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促进就业的组成部分,我国<就业促进法>关于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原则以及有关就业公共服务、就业援助等规定,是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要标志.按照法律有关政府促进就业职责的规定,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措施,构成了政府履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职责的重要内涵,其构建的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体制也法律化为帮扶性制度.  相似文献   

2.
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探索以创新创业道路全面推进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战略,是当前我国积极适应经济发展趋势的重大举措。高校是培育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创新创业为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但也遇到诸多困境。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自主创业进程,迫切需要政府引导高校和社会相关机构营造多方协作互惠互利的格局,使政府在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进程中发挥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大学生就业责任的分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应该由政府、企业、高校以及个人共同承担责任.教育与个人就业关系的不确定性是实行大学生就业责任分担的内在依据;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变革则是大学生就业责任分担的现实依据;世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制度是我国大学生就业责任分担的参照依据.通过大学生就业责任主体模型和大学生就业过程模型的建构便可清晰地看到政府、企业、高校和个人各自应该承担的就业责任.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受到社会的关注,而在就业压力下还有一个"弱势群体"-西部高校贫困生更应值得关注.如何帮扶和指导贫困生顺利就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贫困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也是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系统推进面临观念、体制、师资等诸多问题,依照植入创业基因、选育创业种子、培育创业果实的顺序推进教学主导、培训指导、实践引导"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和研究体系、政策和制度体系、社会扶持体系,深入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6.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既包含学校与外部的协同培养,也包含学校内部的协同培养,是外部协同培养和内部协同培养的统一.外部协同培养是指通过突破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不同社会主体间的壁垒,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网络系统,以达成人才培养的协同效应.学校内部协同培养是指学校内部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关的不同要素与不同部门的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行动最优同步.为实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机制的有效运行还需要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7.
高校在校大学生是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主体.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感召下,国家,社会,高校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及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方面做出了努力,但大学生对此认知度、认可度和参与度不够.出现此现状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各职能部门资源分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育人效果不佳以及实践平台的引领性不强.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效,要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体验性,推动创新创业的实践转化并且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和行为,不仅受制于自身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能力等主体因素的影响,还与特定的政治、法律与政策、经济、社会文化、科技与教育等外部制度因素密不可分。针对这些影响机制,需要树立整体性治理的战略思维,构建个人、高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创业支持体系,以使大学生勇于创业、乐于创业、成功创业。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应充分发挥好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主体范式的"大扶贫格局"。文章回顾了我国大扶贫格局理念形成的历史过程,并对当前大扶贫格局中参与扶贫的扶贫主体功能定位以及扶贫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进行分析研究。大扶贫格局的构建要注重从复归贫困群体的主体地位、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培育扶贫类社会组织及耦合治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与责任政府相对的非责任政府,是缺乏能够问政府责任的社会实体,即除了体制内的主体之外,实际上不存在以和平的方式能够对政府及其行为问责的主体,这是非责任政府的本质特征。对于现实中的责任政府来说,负责对象的"上下"两个主体、官僚体系外的广泛参与、不同系列官员之间的制衡等是必要的条件,而英、美、法等国家的经验和一些历史表明,迫使政府接受负责制的社会力量的存在,是向负责制政府过渡的一个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