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九六三年,瑞典著名作家杨·米尔达出版了《来自中国农村的报告》一书。这是他在一九六二年访问陕西省延安市柳林大队后写的将近二十万字的纪实报道,引起了世人的注意。这本书曾四次再版,并先后在各国出版了二十种文字的译本。后来,他又四次访问这个村子,多次作了「从柳林看中国农村变革」的报道。从这以后,这个地处延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九年北京的初冬,有些象春天一样温暖。在这初冬的一个下午,中国几位心理学专家,怀着愉快的心情,应来自阿根廷的萨拉奥达拉教授的邀请在友谊宾馆和她进行了一次会见。在这次会见中奥达拉教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热情、真诚和彬彬有礼。在她身上,体现着阿根廷人民的民族性格。奥达拉教授是作为西班牙语专家来中国的。在中国她虽然从事的是西班牙语的教学工作,但她出于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诚心,主动地提出愿意把有关精神分析方面的知识和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介绍给中国朋友,她这  相似文献   

3.
爱上中国     
"只要你会用筷子,你就不会饿死。"这是埃莉丝·利宾的朋友在她来中国前对她说的玩笑话。当时,埃莉丝正在北卡罗莱纳大学的宿舍里吃着方便面。而就是从这之后,这个地道的底特律人开始了她历时10年的中国之旅。成为"汉语之星"2002年,埃莉丝还是个阿拉伯语专业的学生。当时,她做了一切准备,要留学开罗。然而,这一留学计划却在她临行前被突然取消,埃莉丝对这一切没有任何准备,没有学生宿舍,也错过了美国大学新学年的入  相似文献   

4.
美国有一个权威性的畅销书排行榜,即《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历史上只有两位美籍华人的书进入该榜,一位是《喜福会》的作者谭恩美,还有一位就是本文主人公张纯如小姐。1997年,她出版了记叙侵华日军在南京屠城罪行的英文专著《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她和她的这本书在全世界造成“震动”。该书出版的当年,连续3个月攀上畅销书排行榜,再版了15次,印量达50万册。她的这本书,对于欧美,是一次震撼心灵的披露,因为在这之前,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一本也没有,中国专家的这方面专著也没有翻译。欧美对于南京大屠杀之事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5.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张晶义先生真不愧为是一个精明的书商。他瞅准了《富爸爸·穷爸爸》一书在中国的无限商机,大胆地买断了这本书在全球的华文版版权。这本书引进中国后,果然不负张晶义先生所望,在市场上热销的程度,正如张先生所说的那样:“印书就像印钞票”那样炙手可热。《富爸爸·穷爸爸》一书在中国之所以如此热销,正因为它迎合了中  相似文献   

6.
李攀 《黄埔》2013,(6):60-63
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俩的故事》一书在各大图书网站上热销,这本书的出版也引起了广大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说起《我俩的故事》一书的作者,笔者既熟悉又亲切,他就是91岁高龄的黄埔军校十八期生、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饶平如。谈起这本书的出版,饶老说完全是“不经意而为”。  相似文献   

7.
在美籍学者、中国汉字现代化研究会会长袁晓园教授寄居京华的房间里,悬挂着一帧由她的胞弟、北京大学副教授袁行霈「书赠大姐」的长幅,十分引人注目。行霈先生选择龚自珍《己亥杂谈》中的这首七绝,真是非常适合这位「大姐」的性格和精神风貌的: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相似文献   

8.
莉丝·沃格尔在《马克思主义和女性受压迫-迈向统一的理论》一书中尝试为分析女性受压迫问题构建一个稳定而恰当的理论体系.她认为女性受压迫的基础是她们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独特地位.具体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女性受压迫现象,她主张将这一问题置于社会再生产语境中,从家务劳动和平等权利两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省委党校组织撰写的《思想解放与湖南发展》-书出版后,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省委书记王茂林在接见该书主编申平华同志时说:“我读了这本书,觉得写得不错,这对湖南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是有后发意义的。”3目3日,省委留传部举行了《思想解放导湖南发展》-书出版座谈会,区议会由省党校常务副校长鲁永生同志主持,省委有关领导,全省昌地州市主管意识形冠的副书记。宣传部长,省委党校、省出版同的领导及部分奏家学者出席。现将部力谈话要点刊登,以飨读者。唐凯麟(湖南师大博士生导师、教授):看了这本书之后,觉得这是我省理…  相似文献   

10.
孟兰英 《今日浙江》2008,(13):54-55
她是一位奥运会冠军,有着“女蛙王”的称号;她是第一个接过北京奥运会火炬的中国人,这和她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的金牌密不可分;由此她成为了中国泳坛的领军人物。在临近北京奥运会之际,23岁的她选择了退役。她说,自己还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参与北京奥运会。  相似文献   

