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伴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会在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企业的裁员、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关系等领域必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工会也将借助企业、政府与工会的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文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下称《劳动合同法(草案)》),广泛征求意见.文章认为,总体来看,法律草案结合当前劳动用工领域存在的不良现象,侧重加大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法律草案赋予了作为弱势一方的劳动者更多的权利,从而为平衡劳资关系提供保障.未来的《劳动合同法》将是一部规范劳动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处理劳资关系的重要法律,有许多亮点值得关注和期待,但同时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3.
宋敬湧 《工会论坛》2008,14(5):33-34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经过细致分析,应当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寻找原因,以寻求规范解除劳动合同行为的办法,从而达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张志彦  宋杰 《工会论坛》2008,14(2):32-33
<劳动合同法>扩大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规范了强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制度和试用期间用工制度,严格限定了对劳动者设立违约金的情形,明确了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的责任形式和赔偿标准,在立法技术上增加了用人单位规避法律的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5.
辛学礼 《工会论坛》2010,16(4):20-21
《劳动合同法》的深入实施,对于扩大劳动就业、规范劳动合同签订和履行,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督促企业同劳动者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加强劳动争议处理,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根据《劳动法》第十六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认定劳动关系的合法依据。但受我国现实劳动制度的影响,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大量存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存在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的情形,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护。特别是在工伤赔偿认定、追索经济补偿金、劳动保险待遇等诸方面,用人单位往往以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拒不承担《劳动法》规定的相关义务,使劳动关系双方的和谐稳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明确劳动关系确立的有关要件及事…  相似文献   

7.
事实劳动关系在性质上属于无效劳动关系的范围,实践中将其剥离无效劳动合同而冠以事实劳动关系的称谓。事实劳动关系因其立法的零散而没有统一的类型化标准体系,对劳动者保护有欠缺。故以类型化为切入点,试图建立明确、客观的事实劳动关系标准体系,即可能性标准、必要性标准与边界性标准。进而将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以及其他类型的"事实劳动关系"纳入判断体系,确立保护型、谨慎对待型和一般禁止型三种具体类型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滕元良 《工会论坛》2008,14(5):30-32
《劳动合同法》针对《劳动法》在适用范围、劳动合同的形式、期限、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时的经济补偿等方面的一系列弊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突破和改革,扩大了适用范围,明确禁止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进一步严格了劳动合同的形式,扩大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范围,严格界定出资培训并限制违约金的适用范围,严格规定了保密和竞业限制的范围、期限和条件,加大了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成本,进行了多方面的重大的制度创新。这都将极大地强化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促进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订立条件的立法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稳定劳动关系,我国《劳动合同法》增强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强制性,这弥补了先前《劳动法》的不足。但是,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条件上,《劳动合同法》对特殊情形中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作出了不同的要求,但这些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不严谨性。  相似文献   

10.
事实劳动关系是一种既成事实、客观存在的劳动关系,是我国劳动法规范、调整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和重要方面.无书面劳动合同的事实劳动关系,是事实劳动关系的典型形态和首要之义,而有限度、有范围地将无效劳动合同、双重劳动关系的某些情形纳入到事实劳动关系中使得其外延出现了明显的扩大趋势.现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不足与缺陷是事实劳动关系大量形成的主要原因.事实劳动关系的本质之核,在于维护与实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追求实质上的劳动公平.  相似文献   

11.
李峰 《人事天地》2011,(6):42-43
随着《劳动合同法》生效实施,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采用劳务派遣这一新型的灵活用工方式取代传统的劳动合同用工,将劳动关系转化成经济关系,以达到避免因为使用劳动者而需要承担的劳动合同法律责任和降低劳动人事管理事务负担的目的。但在劳动争议实践中,劳务派遣带给用工单位的往往是较大的法律风险,用工单位应当客观认识并在实务操作上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后的法律保护问题,是多年来一直备受劳动者关注的。文章借助《劳动法》的基本理论,通过《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及劳动合同终止方面的保护条件,同时还介绍了劳动合同依法解除和终止后用人单位给劳动者经济补偿的条件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人事天地》2011,(10):54-54
本刊讯(通讯员 李志)为规范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陆川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劳动专项检查。截至目前,全县共检查用人单位102家。涉及劳动者人数0.953万人,依法下达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33份,督促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6420份,督促15家用人单位缴交社会保险149万元,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在制订过程中,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明确了其立法宗旨是侧重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并且将此体现于一系列的条文之中。其与《劳动法》相比,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更加严密。但其在对劳动关系的定义以及对劳动者资格的认定,在试用期的工资标准,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竞业限制人员的范围等方面也有一些漏洞,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存在着一定的缺失,这不能不说是这部法律的一个遗憾。  相似文献   

15.
劳动关系的人身性、从属性决定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地位的不平衡,劳动合同法贯彻了对弱势群体倾斜保护的精神,明确了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责任,但对劳动者的劳动合同责任的明确同样重要,可以使劳动者清晰了解自身责任,从容应对劳动合同纠纷,保证劳动合同得以更有效地履行。  相似文献   

16.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章具有法律效力的要件之一是内容合法。内部劳动规章内容的合法性意味着内部劳动规章不得违反劳动法强制性规范,不得侵犯劳动者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得违反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相似文献   

17.
破产程序中的劳动债权的界定及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者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存,但企业破产时劳动者的劳动债权如何实现体现了一个国家对劳动者的保障程度。在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情况比较严重的我国,尤其需要对劳动者的特殊保护,破产法草案突出保护劳动者权益是符合我国国情和法理的。  相似文献   

18.
在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宏观,劳动合同缺乏操作性,集体合同法律效力有待完善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成为劳动管理的最佳途径。因此,公司文件的法律语言要规范,公司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要合法,应由用人单位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并公示或告知劳动者。  相似文献   

19.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无书面劳动合同或者因履行无效劳动合同而存在劳动关系,对其的认定可以通过报酬支付、工作性质以及从属关系等多种途径,对其提供法律保护则应当承认非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并对有瑕疵的劳动合同采取具体化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动者对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预告解除权,不仅否定了劳动合同的本质要求,加重了法律之间的冲突,而且会严重困扰司法机关的争议处理行为;有关服务期合同的规范因其适用范围的限制和"服务期"合理性审查标准的缺失对劳雇双方的权利保护将产生不利影响;"竞业限制协议"的规范内容却给予了用人单位对该协议的单方控制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