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震救灾指挥预备技术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清林 《中国减灾》1994,4(1):23-28,45
地震救灾指挥预备技术初论姚清林(国家地震局地质所)一、地震救灾指挥预备的必要性地震救灾是减轻地震损失的重要环节。也是中止震害过程,促使灾区社会发展由恶性正反馈循环向良性转化的必要措施。除救援过程结束后,被压埋伤员的存活率外,地震救灾效果的优劣还表现于...  相似文献   

2.
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之后,救援人员争分令秒地进行救援,早到一秒就可能多拯救一个生命此时,光靠人力不能满足救援的时间需求,需要出动一些高科技装备。我们常见的挖掘机可以帮助清理被阻断的通路,而且可以帮助清理废墟:千斤顶可以顶住压在被掩埋者身上的楼板和石块,防止救援时发生垮塌而影响被掩埋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3.
梁国栋 《中国人大》2008,(23):18-19
"救人是第一位的,只要有一线生还希望,我们就要作出百倍努力。"在汶川地震的救援现场,一大批伤员被从深度埋压的废墟中营救出来。而在汶川地震的当天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刚刚听取完国务院法制办关于防震减  相似文献   

4.
《今日民族》2008,(6):1-1
“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 “当务之急仍然是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千方百计地抢救。”——5月16日下午,胡锦涛视察北川中学救援现场,得知还有300名师生被埋时,他坚定地说。  相似文献   

5.
张旭 《小康》2011,(4):61-62
现实生活中日本人的忧患意识,让其处处表现出未雨绸缪的生存智慧,使日本在严酷的生存竞争中,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如今面对灾难,日本人内心深藏的民族性格,势必会让他们表现出别样气质地震发生后,山下弘子(Ymashita Hiroko,音译)和许多日本人一样被倒塌的家具砸成重伤,且困在废墟中动弹不得。救援人员发现她的那一刻,这位老妇人已经忍受了几个小时的剧痛。山下,想必和许多日本人一样,没有让剧痛的感受流露出来,她只说她为给救援人员带来  相似文献   

6.
<正>3月15日18时10分许,山西省乡宁县枣岭乡卫生院北侧山体滑坡导致房屋垮塌、人员被埋。事故发生后,当地第一时间组织了430人的矿山救援队进行救援。山西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现场救援指挥部,投入现场的救援力量达2000多人。救援期间,山西每日定时召开视频调度会,会商救援难题,指挥救援工作。在救援现场,公安、消防、卫生防疫等参战单位救援人员以及民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14,(9):60-61
01 月6日,龙头山镇八宝村被埋67小时后获救的84岁老人刘兴勇,被抬上山头的玉米地里等待直升机降落 02 8月6日,受灾群众下跪感谢解放军战士为他们送来食物 03 8月6日,云南省昭通市,救援人员正在救援  相似文献   

8.
徐凯  胡雪 《人民公安》2023,(1):24-25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了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甘孜藏族自治州公安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第一时间集结271名特警挺进震中,靠前组织抢险救援甘孜公安特警紧町72小时黄金救援期,组建特警突击救援分队18个,打通失联地。其中尖刀队24人依托绳索钢索和树木,徒步翻越高山峻岭70余公里挺进“震中孤岛”3号营地,奋战6天5夜。他们解救被困群众530人、受伤群众91人,疏散转移受灾群众1576人,找到失联人员5人,搜寻被埋人员6人。  相似文献   

9.
西班牙《世界报》5月19日发表《一个摧不垮的民族》一文:为了挽救同胞们的生命,他们不吃饭,不睡觉,一周来一直战斗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救援第一线。正是这些志愿者、战士和救援人员不屈不挠的精神,把这个已经无数次遭受过外来入侵和各种灾难的国家一次又一次地从废墟中拯救过来。  相似文献   

10.
正地震后,通往地震灾区的路就好比是一条条"生命线",全部的物资与医疗设备都需要通过它们送至灾区。同时,生命线的畅通也是转运伤员、使他们得到及时救治的前提。因此,抢险保通是落在每个救援人员心中的大石。地震后,通往地震灾区的路就好比是一条条"生命线",全部的物资与医疗设备都需要通过它们送至灾区。同时,生命线的畅通也是转运伤员、使他们得到及时救治的前提。因此,抢险保  相似文献   

11.
灾难与生活     
日本东海岸9.0级地震,是典型的复合性灾难,由地震引发了海啸及核泄露事件。在这近乎灭顶的灾难面前,几个镜头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地震发生后3分钟,日本救灾组织机构就宣告成立,救援行动全面展开;失去亲人的日本人面对电视镜头,没有哭天抢地,而是冷静而淡然地说着感谢营救人员的努力,感谢  相似文献   

12.
刘艺林 《中国减灾》1998,8(2):11-13
浅谈被埋压人员的自救与互救技术刘艺林(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当地震、洪涝、大风等自然灾害发生以后,有人可能被埋压在自己长年居住然而瞬间倒塌的房屋瓦砾之中;在火灾等人为灾害或建筑施工中,由于某些主客观因素导致群众被埋压的事例屡见不鲜。那么,如何在紧急时刻...  相似文献   

