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而不是一小部分人物欲的满足.小部分人对经济物质财富的过度占有,实际上也就变相占有了属于其他人的自然资源.如何缓解个人的生存享用与社会整体长远发展的深刻矛盾,并且在个人能力发达的同时,如何限制每个生命个体的挥霍欲望,这是一个具有当代特点的重大社会难题.因此,再次探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文化语境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从"人的自由发展"看苏联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终极目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发展.俄国历史上没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十月革命后由于国内战争也没有可能提出和解决.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采取了一些措施,朝这一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从20年代末开始,斯大林又恢复了军事共产主义制度,实行大清洗、大镇压,消灭"富农",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和大俄罗斯主义,从根本上背离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这一目标,为此苏联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相似文献   

3.
霍布森的"自由社会主义"思想是建立在其经济思想、工人运动和国家的关系以及社会有机体思想之上的.在此基础上,霍布森主张实行"有限的社会主义"也就是"自由的社会主义",这种自由社会主义实际上是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趋同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二者的中间道路.他的这一思想是今天"第三条道路"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北京人的包容精神自古有之,并非始于今日.自古以来,外来人口或外地人所占比重很大,本土人士所占比例是很低的,以清末民初为例,北京常住人口中,"最地道"的"老北京"不足30%或更低.这些"最地道的"北京人,泛指"八旗"或其他久居京城五代以上的人,而这种人在北京今天不是很多. 北京人与其他城市、地区的人一样,都有不同程度的"本土意识",但北京人则少有"排外"的思想.不排外、不歧视,既表现出北京人的包容,也表现出北京人的智慧. 经济是一个城市存在的基础.历史上北京从元代始,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但从来不是经济中心.不是经济中心,并不意味着北京没有经济生活和经济形态.北京历史上发达的、内容丰富的商业、服务业就印证了这种观点.而历史上北京的商业、服务业的主办者、经营商,尤其是那些驰名海内外的"老字号",几乎没有北京人涉足,这种"谦让",体现了北京人的明智.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5,(3)
<正>《南风窗》第2期封面报道关于"食利"的话题,我认为,本质上就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只要是市场经济制度,就不该存在这一歧视性概念。因此,关键还在于市场经济究竟是什么,这是根本性问题。首先,市场经济就是自由经济。市场经济本质就是自由经济。人类社会本来就该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充要条件,这是100多年前马克思也曾提过的观点。数千年世界的历程,本质就是一部自由总量不断增加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追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围绕人的解放而展开。人的需要是推动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也是马克思主义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原点。认清矛盾的客观性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矛盾的特殊性,并通过最大限度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化解矛盾、推动个体和社会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动力论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动力论及其中国化演进彰显了其严密的内在逻辑,也显示了其文化转向的当下趋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攻坚阶段的时刻,厘清马克思主义动力论的思想内涵、发展脉络、内在逻辑,对于把握时代发展动力的文化转向这一关键矛盾、推进马克思主义动力论理论创新和"中国梦"实现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北京现代公司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发展首都经济、振兴北京制造业的特殊使命和历史重任.十年来,公司累计产销汽车突破45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4390亿元,上缴利税突破552亿元,间接带动就业15万人.伴随企业成长的全过程,北京现代公司党委积极探索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与中外合资企业运作方式相结合的途径,从实际出发,创新思路、创造模式,引领北京现代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被誉为助推企业科学发展的"红色动力".所谓"红色动力",是对北京现代党委在中韩合资企业中,旗帜鲜明地开展党建创新实践,把握企业大局,推动中韩合作,指引前进方向,凝聚员工力量,保证科学发展,在企业健康成长进程中,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的高度概括和形象比喻.  相似文献   

8.
秋日私语     
一年好处,都被秋光占断. 秋日的北京,天高云淡,走进京城相同四合院,退去了浮华的厚重从斑驳的墙影、灿烂的秋叶中倾泻而出,仿佛行走在历史的空间,让人迷醉不已.《"逛胡同"与"胡同串子"》、《炸酱面话旧》,钩沉京城历史,因而穿透时空. 这就是北京,一个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市.黑格尔在谈哲学时发明了"这一个"的概念."这一个",就是个性,是独具的生命力.每一座城市也都应该像北京一样是"这一个".但不需讳言的是,在发展的名义下,一些城市正消磨着自己的个性.《美丽城市别怯捌饬》就从历史脉络、建筑设计、人情冲突等角度,证明要写出"这一个",虽然比较难,但并非无法企求.  相似文献   

9.
雷颐 《南风窗》2013,(16):14-14
社会"变狠"是一种长期的文化、体制互动的结果。从几十年前就开始、到"文革"达到顶点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意识形态教育,一直强调"狠斗"、"无情"、"要武",而中国传统提倡的"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近代以来从外部世界传入中国的自由、平等、博爱和人道主义等新传统,全都作为"封、资、修"被严厉、彻底批判。"狠",是当时"政治正确"的重要内容,"彬彬"被弃,"要武"成风。  相似文献   

10.
南方朔 《南风窗》2010,(1):102-102
<正>人们常说"官大学问大",这并不是大官真的就比较有学问,而是大官处于更优势的"知识权力位置",话语权在他们的那一边,他们谈起话来没有学问都变成了有学问。而这种现象不仅如此而已,不同的文化体、国家、社会、男女性别间亦莫不如此。对  相似文献   

