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家思想由于晦涩难懂因而总被世人误解为消极的退缩主义,但在现如今道家文化越来越受学界的重视,而老子的道论思想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内容。结合近代以来学者对老子道论的研究现状,主要论述了陈鼓应先生在这一方面的研究特点,分别从"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道"为《易传》思想的主体以及具有人文精神这三个方面来论述,不仅展现出老子思想中积极入世的一面,也为今后老学研究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2.
出于立孔教为国教的目的,康有为对作为孔子后学的孟子和荀子备加关注,并成为最早对孟子与荀子进行比较的近代思想家。康有为对两人的比较从经典文本、学术源流、传承方式和思想内容四个方面展开,尽管受制于立孔教为国教的宗旨,带有某种"偏见",却开启了孟子与荀子比较的话题,引领了中国近代哲学的致思方向。  相似文献   

3.
作为康有为的弟子,梁启超是最早对康有为的思想予以宣传和介绍的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对康有为思想的宣传、介绍和阐发二十余年而不辍。在梁启超看来,康有为的学术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康有为对宋儒学、心学和佛学的推崇;其二,就康有为接触的西学来说,无论是内容还是范围都极为有限,尤其是并没有涉及到政治、哲学方面的内容。康有为重视教育,梁启超着重揭示了康有为"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从内容看,他重视对孔学、佛学和宋明学同时兼教史学和西学等内容的教育;康有为的"中国政策"具有两大特色:第一,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倡导民权的第一人。第二,就实施而言,康有为不是重民权而是重君权。  相似文献   

4.
老子思想中蕴含丰富的思想,其思想中的"上德若谷"、"道之博爱"、"行不言之教"等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原则、方法具有积极意义。老子思想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孔子和老子分别开创了儒、道德性思想先河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仁之德"和"道之德"为其特色的孔、老德性观,不仅代表了中国德性文明发展的两大历史趋势,而且在彼此融摄中共同维系着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传统与主干。新形势下,认真解读两种德性观的内涵,在思想"原点"的比较中探索它们在核心概念、主体价值取向和德性养成路径上的差异性,传承和弘扬以"社会伦理"见长的孔子德性观和以"自然伦理"见长的老子德性观,无论对于当代社会公民道德素养的提升,还是对于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乃至两种文明的和谐与进步,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综观近代国学思想可以发现,康有为、谭嗣同的国学思想在近代哲学家中最为相似,而与同时代的哲学家渐行渐远。进而言之,两个人的国学思想之所以高度相似,源于对诸子百家的整合以及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宏观认定。这些通过康有为、谭嗣同的国学称谓最直观地表现出来,并且直接影响着两个人对国学与西学关系的审视和对国学的研究。康有为、谭嗣同都以孔教、孔学整合诸子百家并且以孔教、孔学称谓中国本土文化,这在某种程度上注定了两个人国学理念的契合度和相似性;反过来,相近的国学称谓以及国学理念不仅决定了康有为、谭嗣同对国学与西学关系的审视,而且框定了两个人国学研究的宗旨、内容和范围。  相似文献   

7.
谭嗣同的哲学尽管前后差异巨大,但日新宗旨始终一以贯之。维新派通常主张自上而下的改良,但谭嗣同具有革命精神,赞同法国大革命和"杀尽天下君主"的口号,并且为变法维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尽管是最激进的戊戌启蒙思想家,谭嗣同的哲学从理论来源和内容构成上看则处于早期阶段。这主要表现在:他的思想建构与康有为一样以中学为主,在对平等的推进中陷入绝对平均的世界主义。这些都有别于严复和梁启超以西学为主,将拯救中国的希望寄托于自由。谭嗣同在戊戌启蒙思想大家中的位置较为特殊,与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之间构成了微妙而复杂的关系:与康有为思想的相似度最高,与严复是民主启蒙的同调,与梁启超的关系则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徐复观溯本求源,分析孔子对古代乐教的传承以及孔子对乐的艺术精神的新发现,把孔子"美"与"善"统一的音乐思想与道德伦理观念相结合,目的是要解读孔子的艺术精神,并揭示孔子"人生艺术化"的理想与境界。徐复观的这种探索,即使在今天的艺术实践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多刚  赵晓呼 《求知》2012,(6):17-19
“四个自我”中的“自我净化”要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摒弃各种私心杂念。净化自己的灵魂。始终保持纯净的心灵,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我完善”要求党员干部与时俱进。强化理论武装。不断更新思想。及时自我修复漏洞;“自我革新”要求党员干部对照党员标准。及时清除自己思想上的灰尘。呵护好精神家园。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自我提高”要求党员干部有能力、能干事,通过学习、实践,使自己的作风更加过硬、道德更加高尚、能力更加突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论道     
吴琼 《学理论》2013,(7):46-47
"道"是老子思想的基础,他把"道"作为世界的本体。《道德经》以老子的"天道观"为出发点,进而推及人道观和治道观,使其成为一部探索宇宙、人生、国家治理方面的书。从天道、人道、治道三方面对老子的"道"的思想进行浅析,以更好地去理解老子的这部大作。  相似文献   

