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贵州》2011,(13):3-3
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标准。但目前却有少数干部,脚跟站不稳、板凳坐不住、遇事左右摆,被群众唤作“钟摆干部”。 有人给“钟摆干部”画像:工作沉不下心,左右攀比,生怕别人占便宜自己吃亏;干事沉不下身,蜻蜒点水,生怕付出多得到少;遇事不敢担当,推卸责任,生怕引火烧伤自身。  相似文献   

2.
美国独立至今的200余年间,公共服务演进历程中存在三种"钟摆运动":以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为两端的"钟摆运动";市场比重在较大和较小这两端之间不断摆动的"钟摆运动";政府比重在较大和较小这两端之间不断摆动的"钟摆运动"。这三种"钟摆运动"具有多种特征,其成因存在于政治、经济、社会和理论等层面。从发展趋向来看,美国公共服务演进历程中的"钟摆运动"将长期存在但摆动幅度不会太大。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为了快速、有序地推进这一进程,有必要吸纳美国的相关经验,因此,对美国公共服务演进历程的"钟摆运动"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些党员干部:脚跟站不稳、板凳坐不住、遇事左右摆,被群众唤作“钟摆干部”。  相似文献   

4.
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些党员干部:脚跟站不稳、板凳坐不住、遇事左右摆,被群众唤作“钟摆干部”。  相似文献   

5.
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以来,分权与集权这两种态势在美国的发展历程之中交替占据主导地位,呈现出一种钟摆运动。从美国发展历程钟摆运动的发展趋向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钟摆运动的摆幅不断变小,展现出趋中态势。当前,我国的行政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了保障行政改革的成功,我国政府应该根据现实需要在行政改革过程中找准分权与集权的度。基于此,有必要从历史的角度对美国"分权—集权"钟摆运动展开分析并探讨其成因、发展趋向及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今天这个时代,怎样才算"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好,是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的"干部三问"。那么,"好干部"是怎样"炼"成的?"好干部"的标准是"好干部""标准像"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全心全意  相似文献   

7.
<正>基层是广阔的舞台,也是培养好干部的土壤。兰辉、李林森、菊美多吉等优秀党员干部,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他们心中百姓事情无小事,他们扎根在百姓中间。干部下基层,应具备"三种姿态",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善于走村串户听民意,乐于深入群众解民忧。干部下基层要"放下架子"。当下,有些干部长期形成的"官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9,(8)
<正>新左旗不断拓宽干部管理监督渠道,打造选拔任用、日常管理、重点环节网格化监督体系,做到对干部"知人知面知心"。一是严把选任监督,做到知人"善任"。坚持事前沟通、事前把关,有效防止干部调整的随意性和大面积动干部的现象。二是抓实日常监督,树好干部"形象"。通过不断完善考核办法、改进考核方式、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合理划分分值比例,强化对干部的日常考核、  相似文献   

9.
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对党的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复杂因素的作用,我们的干部选拔工作存在唯年轻是选、唯学历是选、唯"绩"是选、唯选票是选、唯金钱是选、唯"关系"是选等极为突出的问题。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要求,必须严格坚持按照习近平提出的"好干部"标准选拔干部;着力秉持高度的公心和责任心选干部;切实以长期、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考察为基础选干部;在高度重视操作层面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前提下选干部。  相似文献   

10.
<正>一、"扑下身子"是态度"扑下身子"是勤务员应有的态度。习近平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中央领导是人民的大勤务员。"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只有真正"扑下身子",走入基层,亲近百姓,才能听到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但是当下,有部分干部"腰板太硬",难以弯曲,更不能"扑下身子"。有些干部高高在上,光吆喝不干活;有些干部从不深入基层,只靠打电话或找人谈话了解情况;有些领导干部,布置靠开会,落实靠文件,督察靠讲话,政绩靠编造;有些干部布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水城县进一步创新干部工作,着力优化各级班子功能,切实按规定配备各级领导班子因结构需要的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采取"一类一策"分类培养的措施,让"四类干部"脱颖而出。一是年轻干部基层培养。积极探索制定上级党政机关从基层一线遴选  相似文献   