11.
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构成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以自由、宽容、民主、公平、个人主义等为核心的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在美国历史的不断演进过程中,不断融合时代内容发展演化而逐步形成. 自由:在争取独立的过程中,为摆脱宗主国的控制,自由自然就成为追求的目标和最核心的社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全面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实施思想道德引领战略,实施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美国自由主义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今世界,伴随着国家的超级实力,美国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人们往往把强大国家的发展动力与它的文化和思想等软环境联系起来,以为是这种文化和思想形态促成或至少适应了这种发展。但是,美国自由主义并不是铁板一块,它在文化起源、社会基础和历史演变上都有不可忽略的复杂性。本文借助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将美国自由主义思想的演变过程及当今特点作一大致勾勒,为读者了解美国社会的意识形态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4.
在苏东剧变进行过程中,福山以黑格尔"历史终结"的话语,宣称自由民主是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是人类社会的最后形态。福山并没有真正彻底地把握黑格尔"历史终结论"的思想精髓。黑格尔所说的"历史终结"指的是绝对精神在实现其自由本性的过程中发展到"老年时代",即实现了个体主观自由与共同体客观自由的统一。但是,在黑格尔看来,原则的提出与原则的实现还不能等同。马克思对启蒙思想家们企图把资产阶级的自由竞争等同于"历史的终结"的主张进行了批判,指出自由竞争从本质上讲是资本间的自由竞争,而这种自由竞争本身就是一种限制:一方面,必然会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另一方面,劳动者自主性的活动得不到自由的发挥。因此,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必然要被扬弃。  相似文献   

15.
读到唐小兵先生的《胡适:伟大先知还是一介书生?》一文,才知今年是胡适先生诞辰120周年。90年代初,我的硕士论文写的是关于胡适的改良政治思想,从这一意义上说,胡适,是我从事学术研究的"第一个对象"、"第一人"。我竟然忘记了"第一人"诞辰120周年纪念,感觉有点惭愧。研究者往往会对自己的研究对象因"了解"而趋"同情",我也是如此。初读时,胡适改良思想是被放在正确革命之对立面来看待的,读着读着,便开始同情胡适之改良了。可是,这又与因受教育而对革命持肯定的态度发生冲突。"革命"与"改良",便在一个"半梦半醒"的青年学生思想观念中纠结、斗争起来。求解不得,还写过一封信求教国内胡适研究一专家。专家回信说:这个问题太复杂,  相似文献   

16.
谭保罗 《南风窗》2016,(5):28-29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值得骄傲的成就不是创造了世界第二大的GDP总量,而是让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单一语言劳动人口"找到了工作",使得这个充满经济禀赋的民族,找到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应有位置。就业问题,这是一个经济体是否能持续运转的"体温计",也是一些国家政治剧变的"催化剂"。对现在的中国而言,它是改革的"安全阀"。充分的就业,稳定的环境,这是推动任何改革的前提。但2016年,这个问题在沉寂多年之后,再次浮出水面。一方面,  相似文献   

17.
苏乐 《南风窗》2011,(26):14-14
读到唐小兵先生的《胡适:伟大先知还是一介书生?》一文,才知今年是胡适先生诞辰120周年。90年代初,我的硕士论文写的是关于胡适的改良政治思想,从这一意义上说,胡适,是我从事学术研究的"第一个对象"、"第一人"。我竟然忘记了"第一人"诞辰120周年纪念,感觉有点惭愧。研究者往往会对自己的研究对象因"了解"而趋"同情",我也是如此。初读时,胡适改良思想是被放在正确革命之对立面来看待的,读着读着,便开始同情胡适之改良了。可是,这又与因受教育而对革命持肯定的态度发生冲突。"革命"与"改良",便在一个"半梦半醒"的青年学生思想观念中纠结、斗争起来。求解不得,还写过一封信求教国内胡适研究一专家。专家回信说:这个问题太复杂,  相似文献   

18.
甄静慧 《南风窗》2010,(12):50-53
<正>"儿童"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年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总是在不断赋予儿童各种社会价值和意义:古雅典人教育儿童注重"和谐",古斯巴达人要求儿童"骁勇",而古罗马文明对儿童的期待则是"善辩"——大至社会、小至家庭以内,没有谁愿意放弃对  相似文献   

19.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的思维之美、理性之美,曾令无数科学家倾倒.在人类历史上,数学不仅促进了人类智力和思维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飞跃."数学奥林匹克",被认为是数学"思维的体操".世界上不少国家开设了奥数教育和奥数竞赛,其目的是发现具有数学潜质的天才少年,对孩子进行适度的启智教育,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和兴趣.作为一种学科,奥数本无可厚非.然而,"奥数热"在中国的不断升温,却与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主旨渐行渐远,更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20.
以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大力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申办和筹办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大力发展群众冰雪运动,努力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作出重要指示.国家体育总局(以下简称"总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冰雪运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发展目标,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实施"南展北扩东进"战略,大力发展群众性冰雪运动,厚植冰雪运动发展基础.2022年1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到24.56%,中国已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兑现了向国际社会所作的庄严承诺,我国冰雪运动取得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