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原经济区规划”是迄今国家已批复的规划覆盖面最大的一个国家级区域规划,它以河南为主体,不仅是建设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重要区域.《规划》提出,挖掘中原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影响力;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闽南文化的海洋性特征及其对“海西”经济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南文化是衍生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文化,南徙入闽后形成在闽南地区得以发展的一种亚文化形态。闽南文化主体是中原文化兼容闽越土著文化和海洋文化,形成多元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闽南文化的形成,是漫长历史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灿烂辉煌的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精神之根,对于一个地区一座城市而言,是活力和灵魂,是标志和旗帜。浩瀚中原在沧海桑田的历史变革中,为我们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丰富的历史遗存,在中原这片沃土上崛起的每座城池,都闪耀着传统文化的不朽光芒。事实证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地域文化的底色,也是地域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对丰富城市文化的内涵,提升城市的品味和增添特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科学决策,这是一个利用文化资源促进河南经济发展的大动作。本期选发的这组稿件,其中一些以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4.
论两宋时期贵州区域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时期,随着中原文化的向南播撒以及贵州区域经济的发展,今责州地区与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在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形响下,今责州境内各民族社会发展出现崭新气象,区域文化的发展为元明时期贵州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原文化作为区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量,广泛影响和有力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加强两岸合作、促进祖国统一的过程中,更要充分发挥中原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凤玲 《求索》2010,(4):72-74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一个社会重要的精神支柱,在塑造国民精神、推进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原地区有"居天下之中"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开发较早和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地区,素有"文明摇篮"之称。而今,在中部崛起的征程中,中原地方把文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动文化建设,提高区域文化软实力。在此,我们提出,加强中原传统文化传承,需要实施符号化、民间化和学术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松州》2016,(3)
居住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之一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历史文化表现,传统客家居住文化是客家人历史与文明的重要象征。而居住文化的形成,则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宗族信仰、社会习俗均有甚大之关系。本文主要探讨广西客家人之居住文化对地理及社会环境的适应性,以期能在这种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互动中,发掘客家文化集中原风骨和南方特色为一体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8.
借特色文化发展区域经济刘向东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它在生产方式、经济结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以至情感抒发等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规范了人们,并固定为一种格式,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只有深入研究和充分认识区域文化,才能找准发展特色经...  相似文献   

9.
河南传统文化资源整合的原则和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留根  李丹丹 《前沿》2013,(1):190-193
河南传统文化资源是河南建设文化强省、发挥文化生产力、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有力支撑。但是,虽然河南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却呈现散而乱的局面。因此,有必要根据特色化、产业化、品牌化、效益化等原则,通过成立省级传统文化资源整合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育品牌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以项目为载体,以重大文化活动为依托,以龙头文化资源为核心,积极打造独具河南文化特色的文化集聚区等途径整合河南传统文化资源,以更好地发挥河南传统文化资源生产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自觉的出现,中原文化的根源性日益受到重视,学术界也提出了"中原根文化"的概念。但人们在谈论中原根文化的时候,往往混淆相关概念,对中原根文化的作用认识也不够。所以,有必要对中原根文化、中原文化和根亲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原根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适当的辨析。  相似文献   

11.
吕特 《湖湘论坛》2001,14(3):81-82
毫无疑问,湖湘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主要特征应该是理性主义。但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湖湘文化还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它主要表现为一种浓郁的非理性色彩。如果把湖湘文化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或者说中原文化对比的话,那么这种非理性色彩就更加明显。本文试从文化渊源、历史传统以及现代意义等方面论述湖湘文化的这一特征。 一文化渊源 早就有人注意到地理位置对一个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意义。湖南这一特殊的地理条件对湖湘文化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湖南位于我国的南部,相对于中原地区土地肥沃、食物比较丰足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张宝明  吴涛 《人民论坛》2014,(2):181-18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自觉的出现,中原文化的根源性日益受到重视,学术界也提出了“中原根文化”的概念.但人们在谈论中原根文化的时候,往往混淆相关概念,对中原根文化的作用认识也不够.所以,有必要对中原根文化、中原文化和根亲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原根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适当的辨析.  相似文献   

13.
清代以来是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的重大变革时期,清政府在新疆先后平定准噶尔部、大小和卓等叛乱和抵御中亚外敌阿古柏入侵等事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通过一系列移民政策和行政管理制度加强了对新疆的治理,新疆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中原与边疆各民族间的文化进入快速融合时期,中原汉文化对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的社会文化生活影响极为显著,我们可以从当地民居的汉建筑元素明显看到中原文化对这一地区产生的深刻影响。本文就中原汉建筑文化自清代以来对吐鲁番地区维吾尔传统民居影响这一典型现象,从内地与吐鲁番地区在政治关系、垦殖移民、商业贸易等方面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4.
谈宜春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其产业化熊慧明一、特色农业及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特征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然条件和资源,而这正是农业特色形成的基础。所谓特色,必须具有资源(自然条件、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优势,区域之内须较具普遍性,方能形成规模和气候;区域...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与海外的关联关系首先来自云南的特殊地理位置。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对外交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云南地区文化。并且,云南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形成了区域性的、有别于中原文化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且交往是内容单一,目的单纯,国与国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民间性交往。这样,就构成了云南与海外的第一个交往层次,构成了云南民族文化的基石部份。但这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况,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和认可。在大多数情况下,区域文化面对更大区域文化的冲击时,往往处于被动的状况。简言之,云南的这种关联…  相似文献   

16.
尹行创 《传承》2012,(6):78+85
陕南的地域文化本就融合着北方中原文化、南方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的特点。明清之际湖广大移民改变了当地的居民构成,也带来了不同的特色文化,与原来的地域文化进一步交汇,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新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7.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中原大地上。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河南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座富矿。深入研究中原文化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河南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更好地服务于实现中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6月23日举行的省政协九届十二次常委会议上,省政协各专委会、省各民主党派、省辖市政协代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精品,保护名人故居,发挥中原文化优势,深化河洛文化研究等问题,畅所欲言,为建设文化强省支招建言。  相似文献   

18.
农牧文化是人类的文化类型中最基础和最广泛的文化现象,给人类生活赋予了绚丽多彩的文化气息,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特色。黔西北彝区农牧经济并举,以农牧生产为基础的经济结构历史悠久,传统的农牧经济造就了该区域独特的传统文化。用民族学分析彝族传统的农牧文化,从一个侧面提供我国西南地区历史上确实存在着农耕与游牧整合交融的例证。  相似文献   

19.
文化软实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德贤  何伟军 《前沿》2012,(13):95-96
文化软实力是文化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等的影响力、感召力和渗透力的集合。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文化软实力特别影响区域群体价值观和企业家精神。要对区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保持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要弘扬区域文化中符合时代特征的价值观念;要树立全球开放的视野,对区域文化软实力进行丰富发展,以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宋晓东 《传承》2010,(3):64-66
青藏地区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和实现区域生态文明的的基础和前提。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富有表现力和生命力的青藏高原生态文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生态学理论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规律;必须从区域实际出发,科学整合传统生态文化与现代生态文化;必须进一步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着力培养和壮大生态文化建设队伍,建立生态文化的考核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