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文璋  刘利元 《实践》2008,(2):28-2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物质、文化两手抓,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解决农民的“文化温饱”问题,做到既鼓“钱袋”、又富“脑袋”。  相似文献   

2.
徐小力  韩福芳 《奋斗》2006,(8):32-33
多年来,勃利县委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一直十分重视,通过“三级联创工程”、“素质级工程”、“双培工程”,突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任务,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从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农村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从2003年7月开始,许昌市实施了农村党建“十百千”示范工程。主要内容是在全市广大农村创建10个农村建设“五好示范乡镇”、100个“五好示范村”,评选和表彰1000名“农村小康建设功臣”。  相似文献   

4.
去年以来,即墨市紧紧围绕“平安即墨”创建目标.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把平安建设主战场转移到农村,大力开展平安农村创建活动,努力营造持续稳定的农村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当下,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反,农村的文化建设却趋于停滞。农村基层文化应该成为我们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缺少这一环,新农村建设便不可能实现。加强文化建设,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应该放在农村。而从“文化娱人”走向“文化育人”,正是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实施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组织者,是完成各项农村工作的根本保证。近年来,镇平县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了“史来贺杯”竞赛活动、“强村”创建、“五好”村党支部建设等系列争先创优活动,不仅有力地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农村大局稳定,也为今后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7.
“农民文化家园”建设是贵州具有创造性的一个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思路,它将省里10多家单位在农村开展的一系列公共文化建设工程进行资源整合,村里缺少什么项目。就补上什么项目。其建设特点与办法开创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西部模式”。本文主要以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为例,对贵州“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下部工作思路与对策建议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候德苹 《世纪桥》2012,(5):138-139
2008年“5·12”地震后,四川蒙受巨大损失,农村受灾面积大,农民损失惨重。在灾区逐渐恢复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之时,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发展农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有效途径和载体。本文通过对“社区”概念的理解,界定了震后四川农村社区建设的含义和内容,并针对其特殊性,提出震后四川农村灾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措施建议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8亿多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关系到广大农村的和谐稳定。广东省湛江市开创性地开展农村“信息促廉”工程,以农村信息化为契机,以“村务e路通”为平台,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固定电话、触摸显示屏等多种信息化技术,公开村务、党务和其它农村群众关心的信息并接受群众监督,展示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新举措。本文在分析湛江市“信息促廉”工程的创新意义基础上,探讨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破解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缺失、监督力量薄弱的问题,梁河县创新工作思路,加强专项资金监管、推进“三务公开”、强化“三资”监管等工作,通过建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站,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1.
日前召开的省八次党代会上,徐光春同志在报告中强调:“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取得新突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建设目标,是河南加快“两大跨越”,实现中原崛起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和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支部生活》2006,(8):14-14
简讯 石林县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试点工作。该县按照集中扶持、典型示范、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每年选择5个市级试点村和5个县级试点村重点投入,探索经验。计划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分步实施农村道路硬化工程、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能源替代和饮用水安全工程,启动标准化农村卫生所和农村客运场(站)建设。同时,再投入1000万元用于生态环境建设,以巴江河流域、水库和公路沿线的生态建设为重点,搞好石林景区周围40平方公里和县城周边绿化,在农村实施修建沼气池、改灶、改圈、改厕等“一池三改”和村庄庭院绿化工程,建设一批干净、整洁、优美的“生态文明村”.  相似文献   

13.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农村环境一旦破坏,再恢复会很难;农村的美一旦消逝,人们的乡愁也将无处寄托。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重在治理农村“五大环境”,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4.
当前,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可谓是意义深远。司法行政机关担负着法制宣传、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等职能,面对农村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务必紧紧围绕“三农”需求,环环紧扣“法治、稳定、和谐”主题,准确对接服务结合点、切入点,强化职能,着力推进“法治、稳定、和谐”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自新一轮“三级联创”活动开展以来.海南州委不断深化对加强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以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抓手.紧紧围绕大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形成了“三级联创”活动层层有人抓、层层有目标,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工作格局,使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是新农村建设在现阶段的核心任务。农村党组织是农村经济建设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如能实现农村党建资源和经济资源的优化整合,进而实现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融合,以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党组织建设,则可取得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经济全面发展,又包括农民收入较快增加;既包括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又包括公共事业不断进步;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又包括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全省深入开展的“三创三强”活动,是对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进一步深化,是欠发达地区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建工作的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19.
《党的建设》2014,(3):49-49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要开拓创新、持之以恒,突出实效。近年来,渭源县精心实施“五争五好五达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效提升了新农村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20.
“留守老人”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沉重话题,是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关爱“留守老人”,真正使“留守老人”能够安享晚年,这既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具体要求,又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