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文学也是以汉族文学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学。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过程和现状.更好地为繁荣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服务,为热爱和献身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创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收集、珍藏、展示、交流、研究、教学的平台。建设“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是十分必要的。这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也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问题根源深远,开始是新中国建立之初,汉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的话语压力造成的认同危机,随着社会现代化的深入,现代性也引发了少数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最后是全球化加剧了全球性的身份认同危机。阐述了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概况及其在构建少数民族认同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构建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今日民族》2014,(2):27-28
<正>我省历来重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支持和鼓励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省委、省政府紧密结合实际,正确把握民族文化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关于加快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的各项部署,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政策上的指导和资金上的支持。2012年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多姿多彩,发展潜力巨大。根据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导入、诠释了民族文化元素、民族文化单元、民族文化体三个概念及其关系,并从这三个方面论述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认为贵州多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必须三者兼顾,三管齐下,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开封市委统战部为探索民族经济发展新路子,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目标,以“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支持少数民族企业以点带面,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共同致富,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民族经济的发展。一是积极筹措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去年,全市共使用少数发展资金150万元,  相似文献   

6.
叶俊莉 《求索》2013,(9):156-158
来自四川凉山大山深入的罗庆春(彝名阿库乌雾)是少有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齐头并进且成果丰厚的当代少数民族诗人、学者。他借鉴了西方文化研究思潮的研究方法。以民族文化的研究视角,力图通过对当代少数民族诗歌的研究,审视诗人与民族文化的契合,探寻民族文化与现代科学精神的关联,探索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诗歌创作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民族文化研究视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罗庆春独特的民族文化研究视阈,作为他诗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开拓了少数民族汉语诗歌理论的研究视野.而且对少数民族汉语诗歌研究的纵深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民族文化是民族中的人生和社会关系的意识,它与民族经济、民族政治是内在统一的,共同构成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民族经济意识的转变将会促进民族经济的工业化;与工业化不相适应的文化因素将阻碍民族经济的现代化进程;民族文化由少数民族经济所承载,少数民族经济由民族文化界定和导引。民族文化的变革是民族经济变革的先导,是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反映和内在要求;少数民族经济的现代化是民族文化变革的方向。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转变将促成民族文化的蜕变,逐渐形成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文学活动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文学是民族 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回族文学具有鲜明的伊斯兰文化色彩与本民族的精神风貌。回族文 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赵芳 《今日民族》2006,(9):7-14
九月,是北京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今年的9月,北京因56个民族的齐聚而更加绚丽多彩。以“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汇集了各少数民族近年来的优秀文艺作品,许多少数民族的特色节目都被搬上舞台,如蒙古族的长调、侗族的大歌、彝族的海菜腔等,而人口较少民族此次也有机会展示自己民族的文化,像阿昌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裕固族等都有节目呈献给全国观众。可以说,这是一次荟萃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大发展、增进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盛会。9月8日、9日,在北京世纪…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叶县是少数民族人口大县,全县共有30个民族成分,其中少数民族1.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回族1.2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3.2%,有1个回族乡,9个少数民族人口千人以上的乡(镇),38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聚居村。近年来,叶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不断完善维护民族团结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大力扶持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促进了全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西部大开发中民族文化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相对不发达,但是西部的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却丰富多彩。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它在当前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中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充分认识民族文化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价值,有利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化寻根"是人类对基础文化结构进行追根溯源的一种认同与追思,而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寻根"是对少数民族文学现代感的强化,对中国文学的表述形式、中华文化的多元图景、中华多民族文学史格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由此为了确保少数民族文学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多元文化视角下对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寻根"探析,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促进少数民族与世界文学的接轨,对当前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创作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今日民族》2001,(5):49-50
长期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云南省民委高度重视保护、弘扬、发展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进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圆满完成了一批被列为国家、省级“八五”、“九五”重点规划出版的图书、丛书的组织、策划。出版工作,主要有《云南民族文化大观丛书》、《中国少数民族医药丛书》、《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云南民族古籍丛书》、《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史丛书》,大型画册《盛世盛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相似文献   

14.
论民俗文化是民族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广大少数民族地区丰富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认为: 少数民族文化是特色文化,特色文化具有文化优势且可以转变为经济优势。旅游业本身是文化性 很强的产业,合理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对民族文化最好的继承和发展。文章从旅游产品的供求关 系说明了市场需求是文化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基本动因,只要能向市场提供文化品位高,具有乡 土特色的民俗旅游产品,就能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15.
王丙珍 《前沿》2012,(22):128-130
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中,少数民族文学既有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又有跨文化建构的维度,少数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本土文化根植于少数民族文学之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学.在此,以鄂伦春族史诗“摩苏昆”为例,从文化认同功能的角度阐述作为文化承担者的普遍认同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政报》2009,(8):7-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7.
以少数民族武术文化为对象,在总结以往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研究的基本思路:从文化发生学的视角解析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发展脉络;以文化三层次理论梳理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内容;从民族性格特征与地域文化特征两个层面提炼少数民族武术的文化特征;遵循技术反映文化的原则进行少数民族武术文化个案解析的研究构想。  相似文献   

18.
电视媒体的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电视文学的发展,少数民族电视文学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些阶段少数民族电视文学发展了传统文学,满足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但少数民族电视发展也存在着经典作品少、投资不足、市场空间狭小等问题,面对少数民族电视文学发展的困境,少数民族电视文学应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培养专门的人才,获得国家扶持同时并增强自己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两岸交流     
《台声》2006,(5):8-9
两岸少数民族专家学者在京畅言发展民族文化台声讯“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讨会4月3日在北京拉开帷幕,海峡两岸近40位少数民族专家学者出席。在简短的开幕式之后,研讨会正式开始。会上,两岸少数民族专家学者畅所欲言,讨论热烈,就共同关心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语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少数民族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在教育方面,通过对少数民族教育问题的剖析与反思,学者认为,在当代多元文化论的背景下,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对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台声讯由第十届台交会组…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元素设计不仅是民族符号的视觉传达形式,还是民族文化认知边界拓展的有力途径,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继承而言,民族元素的视觉生存需要依靠艺术设计的文化迁移效应提供原始驱动力,但同时易遭遇文化负迁移的设计影响。聚焦少数民族元素设计的文化迁移现象,具体分析了现当代少数民族元素设计的感官吸引局限、纠正了文化迁移概念的学术偏差,并立足于本体与受众的文化定位,探索少数民族话语系统的开发与利用,旨在提供民族元素设计合理而有效的文化参与途径,揭示少数民族生源性知识结构的社会服务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