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杨珺 《理论探索》2012,(1):37-40
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论包括自然条件形成的生产力和人自身自然所具有的生产力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通过劳动而融通成一个有机整体。马克思"自然生产力"论包括自然生产力的主体体认性、自然生产力的公共利益性、自然生产力的"应然"自在性等伦理内涵。践行马克思"自然生产力"论应遵循自然自在尺度、动态平衡尺度、整体与个体有机统一尺度、属人的德性尺度。马克思"自然生产力"论蕴含的环境伦理建构条件包括制度、文化、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合理性问题与发展问题具有内在的关联性,社会发展合理性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特定内涵。事实与价值的内在联系规定着社会发展合理性何以可能,社会发展合理性的评价尺度由此而来,同时又有着特定的规定性。作为思维方式、作为发展过程、作为发展状态、作为人类活动方式的社会发展合理性是社会发展合理性应当蕴涵的基本规定。社会发展合理性的实现应当构建观念层面的社会认识的规范机制、制度层面的社会建制的保障机制及社会发展主体的内源性机制。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时代异化劳动出现了以机器分工体系代替人的分工体系、技术意识形态化、技术理性超越人类理性、人的社会性逐渐丧失等为表征的技术形态。人工智能本身的双重属性为其异化埋下了隐患,应用主体的价值取向促使其异化现实化,而资本逐利本性则是其异化的动力源泉。扬弃异化劳动的技术形态,要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监管,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合理引导人工智能利用主体的价值取向,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加强对资本的治理,破除技术垄断,实现资本目标与公共利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胡华 《理论导刊》2023,(11):124-131
智能技术深刻影响着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在智能时代“危”与“机”并存。考察智能技术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及历程可以发现,发展智能技术在渐趋“受宠”中被崇拜,而课程思政在不断“失宠”中式微。当前,智能技术的勃发之势日益凸显,课程思政的偏见之为悄然发力,二者正展开深层博弈。由此,应从智能技术自身的工具性、作用的实效性以及结果的可解释性研判智能技术之“技”的内在尺度,从技术运用的内在一致性、伦理规范性以及价值发展性分析智能技术之“术”的外在尺度,探究智能技术影响课程思政的运行机理,并基于“技”与“术”的同频共振对课程思政中的智能技术进行纠偏。同时,要立足课程思政的事实、价值以及方法问题,进行课程思政之“思政”的本体追问,聚焦课程运作全过程中智能技术的角色与功能,求解课程思政之“课程”的发展与创新,在课程思政育人旨趣的再次强调中促成智能时代的课程自觉,从而在智能技术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中,促成智能时代的生命感召以及课程思政的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5.
自由幻象     
史苗苗 《学理论》2014,(3):55-56
在货币哲学视域中,货币是独立于现实世界的一种魔力,可左右人的生存与自由。自由是人的内在本质与发展诉求,追求自由是人生命本质的永恒奋斗目标。自由与必然是对立与统一的,并且自由是对必然的超越。在货币经济时代,人类追求的永恒的价值目标变成了对货币的追逐,人的尺度的评价标准被货币尺度所取代,自由异化了。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9,(12)
马克思提出了衡量财富的两种不同尺度:劳动尺度和人的发展尺度。劳动尺度主要指劳动时间,人的发展尺度主要指"社会个人的发展""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个人发达的生产力"。两种尺度既相互区别又内在关联,共同构成了马克思的财富尺度思想。马克思的财富尺度思想对当今社会财富的创造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它启示我们应鼓励创造性劳动、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7.
徐群 《学理论》2013,(11):286-288,294
从梳理异化概念入手,指出异化现象在现代社会无处不在,正在一步步渗透我们生活每一个领域,现实世界有异化,在网络世界也有异化。从人际关系、学习主体、娱乐方式和价值观念四个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异化表现,提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具体措施如下:培养网络主体意识,增强大学生网络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网络道德意识,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培养健康网络心理,塑造大学生健全网络人格。  相似文献   

8.
生态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人的活动引发的社会问题。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来分析,当下全球生态问题的社会根源体现在四个方面:生产的异化导致人的尺度的丧失和物的世界的野蛮扩张;交往的异化产生了"物化"的意识;需要的异化刺激并放大了人的虚假需要;消费的异化导致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双重浪费,引发生态危机。用马克思异化理论揭示全球生态问题的社会根源,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3,(28)
军事评论家张芩少将: 信息化战争具有三大特点:传统战争的界限被超越甚至被打破;作战效能具有亚核战争的威力;天战将成为新的重要作战样式。 (一)传统战争的界限被超越甚至被打破。 战争目的发生异化。在传统的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战争目的主要  相似文献   

