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南陈北李”,即陈独秀、李大钊最早开展了党的创建工作。党史上还有“北李南杨”一说,指的就是李大钊和杨匏安。杨匏安是华南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又是中共早期杰出的理论家和史学家。党史界认为,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陈独秀、李达、李汉俊、陈望道、杨匏安等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中共"一大"召开前到底有多少中共党员,党史理论界最有权威性说法是有53人,其依据是:1921年11月,在中共"一大"闭幕四个月后,由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李汉俊起草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中国的共产主义组织是从去年年中成立的。起初,在上海该组织一共只有五个人。领导人是享有威望的《新青年》的主编陈同志。这个组织逐渐扩大其活动范围,现在已有六个小组,有五十三个成员。"最近,我翻阅资料发现杨匏安却不在53人之中,而各种史料显示杨匏安确确实实是在中共"一大"前加入的中国共产党。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让我们重温历史,让今天更多的人熟悉这位曾经被历史模糊、遗忘的中共早期的党员、中共早期优秀的理论家、革命活动家和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3.
赵艳珍 《广东党史》2011,(12):44-44
珠海钟灵毓秀,从这里走出了中共早期革命先驱苏兆征、杨匏安、林伟民。在建党90周年之际,苏兆征故居陈列馆、杨匏安陈列馆、林伟民铜像修缮增建完毕对外开放,沐浴着浓厚的庆祝建党90周年华诞的氛围,我们再次来到了三位先驱的出生地,追寻他们的足迹,感受红色情怀。  相似文献   

4.
杨匏安,华南地区最早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先驱;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曾在中共和国民党中央任要职,为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作出了贡献;1931年,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逮捕,英勇就义。作为历史的丰碑,杨匏安的清霜坚傲骨和功绩已永载中国共产党的不朽史册。那么,在那些曾与他共事,最终牺牲在对方手下的国民党人眼中,杨匏安又是怎样一种形象呢?笔者特将国民党人评价杨匏安的部分资料辑录如下,从另一个角度彰显出杨匏安不朽的功勋和品格。  相似文献   

5.
正杨匏安(1896—1931),原名锦焘,笔名匏庵。广东香山人。中共五大代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共早期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在中国南方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广东工人运动、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推进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重大贡献。曾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副主席,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6.
甄欣 《广东党史》2016,(12):41-47
杨匏安是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理论家和革命活动家。大革命时期,杨匏安主要致力于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为建立、发展、维护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杨匏安,1896年11月6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他从小酷爱诗词古文,后来自称"幼时颇有诗癖"。青年时期的杨匏安追求进步,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6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国共合作后,受党派遣参加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和谭平山一起为中共在国民党的党团书记,致力于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前往香港,和苏兆征等一起领导省港大罢工。1927年5月参加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不久参加八七会议,会后南返广州,协助广东党组织接应南昌起义南下部队。他是广东党组织最早的一  相似文献   

8.
余子道 《广东党史》2010,(12):43-45
<正>珠海市杨匏安研究会寄了《杨匏安研究文选》(珠海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给我,使我有机会拜读了这部极具价值的文选,了解很多关于杨匏安研  相似文献   

9.
杨匏安是华南地区最早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广东党组织的创建作了思想上的准备。作为广东党组织最早的党员之一,杨匏安参加了广东建党建团的具体工作,领导并推动了早期青年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广东党组织的发展壮大打下了思想和阶级基础。杨匏安不仅在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且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和研究中国革命问题,并且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一些正确的革命观点,对建党初期党的理论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I0002-I0002
广雅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名校。学校现有党员146名,其中在职党员105名.离退休党员41名2004年至2006年,共发展了学生党员10名,华南最早的马列主义传播者、中共早期杰出活动家杨匏安就是辛亥革命前广雅中学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杨匏安同志诞生100周年,牺牲65周年。一本较为完备的《杨匏安文集》,为纪念杨匏安同志,在今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关心此事的于光远同志和杨匏安同志的哲嗣杨明同志,要我为此书写一篇序言,大概是因为我现在担负着党史研究工作的责任的缘故吧。长者之命不可辞。但是,说来惭愧,我对于我们党的历史上的这位人物,所知的就是《革命烈士诗钞》中收录的他就义前写的那首  相似文献   