11.
玛塔·哈莉是一名表演脱衣舞的舞女,德国情报机关看中了她的美貌、风流和大胆,便用金钱和宝石收买了她,让她在法国的外交官和高级将领中刺探情报。 有一名叫莫尔根的将军,他原已退役,因战争需要又被召回陆军部担任要职,掌管着法国最新型坦克设计图。因老伴刚去世,颇感寂寞,当他一看到如花似玉般的哈莉,就急不可耐地请她到家里居住,这正是哈莉求之不得的。  相似文献   

12.
图书俱乐部     
买书要去书店亲自挑选,是人们熟悉的购书方式。但近三四年,一种全新的购书服务方式悄悄走近了读书人,这就是加入图书俱乐部。北京物资学院的讲师赵娴最近特别忙,连经常光顾的书店都没时间去,干是她往席殊好书俱乐部打了个电话,说出自己想要的书名。半天之后,送书员将价值166.6元的九本书送到了她家。赵娴是去年11月加入图书俱乐部的,这为她选书、买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她不出家门,三个月买了600多元的社会、传记、养生等方面的书籍。图书俱乐部的兴起图书俱乐部在中国出现不过三年,从较早成立的东方书林俱乐部、中华青…  相似文献   

13.
为总结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的经验,在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云南省社科院的杨福泉教授主持编写了《新定位大团结——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纪实》一书。围绕这本书和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建设,本刊记者采访了杨福泉教授。  相似文献   

14.
斯蒂芬·霍金是英国剑桥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被称为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1988年,霍金出版了《时间简史》一书,发行总数达2500多万册,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之后,他又用10年时间,呕心沥血写出了《大设计》(The Grand Design)一书。这本书是用生命刻写的,行文简洁,图文并茂,观点惊世骇俗,它的主题是理解生命、万物和宇宙的存在,是他对科学和哲学探索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1996年10月,远方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双二元结构社会的分化与整合》。书,很快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然而,被关注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该书被列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编辑的“社会发展研究丛书”,并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题写了书名,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是内蒙古第一部用社会学理论研究旗县级社区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的专著。该书以赤峰市元宝山区的三大景观─—乡镇企业产值“亿元村”集群化,平庄矿务局“企业办社会”40年,兴发集团的农业产业化成功为实践研究对象,以“城乡”和“地企”的双二元结构为研究框架,在调研的基础上,提…  相似文献   

16.
在来自北京的一封信函上写着:"致中国汉字输入发明家张新芳教授……张新芳教授的有关资料已由新华内参报来我会,有关领导对于张新芳教授发明的‘新方码’电脑汉字输入法,为中国计算机业汉字输入的进步与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给予首肯!"并认为张新芳教授作为一名汉字输入法专家,其崇高的敬业精神及优秀的科研成果,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之启示温儒敏(北京大学文中系教授)激活“潜历史”的记忆挖掘“旧史学”的空白最近,北京朝华出版社出版了一部《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字》,成了畅销书,初版5万册很快售完。北京一家专门介绍新书的期刊《书摘》闻风而动,以最快的速度转摘了该书部分内容。这就更引起读书界的关注:因为这是第一部发掘和研究“文革”时期文学现象的书。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研究所还以此书为“话题”,举办过一次关于“文革文学”的讨论会,尽管对此书的评价有不同意见,但所引发的有关文学理论问题是很有意思的,已经受到文坛的关注(讨论会部分发言刊载于《文艺争鸣》1993年第2期)。据说作者是中央戏剧学院一位青年教师,他接受了出版社的约稿后,从采访当事人、查找资料到写作,仅花4个月就完成了这部长达35万字的书。这样赶出来的著作难免粗糙。其中一些缺,久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将“文革”初期的红卫兵诗歌也列为“地下文学”,似不贴切。另外,其内容多集中在北京的“地下文学”,外地的材料比较欠缺;对许多“地下文学”的评论没有深度,有些历史背景交待不够清楚,等等。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欢迎这本书。该书的价值,是材料的发掘,记录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18.
献给母亲的一本书晓星树伟/图作者肖静是一位母亲,她认识许多年轻的和未来的母亲,这些母亲朋友渴望得到做母亲的知识和经验,因此要求肖静写一本怎样做母亲的书,这就是她的写作动机。我首先读到了她写的这本好书──《完整的女人更具魅力──和姐妹们谈怎样做母亲》。...  相似文献   

19.
书讯     
正《北京——从传统国都到中国式世界城市》一书,融合了历史学、地理学、城市规划、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是一部独特的北京城市发展研究著作,全书有200份图表和24副珍贵照片资料,参考价值很高。本书前三章致力于北京历史解释与西方迥异的传统中国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妇运》2003,(2):42-44
2002年3月6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中国中南大学教授、医学遗传学博士生导师卢光教授在人类体细胞克隆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指出她的成果确定了中国在治疗性克隆领域的领先地位,该报道立即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世界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各知名通讯社记者竞相要求采访,著名学术杂志《新科学家(NewSci-entist)》以《藏龙》为题发表了社论,海外同胞都为卢教授为华人争了光而感到扬眉吐气。实际上,这只是卢光教授有代表性的一项科研成果,在此之前,她早就在辅助生殖、遗传优生、干细胞研究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