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陆彩鸣 《群众》2009,(2):79-79
当年最早向中央反映安徽农村包产到户情况的郭崇毅,一生守着这样一条“底线”:坚持讲真话,决不说一句假话和违心的话。坚持实事求是.不讲假话、敢说真话,看似小事,实则不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特别是在关系个人荣辱得失.甚至是关乎个人安危和前途命运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很需要胆识和勇气的。正因为如此,坚持实事求是,不讲假话、敢说真话的人尤为可贵,更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2.
随便找个学生问一问,大学里现在什么最热,得到的回答十有八九是“考研”。2004年考研人数为94.5万,2005年为117.2万,这说明更多的人已意识到,接受研究生教育,对个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但考研如此之“热”,也存在一些负面问题。  相似文献   

3.
黑丁 《人民公安》2009,(20):46-49
2009年6月16日,因为骗贷9000万元,京城顶级富豪程森被判处无期徒刑。并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审判程森的是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长白波,而这两个同龄人曾分别是北京政法系统“京城名提”和“京城名判”。在12年的轮回里.两个同龄男人的交锋和命运让人感叹不已。  相似文献   

4.
关志钢 《求索》2008,(11):205-208
1927-1931年南京政府成立初期,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以党治国”之政治体制经历了从酝酿准备、初具形态到基本确立的发展过程。由于该独裁专制体制截然不同于孙中山先生曾经提出的“党治”理论与政党政治运作原则,具有明显的一党专政、个人独裁性质,从而遭到包括国民党反蒋派系在内的各中间政治势力的抵制与反对。本文旨在对通过“党治”体制确立过程及中间势力反“党治”斗争得失的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民主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5.
1970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调查团对日本的教育政策进行研究考察后指出:在日本,一个人的学历即可决定他一生的前途和命运。学历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于使日本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学历社会”。调查结果,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一个扮演重要关键的决策角色 讲求决策“民主化、程序化”,对不少领导者凭“长官意志”.主观武断地随意决策而言.是有一定的“矫枉”作用的。然而,如果我们领导者的决策水平仅停留在这样的层面上,又会出现另外的问题。因为强调“民主化、程序化”,决策势必突出群体性,少个人色彩,责任分摊.这种所谓的集体决策往往比个人决策更具有冒险性.如果出错.反正是“集体”负责.  相似文献   

7.
如果留意观察.我们会发现一种令人困惑的现象.许多国人在朋友、熟人面前.热情有礼,有求必应,但是。一旦处在没有熟识的人的场合,则判若两人:或冷若冰霜,或见利辄取。为什么同一个人的行为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呢?也许这里有必要谈一谈传统道德的一个缺陷.即“熟人道德”,“道德人情化”,“认人不认理”,“规则随人变,亲疏不同理”。  相似文献   

8.
“现实的个人”作为马克思第一个伟大发现的出发点,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跨越青年黑格尔派用哲学词句所堆砌的“抽象的人”的思想武器,其不仅在反驳“历史唯物主义存在人学空场”的同时开启了人学研究的唯物史观视域,也在揭示人类解放的两大要素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追求。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从“现实的个人”出发,秉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关怀,成为当今探索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因此,全方位把握“现实的个人”思想,不仅是在增强文本与现实对话的基础上理解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应有之义,也是指导我国在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9.
鄂璠 《小康》2010,(1):82-95
我们必须站在全人类共同命运的高度,去思考经济社会转型的模式和途径,这是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对中国和世界如此重要的原因。当国际社会在哥本哈根就减排问题针锋相对之时,以“经济社会转型与全面小康”为主题的“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北京开幕。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把改革开放放到与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休戚相关的战略高度加以认识,强调“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改革开放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邓小平是如何具体阐述改革开放的呢?本文即试图对此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11.
张业赏 《春秋》2010,(3):26-29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是“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与《海瑞罢官》同样历史背景下产生,具有同样主题和作用的山东的《孙安动本》在“文革”中遭受了与《海瑞罢官》几乎相同的命运。《孙安动本》起初是柳子戏.后来拍成电影.在“文革”之前曾长期在国内演出和放映,影响极大。《孙安动本》与《海瑞罢官》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也是歌颂“清官”戏.并与现实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谓山东版《海瑞罢官》。  相似文献   