12.
5岁那年,母亲病危临终时将我托付给我的伯娘──杨匏安的母亲陈智,从此我跟长我9岁的堂兄杨匏安生活在一块,并在他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1918年,我随杨匏安一家迁往广州越华路的杨家祠(科举年代北山村为乡里学子赴省应试建的住地)。生活是清苦的。匏安兄白天到时敏中学教书,晚上疾笔写文章,仍入不敷出,伯母靠替人缝补换点钱帮补。在这里,杨匏安在联络革命同志的同时,写下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就由我送到第七甫的《中华新报》上发表。至1921年春,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广东共产党小组先后在广州成立,杨家祠…  相似文献   

13.
杨匏安的妻子吴佩琪(1898~1937),翠微村人。她勤劳贤慧,深明大义。1916年,18岁的她与杨匏安结婚,与杨匏安生下6个子女。她以制衣和制枧等手工艺,分担家庭重担,默默地支持杨匏安开展革命工作。丈夫遇难后她携儿带女从上海逃回广东。周恩来曾夸奖她“在上海掩护过许多革命同志,为党做过许多工作”。1937年7月病逝于广州杨家祠。  相似文献   

14.
《广东党史》2011,(12):41-43
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的珠海,海岛众多,环境优美,素有“百岛之市”的美誉,是祖国南海之滨的一颗明珠。珠海又是香山古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是一块富有爱国精神和革命传统的土地。华南地区第一位马克思主义系统传播者杨匏安,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任委员长林伟民,工运领袖、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苏兆征等中共名人都出生...  相似文献   

15.
正提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大家都知晓"南陈北李"一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南方的陈独秀、北京的李大钊最早分头开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组织工作。可许多人却不甚知道还有一个"南杨北李"之说,即南方的杨匏安、北方的李大钊,是最早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杨匏安到日本半工半读接触到社会主义著述,归国后在华南最先系统宣传共产  相似文献   

16.
<正>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北山脚下一所小学内,一个穿着长衫、戴着眼镜的青年半身塑像矗立在校园中央。青年手抚一本经典,双目凝望远方,这便是华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杨匏安。杨匏安,1896年11月出生于广东省珠海市,1915年东渡日本横滨求学,其间接触到西方各种流派学说,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日文译著。次年杨匏安从日本回  相似文献   

17.
杨匏安是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中国人之一,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过去有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著述中,很少提及杨匏安的名字,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地位尚未得到党史学界的公认。笔者对此发表一些浅见,以求教于党史学界的同志们。一十月革命后,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继李大钊之后,杨匏安是较早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早在1919年11月,他就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发表了《马克斯主义——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这篇文章与1919年11月《新青年》第6卷第6号上发表的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下篇同时问世。在这篇文章中,杨匏安与李大钊一  相似文献   

18.
心随云水长     
北山乡位于广东省香山县南端,与澳门隔海相望,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1896年11月6日,杨匏安在这里降生了。他的父亲去世得早,一家人都靠母亲操持维持生活。杨匏安从小就崇敬文天祥、岳飞等民族英雄,时常背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诗句。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杨匏安诞生100周年,牺牲65周年。一本较为完备的《杨匏安文集》,为纪念杨匏安烈士,在今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对于我们党的历史上的这位人物,人们知道他大都是通过《革命烈士诗抄》中收录的他就义前写的那首脍炙人口的《示狱友》:“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投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这套大书的首册《伟大的开端》中,对他1919年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也有简单的介绍。现在,读了《文集》中的一些文章,读了李坚写的烈士传略和别的同志的几篇研究论文,才增加了对杨匏安生平和思想的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20.
中共纪检监察制度的创立,经过了一个从国外到国内、从国内他党到本党、从本党地方到中央的历史过程。这种探索与实践又集中体现在杨匏安的身上。他在共产党内是最早的地方检察干部,国共合作时期与国民党的监察委员会打过交道熟悉内情。也正因为这些经历与探索的积淀,他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