13.
正重大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道路中断、交通不畅、通信受阻等,外部的救援物资和人员很难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区,因此受灾区域的社区、家庭自发开展的灾后救援非常重要。家庭是社区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受各种灾害影响的主要群体和灾后急需援助的对象。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必要的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可以在外部救援物资送抵前,为家庭成员的自救互救和逃生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家庭储备的应急物资是应  相似文献   

14.
王清 《中国减灾》2011,(7):52-54
有史以来,人类社会不断遭受着各种自然灾害的侵害,也面临着恐怖活动等人为灾难的威胁。频繁发生的灾害摧毁了原来的卫生医疗设施和救助能力,导致大量人员伤亡,迫使许多国家纷纷组建灾害救援体系——特别是由于某些不可控制的灾害引起突发的、当地卫生保障能力无法实施而造成人员伤害严重时,动员必要的卫生力量并将其组成严密的救援网络,为受灾伤病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和卫生保障,控制灾后疾病的发生和流  相似文献   

15.
正英国作为一个老牌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不仅历史悠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且具有鲜明的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体系的特效和绩效灾后反应迅速。英国居民自身的抗灾自救能力较强,一方面,政府的定期演习和知识普及让居民在灾难发生时可以沉着应对,在专业救援人员到来之前可以第一时间发现灾难并利用社区资源有效自救;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的规范发展为志愿者组织和  相似文献   

16.
王涛  马剑 《中国保安》2008,(2):11-20
5·12汶川大地震,震惊世人,也同样牵动着所有保安从业者的心。医院里、学校内、居民社区,都有保安员忙碌的身影;进废墟、上高楼,救援是队员们此时坚定的信念;搬运伤员、运送物资,他们一刻不曾停歇……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保安员。地震发生时,保安队员往往是第一个赶到受灾现场,展开救援。没有器械,他们就用双手在废墟中扒开缝隙,挖出被困人员;在废墟上,他们不停的喊话,给被困者活下去的信心。手磨破了,嗓子喊哑了,他们却不能停下来,因为他们知道,每一秒都有救出被困人员的可能。胡映富、谢家勇、张鹏……交谈中,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抓紧一切时间救人。"除了救人,在那样的时刻你不可能有别的想法。"胡映富这样说。这些普通的保安员在危难时刻,选择了大义,经受住了灾难的考验:客户单位人员撤离了,是他们一直坚守住岗位上;有人被困在危房里,是他们只身上去救援;要运送救灾物资,是他们不怕危险,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中……只有到了队员身边,才能真切感受他们的真诚与奉献。保安员的无私与胆识,感动了被救的人,也感动着周围的群众。记者一行两人深入灾区,走在这些保安员身边,周围尽是感动——  相似文献   

17.
王涛  马剑 《中国保安》2008,(7):11-20
5·12汶川大地震,震惊世人,也同样牵动着所有保安从业者的心。医院里、学校内、居民社区,都有保安员忙碌的身影;进废墟、上高楼,救援是队员们此时坚定的信念;搬运伤员、运送物资,他们一刻不曾停歇……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保安员。地震发生时,保安队员往往是第一个赶到受灾现场,展开救援。没有器械,他们就用双手在废墟中扒开缝隙,挖出被困人员;在废墟上,他们不停的喊话,给被困者活下去的信心。手磨破了,嗓子喊哑了,他们却不能停下来,因为他们知道,每一秒都有救出被困人员的可能。胡映富、谢家勇、张鹏……交谈中,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抓紧一切时间救人。"除了救人,在那样的时刻你不可能有别的想法。"胡映富这样说。这些普通的保安员在危难时刻,选择了大义,经受住了灾难的考验:客户单位人员撤离了,是他们一直坚守住岗位上;有人被困在危房里,是他们只身上去救援;要运送救灾物资,是他们不怕危险,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中……只有到了队员身边,才能真切感受他们的真诚与奉献。保安员的无私与胆识,感动了被救的人,也感动着周围的群众。记者一行两人深入灾区,走在这些保安员身边,周围尽是感动——  相似文献   

18.
“当务之急仍然是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千方百计地抢救。”——16日,胡锦涛来到北川中学。地震时学校的教学楼全部垮塌,校园里瓦砾遍地。部队官兵和其他救援人员正在紧张施救。胡锦涛焦急地询问营救情况,得知还有300名师生被埋时,他坚定地说。  相似文献   

19.
民族魂     
地动山摇、山岳崩塌!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突如其来的8.0级大地震,给北川县、汶川县及周边地区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断壁残垣、瓦砾遍地;道路阻绝、通讯中断;被压在废墟里的群众急待救援、几十万仍处在震中极度危  相似文献   

20.
文玉 《中国减灾》2009,(8):56-56
“2009年中国.成都国际灾害风险大会”于7月13—15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会议由达沃斯世界风险论坛、哈尔滨工业大学、民盟中央灾害与社会管理专家论坛、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民政部国家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四川大学等联合发起。大会以“汶川地震:走向未来发展道路的审视与探索”为主题.以“能力建设是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行动口号.认真总结了近年来各国人民应对各种灾难取得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