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文沛  张目强 《前沿》2010,(11):87-9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核心劳工标准一直是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应该将核心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是否可以将其纳入WTO谈判议题并用贸易制裁的方式来推行统一的劳工标准。作者在上述问题进行深入评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在今后的谈判中应当坚持的立场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蒋新苗  张程 《求索》2008,(5):149-150
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是否需要挂钩的争论由来已久.甚至成为WTO成立以来在发达国家成员和发展中国家成员之间形成对立立场的焦点之一。要正确理解、理性应对并有效化解贸易自由化与劳工权利的矛盾与冲突,必须着眼于WTO成员间差异化的经济水平、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责任认证制度的推广与普及。  相似文献   

3.
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涉及公司治理、多边贸易政策、劳工标准、人权和环保多个领域,对中国企业界来说是一个新问题。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在世界生产体系中,高端企业和低端企业在关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博弈中,低端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中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应对之道有三种:一是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本土化,建立相关配套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机构;二是加强中国政府在国际层面上的话语权,以期有限改变世界生产体系内的利润分配格局;三是加大公众参与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自1998年国际劳工组织大会确立基本劳工标准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该标准的执行上存在严重的分歧,文章从辨析推行全球核心劳工标准的理论基础——“倒退的竞争理论”入手,指出该理论温和派和强硬派存在的缺陷,进而对发展中国家执行核心劳工标准之利弊展开分析,指出发展中国家在双重经济、非正规企业以及贫穷问题三因素影响下对核心劳工标准应采取的态度,最后是作者就中国如何应对国际核心劳工标准之争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台湾“3·20大选”后,政局陷入前所未有的动荡,“泛蓝”与“泛绿”两大阵营形成严重对立,社会被撕裂,治安趋于恶化,社会风气日见败坏,民众生活痛苦指数不断提升。台湾学术界、舆论界纷纷质疑:台湾社会到底出了什么事?街头抗争激烈社会对立严重自民进党执政以来,台湾的街头抗争事件就频繁发生。仅以2002年为例,台湾的街头抗争活动有上百起,较大的有台湾劳动人权协会发动劳工游行示威,反对官方、资本家联手压迫劳工;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号召数十个“在野政党”次级团体、反“台独”的民众,共同举行“5·19反台独、救台湾万人大游行”;“八二…  相似文献   

6.
问:美国国务院的"人权报告"对中国的人权状况持批评态度,你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充分保障我国各族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建国几十年来,中国在保护和促进人民合法权益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是世人有目共睹的。美国国务院九四年度的"人权报告"无视这一事实,对中国的人权状况妄加评论,完全是别有用心的。我们一贯认为,人权问题本质上是属于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各国有权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保护和促进人权。美国无权对中国以及其它国家的内部事务指手划脚。我们坚决反对这种借口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的行径。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罪犯的监管问题一直是犯罪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青少年人群一直是人权保障的关键对象。青少年罪犯,与成年人不同,他们因为年龄偏低、社会阅历少、心理状态不稳定、世界观与人生观尚未正式形成,在监管过程中,他们的人权更容易受到伤害。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篇论文将通过比照国际人权标准,分析英格兰与威尔士的刑罚体系,研究英国在青少年犯监管中的人权问题。  相似文献   

8.
数月来,围绕着美国的反伊叫嚣,其欧洲盟国的反应和态度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一贯主张实行独立外交、并在国际问题上常同美国有不谐之音的法国,此次在美国"倒萨"问题上的态度却比较谨慎,既不像英国首相布莱尔,坚决支持美国对伊动武,也不像德国总理施罗德,明确反对美国打击伊拉克.法国总统希拉克的表态是:美国打击伊拉克的行动必须在联合国的框架内进行.他在9月9日的一次谈话中说,他本人希望看到一个新的伊拉克政府.但是,没有安理会决议支持的任何推翻萨达姆的图谋,都将导致全球事务的混乱.这番话虽然也意味着不支持打伊拉克,但同明确向美国说"不"毕竟不同.  相似文献   

9.
对外战略文化是指国家在对外交往中为增进国家利益、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而选择的相对稳定的战略思维、行为方式和文化价值取向.建国以来,中国对外战略文化大体上经历了"革命的国际主义"、"和平共处中的反对霸权主义"、"超越意识形态的现实主义"以及"和平发展"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基于中国战略文化传统的"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反对霸权主义"等一直是中国对外战略文化的基本立足点.进入新世纪,中国对外战略文化更加突显其根植于自身文化传统的核心思维和价值取向--"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共同繁荣"、"和平发展".从"和平共处"到"和平发展"是中国对外战略文化的演变趋势,它更适合于中国树立新形象、担负起世界大国的责任、实现构建和谐世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日本学者大沼保昭建立了"文明相容的人权观"的思想,以此为分析视角,重新审视了普遍人权与特殊人权、人权与主权、经济性人权与自由性人权的关系,可以发现我们的一些人权口号在反对西方人权攻势的同时,也走入了另外一个极端.放弃实用主义,在反对西方霸权主义的同时对人权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努力改善人权,才是在人权问题上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