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外历史上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有它得以建立和实施的文化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文化选择了经济体制,要转变经济体制,必须进行文化反思.孤立地看,"大同"思想描绘了中华民族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但如果把它放在中国社会和历史的具体环境中进行多侧面的相关分析,就可以获得若干耐人寻味的发现.首先,"大同"思想的形成使先秦时期崇尚和谐的社会理念发生根本的流变;其次,在一定意义上,"大同"思想是"内圣外王"观念的催生剂;再次,"大同"思想为官府控制市场的体制安排提供了合乎逻辑的选择;最后,"大同"思想影响了西汉以后经济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智慧城市"的内涵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城市建设,是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形态和功能有了巨大的变化.从目前世界范围看,建设"智慧城市"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都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建设"智慧城市",对于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一系列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紧急状态"写入宪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国家正确应对社会危机事件,快速、强有力地采取措施,提供了宪法依据.从价值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在紧急状态时期维护社会稳定,促使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宝;从理论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是我国抗击非典后的经验总结,也是适应了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从实践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还只是应对公共危机的第一步,真正贯彻宪法中的紧急状态条款,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构建相应的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王天下"是儒家对于王朝兴替的解释和概括。从早期经典到孔孟荀再到汉初诸儒,"王天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和使命,经历了从"天命"到"人事"再回归"天命"的解释历程。在先秦儒者那里,"王天下"思想的道德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显。但这种解释,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汉初政治体系的需要。为了与汉初黄老之学在庙堂上一较长短,汉初诸儒对"王天下"作出了最为狭隘的阐发。虽然这样的解释与先秦儒学相违背,但也的确为汉代儒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张美玲 《传承》2013,(6):114-116
先秦时期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存在的"名实相怨"引发了先秦诸子对名的谬误的表现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尹文有关"乱""乖"的例证分析,《墨辩》中的"狂举"以及荀子的"三惑说"。该研究呈现出以"名实关系"为核心、理论化程度不高、体现求治、求真双重精神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刘铮 《思想战线》2013,(Z1):170-171
形名学说既是通达形上的必经之路,也是使形上落实到现实的主要工具。先秦各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形名思想都有所阐发,战国时更形成了"专决于名"的名家。了解形名学说的本质,有助于我们把握先秦学术的发展脉络和思维方式,对当代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浅析中国"彩礼"婚俗存在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原因看,"彩礼"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由我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结构决定的."男主女从""男尊女卑"是聘娶婚制的基本原则,女方把一定的财物当作结婚条件之一.从社会结构看,"男多女少"的社会结构导致高价婚姻,"彩礼"成为婚后保障金.从传统文化看,男女不平等观念的根深蒂固,"啃老结婚"现象在当今社会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已经评选出七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而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名镇的研究一直处于不受关注的状态.文章在对民族8省区历史文化名镇进行分类整理的基础上,选取了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云南省孟连县娜允镇、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作为研究对象,从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的研究视角出发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认为历史文化名镇在"传统-现代"的转型中可以能动地产生新的功能与结构,促进产业融合与文旅融合的发展,并作用于古镇的发展之中.同时,在古镇的发展中要认清文化遗产在"传统-现代"转型中出现的多种关系,兼顾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此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创新性保护才是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名镇"传统-现代"转型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9.
孙晓喜  吕洋 《长白学刊》2023,(1):147-156
先秦乐舞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源头的一个重要构成内容。在其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中,先秦乐舞从依附于原始宗教的从属身份逐渐转化为独立的文化功能,并在先秦时期的礼乐实践中,推动了先秦文化从“礼仪”到“礼制”的跃迁,在“礼崩乐废”之后,先秦乐舞又成为儒家创造礼文化的思想灵感。经过儒家思想改造之后,礼乐实践结构中先秦乐舞的原始观念与感性形式被扬弃,礼乐实践的思想性内容得以引入礼文化系统,并在儒家的思想探索中形成礼文化的独特形式与鲜明风格,从而使先秦乐舞融入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因之中,成就了中国古代历史特殊的文明样态与特有的文化形式。先秦乐舞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研究先秦乐舞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历史角色与社会功能,对于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始源与社会形制的演化脉络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10.
2010年5月14-17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承办的"先秦儒学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着主题贡献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智慧,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儒学源头--先秦儒学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1.
陈静 《求索》2012,(9):199-200,196
《乐记》是我国古代儒家音乐理论专著,它是先秦儒家乐教思想的总结和集大成,基本内容包括:乐的起源与本质;乐对人心理的影响;乐对人们的政治教育与教化功能等。本文以马克思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对《乐记》进行解读,剖析先秦儒家乐教的思想精髓。阐述了乐教对民众的政治与道德教育思想,规范人们的社会人伦道德标准,以及人与宇宙自然的"天人和一"的和谐观,可以说《乐记》是谋划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巨著,许多内容都是为皇帝歌功颂德;《乐记》中的乐教思想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政治手段和政治谋略,也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证史论。  相似文献   

