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十八大之后,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实现我国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战略正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这一战略突出强调当今我国所要推进的是"新型"的城镇化,也就是说,它有别于中外历史上的"旧式"城镇化。那么,新型城镇化究竟"新"在哪里?第一,新型城镇化"新"在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这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所在。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我国将会  相似文献   

2.
<正>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我国转型发展的"最大红利"实现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山东调研时指出,"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而是人口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首要任务是推进人口城镇化。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将释放出新的发展红利,不仅有利于拉动消费,还有利于拓宽投资空间。1、人口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优势。首先,人口城镇化是扩大投资的重要载  相似文献   

3.
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有产业作为支撑,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中。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相互依存,城镇化建设能够培育创业者,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又能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通过加强政策引导、积极营造创业氛围、加大金融税收支持力度、完善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开展创业教育与培训,来健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体制,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乔翠霞 《党政论坛》2013,(21):36-38
十八大后,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选择和未来几十年的核心发展动力,“新型城镇化”一直是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然而传统城镇化路径的困境到底在哪里?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究竟又是什么?突破口在何处?只有理清这些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才算破题。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1)
新型城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农民工的市民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我国农民工市民化不够彻底,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基本现状,分析了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并提出了破解该困境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而人口城镇化的实现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化解我国人口城镇化的成本制约主要应当通过目标分解且逐步推进,构建政府、用人单位、个人、社会成本分担机制,创新城镇化融资模式,推进农地改革以增加农民、政府收入等对策来推进人口城镇化目标渐进实现。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随着内外部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传统粗放型的城镇化模式呈现出诸多弊端,这对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到2020年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  相似文献   

8.
正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提高质量为关键。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非农非城、亦农亦城"的过渡型"村改居"社区如何克服其发展困境,探索"村改居"社区治理的新路径,从而提升"村改居"社区的发展质量,成为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一、"村改居"社区的独特性"村改居"社区作为过渡型社区,既具有一般社区的基本特征,又具有它独特的属性。1.物理空间的独特性。"村改居"社区大多  相似文献   

9.
城乡融合是习近平关于新型城镇化思想的路径创新,以人为核心是新型城镇化的根本指导原则。习近平关于新型城镇化思想为我们构筑了城乡一体化的崭新景观,婚姻机制和教育机制等农民的微观动力机制以及相应的确权机制和扶贫机制等政策机制是社会基础和顶层设计保障,习近平关于新型城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运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10.
乔贵平 《求知》2015,(2):20-2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可以说,城镇化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它与城市化的本质相同,都强调经济社会的活动中心应从农村转出。只不过前者强调转向城市,后者强调转向城镇,在地理上的侧重点不同。在中国改革初期,城镇化带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重外延、轻内涵,其核心任务是调集一切资源发展农村的非农产业,促进人口的就地转移。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概念,虽然仍沿袭城镇化的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文章从阐述新型城镇化的投融资特点入手,分析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投融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要通过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规范地方投融资平台、完善分税制及配套相关制度等举措,以破解难题。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社会单元,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如果仅仅关注个体而脱离家庭,就难以提高其质量和水平。文章以马克思恩格斯家庭思想为指导,分析我国家庭城镇化面临的现实问题,探讨提出了如何更好地推动家庭城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促进农村家庭健康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镇化已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阶段。本文以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实践为例,从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依托主导产业带动进城人口就业创业、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生态人文的特色宜居美好家园和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总结提出了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困境及其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困境具体表现为:资金来源单一使城镇化建设加剧了政府财政负担,现有金融体制难以有效匹配城镇化建设资金供求双方需求,农村整体金融服务水平仍严重滞后于城镇化建设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金融困境的成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金融生态环境亚健康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二是资源配置失衡削弱了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效率,三是农村居民自我排斥倾向进一步削弱了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力度.突破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困境,需要树立城镇化经济本质的正确认识,准确识别新型城镇化关键投资领域,以金融体制创新释放新型城镇化发展红利,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创新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之"新",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城镇化,是"农民"的城镇化。我国的城镇化虽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使得我国的城镇化陷入农业衰退、城镇产业空洞、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财政、农民失地和失业、城市贫民窟、拆迁中的群发性事件等诸多风险中。因此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新型城镇化承载了艰巨的历史重任,如何从人出发,如何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城镇化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如何解释中国城镇化奇迹、剖析新型城镇化走向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10)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过程。而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城镇化未来将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我国中小城市数量巨大,已经成为提升我国城镇化建设质量和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分析我国中小城市城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运用系统哲学的理论原理分析解决在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在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方面做出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言锦 《学理论》2015,(7):133-134
"城镇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镇集中的过程。本文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对我国社会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职业教育对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然后着重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城镇化下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三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镇化已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阶段。本文以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实践为例,从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依托主导产业带动进城人口就业创业、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生态人文的特色宜居美好家园和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总结提出了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正>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把为人服务作为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市大工业与大农业并举、大城市与大农村共存的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特征显著,推进城镇化既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