才能、知识等等的一种隐性权力。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日益受到多元文化因素的影响,而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又难以有效跟进时代的变化,降低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加强辅导员的非权力影响力培养,将辅导员的非权力影响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联系起来,是提升思政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袁理锋 《世纪桥》2007,(8):128-128,135
随着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方向的发展,如何提升辅导员的行为影响力越来越重要,而研究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因素的作用更具有意义。增强非权力影响力因素,提高辅导员威信的途径有三:以"品"为本,感化人;以"才"为源,激励人;以"情"着力,打动人。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对培养合格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政府领导力包括权力因素的强制力和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服务型政府在回应力、利益协调能力、以人为本以及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等方面对政府领导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开发政府领导力,需要在如下方面作出努力:培育领导者个人的特质、构筑核心团队、建设公共服务行政文化、构建学习型组织等。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的影响力,是指领导干部在进行领导活动中,影响和改变群众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它既是树立领导威信激发领导魅力的前提条件,又是领导干部能否实现有效领导的决定性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讲,影响力就是领导力。在日益讲求领导艺术的今天,影响力已成为衡量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特别是新形势下,每位领导干部都应注重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在依法依规履行职权职责、充分发挥权力影响力的同时,注重提升非权力影响力。领导干部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权力影响力,二是非权力影响力。权力影响力具有外来性、强制性和阶段性,它随着职务的变化而变化,其作用是有效的,但也是有限和短暂的。而人品、诚信、能力、毅力、经验和才能等非权力影响力,往往具有内在性、根本性和长远性,它与职务没有必然关联,其内涵是无形的,但作用却是巨大而持久的。可以说,非权力影响力是无言的号召、无声的命令,较之权力影响力更具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它是一名领导干部的核心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研究当今学生思想道德困惑的特点,以学生为本及人文关怀为理念,从辅导员外部制度建设、内部素质提升等方面,积极探求提高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途径,来促进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一种不直接运用权力手段而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推动工作的综合实力,基本构成包括思想道德、知识能力、性格气质和作风情感等。增强大学生党支部书记的非权力性影响力,选拔制度是基础,教育培养是条件,目标考核是动力,关怀激励是保障。  相似文献   

11.
从行为科学的理论看,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的理论行为能力。根据影响力的性质,影响力可分为强制性影响力和自然性影响力两种。强制性影响力是基于社会赋予的职能、地位、权力等因素,是权力性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主要来自权力和地位,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服从、被动。自然性影响力是产生于个人的品格、才能、知识、感情等因素,是一种非权力性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主要建立在崇敬、信服的基础上,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作用是主动、自愿的。在这两种影响力中,非权力性影响力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要比权力…  相似文献   

12.
试论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领导者在组织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力可分为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非权力影响力较之于权力影响力,其激励作用比权力影响力要广泛、深入、持久得多.提升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对加强领导者领导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通过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来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地位和社会认同已成为学界共识,但面对辅导员队伍存在的知识结构狭隘化、职业认同感缺乏及培养体系缺失等问题,如何落实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文章拟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角度,分别从政府投入、在职培训及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来探讨推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温立勤 《党课》2008,(11):57-59
领导者的核心能力是魅力。决定领导者亲和力的因素,既有非权力的,又有权力的。非权力因素主要取决于领导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知识、能力的水平状况;权力因素则取决于领导者的资历、职位、级别等与领导者实施职权的过程、行为、背景等有关的因素。要提升领导者的领导力,就要提高领导者的亲和力。这既要从权力因素着手,  相似文献   

15.
领导影响力是领导者的权威和领导水平的直接体现,对领导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它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构成。本文阐述了两者的辩证关系,以及探讨领导者影响力对领导活动产生的正负面效果。提出提升领导者影响力的途径,发挥领导影响力的正面效用。  相似文献   

16.
《求贤》2006,(7):48-48
江曾培在《浙江日报》发表文章指出:“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现代管理学上的一个名词。相对于“权力性影响力”而言。“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由领导者管理者的品德修养、知识能力、情感状态等素质和行为形成的。是一种自然的影响力,可视为一种“软”性力。“软”性力虽然不具备“硬”性力那样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但其感召力、吸引力、渗透力,却也可以远远大于“硬”性力。古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实践表明“非权力性影响力”对领导管理的有效性与权威性,  相似文献   

17.
由纪律处分产生的高校和学生之间的法律纠纷,凸现了高校存在法治观念淡薄、管理模式僵化、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等问题,管理规章的"越位"或"缺位"、权力行使不规范、学生权利保护和救济制度缺失则是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所在。"有权利必有救济",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的听证制度、申诉制度和诉讼制度就是从制度操作实践层面解决受处分学生的权利救济问题。  相似文献   

18.
领导者的影响力有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之分。前者基于职务本身赋予的权力,后者赖于领导者自身的德才素质。领导者要提高威信,关键在于加强自身修养,提升非权力性影响力。提升途径有四:一是锤炼品格。人格的魅力来自优良的品格。要提升人格魅力,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并为之不懈奋斗;就要修养道德品质,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就要强化党性锻炼,在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狠下功夫。一个品格高尚、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领导者,在群众中一定会有很大的号召力。  相似文献   

19.
总体上看,当今世界各国的反腐主要依靠三个手段:制度、技术和领导力。所谓“廉政领导力”,是指领导者以自身的权力、能力和魅力,对廉政建设的过程和结果产生的正向影响力。廉政建设一定需要榜样和表率的作用,一定是自上而下。  相似文献   

20.
非权力性影响力又叫自然影响力,它主要指人格力量,即一个人的品德才干、学识、言行等的综合体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或“威信”。它对领导者的权力性影响力起着促进和加强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权力性影响力的发挥。因此,一个领导者要想顺利地开展工作,实现管理目标,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我们常说,领导干部要有威信。“威信”即是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统一。领导的威信在于能否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敬重和信任,取决于领导者自身的人格力量。本文试就此谈些粗浅的看法。一、廉洁自律,克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