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赵洁 《青年论坛》2010,(1):10-14
"第三条道路"是吉登斯的重要理论。它既是一种新的社会思潮,也是被欧洲各国竞相采用的政治策略。通过对"第三条道路"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对其理论内容、实践政策的回顾,可知"第三条道路"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奉行"第三条道路"的社会民主主义者们必须提出相应的应急政策,才能渡过难关。同时认为,任何一种政治思潮、政治力量,能否生存和发展,能否对现实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和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能否制订和推行与其自身价值和政治取向一致并与特定环境条件相吻合的理论纲领和政策策略。  相似文献   

2.
民主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陶尼(Tawney)、迪蒂姆斯(Titmuss)、克鲁斯兰多(Crosland)和米彻(Meacher)等等。民主社会主义流派的基本观点是:民主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而福利国是从自由的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一个重大步骤。民主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人类社会必将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社会进化到更文明的社会,但这个转型过程是渐进的并且是缓慢的。他们认为,这个转型过程的实现,除了议会民主道路别无他途,社会政策即福利国政策在转型过程中将起非常特殊的作用。一、关于福利国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福利国是…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发展,必须在存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最大限度地增加公民的政治权益。这就是民主的中国模式、民主的中国道路。本期特别策划详解"增量民主",探寻"增量民主"的发展路径,与读者共同坚定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西欧社会党选择的"第三条道路"作为对全球化问题的回应,在坚持传统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现的同时,吸收了新自由主义刺激经济增长、改革福利国家制度的有益经验,试图通过理论革新建立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之间新的平衡机制.这一选择使西方左翼政党在全球化时代获得了理论和实践上的短暂复兴,但并未赢得西方社会的长久热情.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改革开放30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主要搞清楚了三个问题:一是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二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和实质,三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其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服务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伟锋 《前沿》2007,(10):137-138
建立公民社会是"第三条道路"政治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现状、"第三条道路"与中国公民社会之间的联系以及中国公民社会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等方面。通过借鉴"第三条道路"的政治主张,正确处理好公民社会与国家、公民社会与民主的关系,以便使我国的公民社会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7.
廖和平 《前沿》2012,(5):33-36
中国道路中存在低福利现象,原因主要有政府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路线理解的偏颇导致的观念错误、对社会福利的认识错误、市场经济中政府定位不清、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城乡经济差距拉大,低福利现象对中国道路的危害性较大,影响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任,可能导致陷入"中等收入水平国家陷阱",影响中国道路在世界的吸引力,导致社会的"原子化",导致提高实现消除贫困目标的难度,必须采取措施消除中国道路中低福利现象,使中国道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建党9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晖 《前沿》2011,(17)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时起,就积极探索中国式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90年可以划分三个阶段,大致是三个30年,经历了通过政治革命寻求民主新路、确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逻辑演变。90年的探索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三个坚持。一条主线就是始终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视为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三个坚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四大政治制度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功地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遵循了四条逻辑主线:社会主义民主的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政治民主与社会民主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普遍本质与具体发展道路的辩证统一以及社会主义民主理想与现实建构的辩证统一。这四条逻辑主线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未来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恰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演进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10.
“第三条道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部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关于中国革命道路和前途选择的主张。它在我国现代史上长期存在着,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的反蒋声中发展到第一个高潮,并于抗战胜利后达到顶峰。其实质就是中国应该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建立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然而,以1947年民盟被迫解散为标志宣告了“第三条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也只是幻想,从反面说明了中国社会主义选择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庄聪生 《中国发展》2007,7(2):6-10,27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途径,是巩固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然要求,是抵御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可以形象地概括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方向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驾驶员”,人民群众广泛积极的参与是强大的“发动机”,作为载体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红旗车”,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两条“快车道”,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安全运行的“交通规则”,目标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条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显著的特点:既能广泛发扬民主又能实现高度集中,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富有效率,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意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实;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善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使这条道路越走越活;推进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建设,使这条道路越走越稳。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领导人民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沿着这一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12.
“第三条道路”与福利国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玲 《长白学刊》2004,(5):22-25
针对西方国家的福利病,"第三条道路"提出了福利国家改革的构想,其指导思想是:变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变"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用市场机制激活福利机制和劳动力市场.通过促进就业、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引入私人要素等措施,使欧美一些国家的福利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福利国家改革也面临着很大难题.但"第三条道路"对福利国家改革的理念还是值得推崇的,其改革的方向代表了福利国家改革的普遍趋势.福利国家改革为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3.
《新东方》2020,(1)
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学者从不同立场、不同视角出发对于"实现什么样的国家治理,怎样实现国家治理"提出了丰富多样的国家治理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观、新权威主义国家治理观、"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观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如何正确看待这些不同的国家治理观?如何在坚持和完善中国国家治理观的前提下,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治理观的有益成分,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西方第三条道路思潮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主要是以青年政策为中介向青年传播的。这主要体现在提出与现时代社会青年相适应的政治行动思路;倡导与青年“新个人主义”相应的积极责任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唤起青年的政治热情;配套实施相关的就业、教育、经济和社会政策促进青年发展等方面。第三条道路向西方青年传播对我们的启示在于;需要重视并创新性地去巩固党执政的青年基础;需要有效地向当代中国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马锐 《世纪行》2014,(7):37-40
<正>协商民主是社会各政党、各阶层、各团体和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就共同关心或利益相关的问题以及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有重大影响的问题进行政治参与,通过对话、讨论、沟通、协调和妥协来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与利益诉求,最终达成基本一致的意见或各方都可接受的方案,以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和共同目标最优化。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民主  相似文献   

16.
关于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观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一段时间民主社会主义重新泛起引起了理论界的注意。本文从理论界对此问题激辩的由来、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三个方面,对有关民主社会主义的问题争论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以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为目的;在充分发展公民政治参与中促使社会不断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8.
"浙江三模式"的实践价值 (一)培育了基层民主政治的新生长点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即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模式。从实践情况看,"浙江三模式"是在"三统一"的制度框架内创造出来的新型的民主政治形式。首先,"浙江三模式"实践的启动、边界的把握、程序的设计,结果的运用,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民主是人类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志,当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中国这样一个文化传统丰厚但缺少现代民主精神又比较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孜孜不倦的追求和艰难曲折的探索。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主内涵,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民主成果,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正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为古老东方大国的和平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了蓬勃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第三条道路”,是在后冷战时代和全球化时代出现的,这个时代发生的诸多变化与“第三条道路”的提出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三条道路”实施十多年来在社会实践中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效,但它的理论仍存在着一些致命的缺陷,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我们需对之加以客观分析,以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