12.
当前社会治理中,如何有效促进"民主"与"法治"协同发展与明确党组织功能定位,有效提升和发挥其核心意识与功能自觉,是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在社会治理体系中,不仅需要民主与法治的协同产生良好的治理绩效,还需要政党组织的引领与功能发挥,政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对社会治理效果与发展趋势具有导向性的作用,要坚持在治理进程中始终加强政治引领、统筹引领、机制引领、智慧引领和多元协同引领,全方位地锻造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陆璐 《传承》2007,(8):86-87
新中国成立最初30年,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方式,并奉行至今;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他奠定了伙伴关系当中平等、合作、互利、依存四项基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中国与许多国家结成伙伴关系;新世纪,胡锦涛提出了"和谐世界"的思想。从国际上看,伙伴战略的实施,适应了世界多元化和趋势和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从国内看,伙伴战略满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推动了我国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融入国际社会,为国内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4.
先秦是中国社会思想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局面的形成与当时大国争霸、礼崩乐坏的社会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在社会转型时期,先秦士人以开放的心态和伟大的政治抱负,为了建立理想的社会秩序而纷纷著书立说.他们开始了对社会的探索和理性思考,建构丰富的社会思想.先秦社会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七个方面分析了先秦社会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2月18-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心主办的"亚洲地区性别与法律比较研究"首届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由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和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柬埔寨、伊朗、蒙古、泰国、越南和中国等6个国家法律界、妇女界、非政府组织、政府部门等不同领域的3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五个主题:从社会性别视角看法律改革、司法保障面临的问题;立法、法学研究和教学中的社会性别主流化;平等权的法律实践:机制和程序保障;《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在国家层面的实施;法律领域中的性别主流化:最佳实践.  相似文献   

16.
唐钧 《北京观察》2008,(4):28-30
3月14日央视"社会与法"频道两会特别节目《大家看法——我建议》翻出了一本2007年的"陈年老账":一个"背信弃义"或"忘恩负义"的"小娟"把以八分斋为代表的"民间慈善"的组织劝募者和捐助者的热心、善心、爱心和社会责任心给"耍"了。从当时一些新闻媒体的报道看,站在组织劝募者一边的众多"正义战士"都在纷纷谴责小娟,试图以"道德"和"良心"劝她回头。但是,与此同时,小娟也在竭力寻找各种理由以求自我解  相似文献   

17.
汪丹  汪兵 《思想战线》2004,30(1):32-37
从文化视角看,梁启超"反缠足、兴女学、倡女权"的新妇观,既没有超越传统文化"男主女从"的范式,却又能"与时俱进"地提出新的时代命题在西方文化大潮冲击下,中国妇女应如何与男子一道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世界新格局与中国转型社会中,共建中华民族"新民德".梁启超的"新妇观"是真正合乎中国国情的妇女观,而近现代以提倡女性独立人格为主导的妇女解放观,则恰恰是忽视中国国情的"西妇观".  相似文献   

18.
先秦儒家的"德福"思想主要关涉个体道德修为与对自身获益之间的关系。先秦儒家在高扬"义"的同时并不反对"富",普遍重视协调个体与群体关系,明确划分"在我者"与"在天者"。因此,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视野来看,先秦儒家的"德福"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天"与"人"这两个哲学范畴在中国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贯穿中国哲学史的"天人之辩"则在先秦之前的奴隶社会已经发轫.本文试图就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与"人"这两个概念的产生以及先秦哲学中"天人"之辩的发展做一个简单的疏理  相似文献   

20.
面临全球化浪潮中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以及现代性文化的全面扩张,传统、古朴的少数民族文化正经历着嬗变、解构,甚至走向消亡,人类文明的赓续与进步陷入严重危机,而传统"管理"的逻辑思维也进一步导致少数民族文化的价值内涵和社会功能被遮蔽掩盖。站在"文化治理"的宏观视角,从理论指导、价值引领、体系保障、动力机制和法制保证五重维度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构建合理路径,从而回应社会对其健康发展的理性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