12.
<正>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汽车召回、产品召回,从严治党新常态下也有了"干部召回"。严格意义上讲,干部召回在以往干部选任实践中常有,比如轮岗交流、离职培训、挂职锻炼、大会述职等,但贵州省黔西南州提出建立的"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也是一种创新创造。这种对不胜任现职干部重新"回炉淬火",无疑对"干部质量"上了一道保险栓,对"为官不为"念了一道紧箍咒,对"懒政怠政"设了一道防火墙,终身负责"干部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1月27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在其网站刊出《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包括了干部在学业、外出活动、用车、往来、关系等八方面的"禁令"。其中规定,干部教育培训中不准秘书等工作人员"陪读"。干部教育培训,本是提高知识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巩固思想政治、坚定理想信念的方式,是干部管理的一项常规工作,十分必要且倍加严肃。然而,部分干部在参加教育培训的学业中,总少不  相似文献   

14.
《党员干部之友》2015,(2):26-27
<正>2011年以来,江山市以干部管理为突破口,坚持教育和培养相结合,紧抓干部管理和作风建设,立足基层县市实际,探索实践以"教育标准化、培养项目化、使用合理化、管理数字化、监督精准化"为内容的干部"五化"工作法,着力打造一支理论扎实、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一、探索干部"五化"工作法的背景当前干部工作在队伍管理上存在几个问题,主要是:干部教育存在重形式轻效果、重知识轻理论、重时间轻质量等问题,突出表现在干部教  相似文献   

15.
<正>从严管理监督干部,重在经常,贵在较真,坚持日常监测"全天候"。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监督"作为干部工作五项重要任务之一写入党章,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都着重强调从严管理和监督干部。管理监督是干部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扎实地走好每一步,从严从实,久久为功。坚持日常监测"全天候",让"庸懒散慢"无处  相似文献   

16.
种树与育人     
正"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种树,需要精心育苗、选苗,浇水施肥、修枝除害,唯有如此,所种之树才能茁壮成长,成为栋梁之材。育人犹如种树,既要精心"种",也要精心"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一是靠干部自身努力,二是靠组织培养。因此,必须将干部培养放在突出位置,以种树精神来培养干部、使用干部、管理干部。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刷新吏治。组织部门要牢记使命、敢于担当,以从严的举措,推动形成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新常态。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必须在"严明纪律"上做文章。党要管党、从严治吏,要靠严明党的纪律。只有纪律严明,才能让干部步调一致,心有所向、行有所往。一是要讲政治。讲政治是对干部第一位的要求,也是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根"。今年,营口市以"学党章、学宪法、学讲话"为抓手,实施干部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8.
徐文秀 《求是》2012,(16):54
前一段时间,杭州市在换届中采用为干部撰写小传,作为干部考察情况的一种补充,这一做法受到干部群众的好评。干部小传侧重于干部的成长经历、个性特点,以生动鲜活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干部"素描",这不失为改变干部考察评语"千人一面"和"千篇一律"问题的有益尝试。干部评语雷同化、表面化和空洞化现象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有的套话虚话连篇,空洞无物;有的张三李四区分不出来,"张冠"换个名也可"李戴";有的沉闷、呆板,苍白无力、枯燥乏味。特别是涉及到干部的不足、缺点和问题时,往往避重就  相似文献   

19.
刘子平  吴伟伟 《求实》2012,(4):24-26
党政干部"弱势群体"是指官场中的边缘人,是处于工作"边缘化"、人员"地域化"、思想"程式化"状态的党政干部。党政干部"弱势群体"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体制的原因,更有干部自身的原因。这一问题的产生,其负面影响是消极而严重的,我们必须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层面予以重视和解决。主要路径是:一是加强干部思想教育;二是构建科学的干部考评与选拔制度;三是干部根据时代发展要求,自觉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张才行 《世纪桥》2020,(2):92-96
干部考察是选拔任用、监督管理干部极为重要的环节。基层一线是锤炼干部的"大熔炉"、检验干部的"大考场"。到基层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能有效地把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干部选拔出来。文章以湘南S区为例,在认真分析湘南S区近年来推行一线考察干部机制的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新时代创新一线考察干部机制的路径:把提升考察人员的专业素质作为一线考察的基础课;将考察内容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相衔接;与考察方式相结合增强一线考察的精准度;在考察结果运用上体现关心关爱干部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