12.
变与不变间     
编辑部策划纪念改革开放30年系列报道方案时,以人物为主打,通过“人物命运反映30年公安战线巨大变迁”成了大家的共识.栏目最终定名为“30年,这些面孔”,在确定采访对象时,公安战线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杰出人物被大家一一推举出来.而邱娥国则是其中毫无争议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高庆林 《前进》2012,(11):49-50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面对数次决定前途命运的选择,它是人生的关键,发展的关键.个人如此,国家和民族也是如此.在重要历史关头作出的关键抉择往往会左右社会发展的方向,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兴衰成败.  相似文献   

14.
交钱,就不执法;不交,就加强“监管”。江西省九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以放弃监管的方式.来换取经济利益,赤裸裸收取“技术保护费”。不珍视自己的行政权力,反而进行权力寻租,其性质不仅仅是行政不作为,而且还意味着公权力的“匪化”。这种公共权力的“流氓化”、“匪化”趋势其实并不鲜见。公权力之所以如此有恃无恐地“匪化”,其反衬出的是权利与权力的事实上的不均衡,是公民或企业社会权利的缺位。实际上.正是因为我们的制度环境在缺乏对企业活动“制度化保护”的情况下,开始形成由官员与企业主个人之间、公权力与个体权利之间的保护与被保护、庇护与被庇护的关系.并从而形成“非制度化生存”与权利贫困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王蒙先生说,通常是作家决定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但他却是被自己的一部作品改变了命运。推而言之,每个人与祖国的关系似乎也是如此。通常是国家的发展变化决定着个人的荣辱起伏,而整个国家的进步历程又何尝不是由一个个或显赫、或卑微的人物所共同书写的。王蒙先生的故事是一个曾经的文学青年60年的故事;而温铁军先生讲述的则是中国8亿农民的60年;还有那两岸相隔60年的悲欢离合,两岸同胞跨越海峡的血肉亲情,以及以汽车工业为代表的一个民族百.年的工业化之梦,都从不同的角度述说着中国的60年。请您和我们一同品味这一个个关于六十年的故事,感知中国这个宏大壮阔的诗篇和乐章。  相似文献   

16.
曾曦  冯丽 《半月谈》2004,(13):52-54
敞开的大学校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入。在那扇神圣之门的门口。国家以高考的形式.对万千学子进行筛选。从1977年到2004年.“文革”后恢复的高考已经至少改变了两代人的命运。正是因为如此.每年六月和七月的考试、阅卷、招生便成了考生和家长的“关键时期”。为了让自已的孩子走进理想的大学.许多家长为了孩子而“病急乱投医”.进而落入骗子的圈套。有的考生家庭因此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延误了考生的正常升学.甚至从此改变了孩子的人生。以高招的名义行骗。一直是这几年来高招背后的阴影。骗子是怎样行骗的?为什么他们总是和高考如影随形?揭开骗子的“面具”.我们不难发现.诈骗的背后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时代中流行.叫时尚;在时间中流行.叫经典。”在世界商用车领域,一个琅琅上口的意大利品牌,在350年专业造车经验的给养下,穿越30年时空,将“经典”二字做到了极致。它就是依维柯。20年来.这个代表着专业.高品质和可信赖的顶级欧洲商用车专家.与无数中国人的生活,如此贴近。  相似文献   

18.
田伯平 《群众》2012,(10):14-15
胡锦涛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奇迹”的辉煌就在于全国人民永不僵化的改革精神,永不停滞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亟需《反就业歧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两年,在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招聘会上,几乎所有的招聘单位,都要求应聘者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刚毕业的大学生哪来的“两年以上工作经验”?中国的就业歧视竟然如此荒唐,如此离谱。在中国.35岁,如此年富力强,便已无法找到工作。更不用说四十五十,我们该不该制定中国的《雇佣年龄歧视法》?  相似文献   

20.
1993年2月26日,素有“拼命三郎”之称的江丙坤升任台湾“经济部长”,接替了“老长官”萧万长。上任伊始,江丙坤面对的台湾经济可说是千头万绪。尽管在美、台投资与贸易摩擦中,美国凭借“301”条款报复台湾的压力暂时有所缓和,但此时江丙坤却必须专注于解决任内面临的三大挑战:六轻、“核四”和“国营”事业民营化。其中,王永庆的六轻案距1973年1月首次提出申请至今已经差不多过去整整20年。如此看来,江丙坤要想在任内有所作为,恐怕命中注定要通过这“三大工程”来改变台湾经济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