10.
网络世界发生的群体诉求现象,是虚拟力量现实化的序幕,折射出现实生活主体的诉求本质。技术作为网络诉求的平台,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其一,网络技术筛选着诉求主体的人群范围;其二,技术文化限定着诉求主体的思维认知;其三,多样的技术创新形式勾勒着多元的诉求途径;其四,技术衔接维系着政府、媒体与大众的互动;其五,网络技术人才支撑着监管、疏通、互动的各个环节。综合这些影响网群事件的技术因子,一条网络群体事件的技术路径即能清晰的显现;进一步探究,这条路径展示出"技术异化、马太效应、知行脱节"的风险,结合路径,试图探寻规避网群事件技术风险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在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的问题上,单从社会主义国家方面来看,长期以来往往都带有一种"左"的情绪或倾向,它是导致"两制"关系走向决绝对抗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左"的情绪或倾向与忽视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两制"关系理论有很大关系。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两制"关系的理论主要有三点: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具有时空上的承继性;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不完全是一对在时空上平行的敌对体。重温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两制"关系的理论,有助于我们反思省察历史与现实,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红梅 《学理论》2009,(12):22-2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有尺度的、劳动的异化等内容的阐述对现代生活方武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任何科学概念都有其意义域,真理多走一步就可能转化为谬误,异化劳动概念也不例外。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最初的把握是异化劳动,后来则走向更为科学的三种认知,分别体现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和“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中。马克思当年对“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时空条件分析值得借鉴。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资关系,应当走建设合作之路。  相似文献   

14.
杨蕾 《学理论》2009,(12):38-39
价值作为一种关系态,可以划分为事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两大类,而这两类价值的最终指向都是作为主体的人。在价值哲学的视域中,价值观为人类创造了意义世界,但不容忽视的是,新旧体制的交替带来价值观的日渐式微,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的需要在物欲的宣泄与精神的荒芜的世界中寻找一个安定的精神家园。在现实尺度与理想尺度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开启着人于有限的存在中追求无限,赋予人生以意义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周娜 《理论导刊》2023,(12):127-134
推进教育数字化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方向。在新一代智能技术赋能下,思政教育获得了“数字之形”,“可见性”增强,但也带来了数据代言“副效应”,主体在场的“虚假性”被遮蔽,思政教育在现代化转型中陷入“象征性在场”的泥沼。从本质上看,“象征性在场”是思政教育在从传统向现代过渡中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离场方式,是传统“我不在场”在技术之维的现代异化。之所以会产生这一问题,根源在于思政教育在现代化转型中未能处理好“资源属性和价值属性”“符号互动和意义互动”“界面空间和实体空间”“数据主义和人本主义”等多重内在张力。走出象征性在场困境,需要以超越可见思维重塑思政教育,在由“物”到“人”中“超越有形”重塑思政育人系统,在由“技”入“道”中“超越有限”重建现代人机关系,在由“身”及“心”中“超越功利”重构底层教育导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的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一切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尺度和标志。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对于重新审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正确确立社会发展阶段和小康社会中人的发展目标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中国贡献给国际社会的新理念、新话语、新方案、新智慧、新范式。更为重要的是把它升华和转化为思维方式,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简称"共同体思维")。既然在冷战中能够形成冷战思维,那么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交往实践中也必会生成"共同体思维"。"共同体思维"是"如何看待世界和建设什么样的世界"的国际新思维,其实质就是践行相互尊重、协商合作,实现共赢共享价值目标的实践理性思维;是对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思维的批判与超越;是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摒弃的健全合理的实践理性思维。"共同体思维"的普遍性生成逻辑与内生机制决定于它在认识上的科学性、利益分配上的合理性、道德上的正义性、认同上的广泛性。"共同体思维"的塑造形成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是辩证统一、互相强化的过程,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持续而又广泛深入的实践中必然被内在化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国际新思维。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5)
20世纪以来人类的实践发展不仅带来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也使异化有了新的表现形式。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劳动异化理论的四重规定性进行了论述,通过借鉴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分析中国当代劳动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异化劳动"理论给予中国当代劳动的启示是: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避免劳动产品的异化;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克服生产过程的异化;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克服人的本质异化;建构新型人际关系,共创和谐社会,克服人和人关系的异化。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本质的诉求尺度主要体现在:坚持以人民群众的自由发展为价值本质的内在需求尺度,坚持以人民群众自由自觉活动能力为价值本质的客体要素,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的绝大多数为价值本质诉求的实现尺度。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人们对“异化”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争论的核心和实质,集中在这样一点:异化与社会主义是什么关系?一些文章,象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马克思把劳动作为异化的主体一样,把社会主义作为异化的主体,认为社会主义自身产生异化,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政治、经济全面异化。这些文章还把这种观点说成是马克思主义观点。一些文章宣传的社会主义异化论,包含逻辑上相互关联的三个重要论点:一、认为异化就是矛盾,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