11.
有人以"息争致和"来反驳苟子的"天人相分"和"制天命而用之",这是对荀子思想的误解.荀子的"天人相分"旨在使人在天人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这也是他"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基础.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是在批判孔子"畏天命"、老子"无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重视它并对其进一步研究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孙娟 《学理论》2015,(1):66-67
现代政治追求以平等、自由、民主之过程,并求高执行效率。然而自政治与行政二分以来,二者的结合亦难以协调,即高民主政治则低效率行政。从儒家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着手,探寻如何提高政治的公平与培养公民的意识;从荀子"化性起伪"的思想着眼于更好地进行制度建设,提高执行的效率;以老子的"无为"思想寻求政治职能的转化,从而使中国政治走向高民主与高效率的阶段,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作为康有为的学生,梁启超深谙康有为的哲学。在《南海康先生传》中,梁启超专门辟"康南海之哲学"一章,对康有为的哲学思想予以介绍和诠释。问题的关键是,梁启超不仅是康有为的学生,而且本身就是一位有思想的哲学家。这决定了梁启超在介绍康有为哲学思想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加入自己的观点,进而导致与康有为哲学思想的偏离。透视其间的出入,可以直观感受康有为与梁启超哲学思想的分歧。  相似文献   

14.
胡晓地  池蕾 《求知》2020,(5):57-5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论语》中孔子有关"六艺"的论述,意图"寓治于教、以教促治",是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思想的重要本土文化资源。据现有史料记载,"六艺"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在孔子看来,"六艺"是君子养成所不可缺少的六种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5.
康有为的思想理论是晚晴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研究空间。康有为作为晚晴维新变法的发起人之一,其思想在晚晴晚新思潮中极具有代表性。一方面,康有为受过多年的传统教育,并且有着科举出身的身份,难以避免其思想具有相对保守的一面;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有思想、有志气、心系国家生死存亡的爱国青年,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不得不放下"天朝大国"的优越观,寻求"师夷长技以制夷"[1]的救亡图存的进取方法。正是因为如此,康有为在资产阶级维新思潮中具有特殊性,表现为"保守"与进取思想的交织。  相似文献   

16.
儒学作为一种"成德之教",其为学之终极目标乃是"学止诸圣"。作为儒家圣人人格杰出代表的王阳明,其为学内容概而言之有三点,即本于孔孟之道、涵容佛老之义与成就经世之学。这既是对孔子等往圣先贤思想的继承,亦是其一生求学成圣经历的至髓心得。  相似文献   

17.
在习近平治国理政实践中,老子思想的独特智慧得到了深刻运用。习近平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大国胸怀体现了老子"大邦者下流"思想,习近平遵循规律、尊重民意的治国态度体现了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思想,习近平真抓实干、蹄急步稳的改革举措体现了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思想,习近平居安思危、见微知著的国安观念体现了老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思想,习近平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国际交往原则体现了老子"智者求同,愚者求异"思想。习近平治国治理实践不仅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也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8,(10)
孔子一生志于以其道易天下,因此了解孔子的政治活动对于理解他的思想有重要意义。孔子生活的年代,鲁国政局的特点是公室卑、三桓强。三桓是春秋时代鲁国的世卿,三桓专鲁政是孔子政治活动的大背景。南蒯、阳虎等人的叛乱,使季氏开始考虑抑制"旧式宗法家臣"的势力,擢拔非宗法性的才能之士为其所用,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孔子登上鲁国政治舞台。孔子主要的政治活动是夹谷之会和隳三都,隳三都失败后流亡国外。14年的流亡生涯,是孔子思想上趋于成熟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正古人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开国领袖毛泽东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在家风家教方面也堪称一代典范。他给自己定下三条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在亲情与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之间,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为全党作出了表率。  相似文献   

20.
白银宇  韩小国 《学理论》2013,(12):35-36
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公共服务是当前人们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重新拾起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道德经》中"不仁与仁"的话题与和谐发展观有重要联系,在当前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将"不仁与仁"思想统一看待,对国民培养良好、高尚的道德情操,构筑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