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筝的思绪     
<正> 小时候,我一直很胆怯,并认为自己是个笨拙的孩子。尤其是到了放风筝的季节,我看着小伙伴们自豪地擎着他们亲手制作的风筝,欢天喜地跑到野外;然后,将风筝放飞到蔚蓝的天空上。而我只有站在远处,凝望着天空上那些飘摇的风筝,心中满是羡慕。有一天,爷爷笑着问我道:“你那么喜欢放风筝,为什么不动手扎一个呢?”我脸红了,尔后,嗫嚅道:“我手拙,  相似文献   

2.
雪花纷扬银装高原广野,雨霖洒飘播泽大漠平川。冽冽冬寒,微微春温。新年披红戴绿驾风飘临。新年新岁我们总会有新的期盼,总会有美好的祈愿和祝福。我们祝福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最好不再有轰炸机和导弹的鸣响和惊啸,不再有炮火硝烟下母亲和孩子破碎的梦,无辜的流血和死亡,惟愿这世界美美地生长橄榄树、玫瑰花以及蓝天白云下鸽子伴着风筝的飞翔。祝福着,我们总是这样一年又一年虔诚地祝福着。让我把这美好的祝福带给那蒙受战争灾难的伊拉克,那些曾经骑着骆驼赶着马车驱着轿车驰行于金沙一般的土地上的民族,他们在战火中流淌的血泪是比他们…  相似文献   

3.
念战友     
送家阳走的那天,天空下着大雨。南方的这个季节,是要下雨的。那天的雨,一如我对家阳兄弟的无尽哀思!依稀记得,家阳就是在这样的时节走的。家阳走时,年仅35岁。一个很壮实的大小伙子,还没来得及做完他想做的事,就悄悄走了。在他的告别仪式上,我就静静地站在他的身边,默默看着他,他整齐地穿着他那身心爱的警服,静静地躺在那儿,脸色依旧严肃而红润。我和他对话,他没回  相似文献   

4.
人世间最难割舍的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割不断的情思,像云尖上的风筝,手掌中的线,知青的情思,系在家乡的屋檐……”为了能使远在异地的弟弟早日回到故乡——北京,腿脚残疾的大哥3年来费尽心力“跑”白了头发,“跑”出了一身病。手足情深,长兄如父呵!  相似文献   

5.
正"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题记抗疫英雄走了,走得并不那么悄悄,或许,他们原本就是武汉樱花树上飘落的片片雪花,是那座英雄城市身上掉下的伤痛碎片,是最棘手的最该去抚慰的伤痛哦,您以及千千万万个不具名的白衣执甲战士们你们究竟为谁而来?  相似文献   

6.
《春秋》1994,(1)
秋,金色的充实的季节。伴随季节风而来的,也有殷红的飘落。于长銮说,这飘落不是失落,飘是金秋的潇洒,落是大地的召唤。风传他退休了,打个问讯,果然如是。我一时百感交集,惋惜、怜悯、怅惘?作为他——一位集诗人、作家、编辑于一身的中年知识分子,于此情此景该作何感想,我是不得而知的。于老师(人们对他的通称)幽默地说:退就退罢!我老退,有退才有进。是的,他老退——50年代初,于长銮考入渤海第四中学。入列,他是吃气、啃屁股的老排尾;上榜,他又是神气、出风头的小排  相似文献   

7.
风筝在空中俯视着地面上的大人和小孩,他们正在观看它轻盈的舞姿,聆听它优美的韵律。它心想“:人们这么喜欢我,敬仰我,可是我却总是让线牵着鼻子走,这太伤自尊了!我要自由!我要争回我的面子,展示我个人的能力,在空中尽情地飞翔。”它在心中默默地祈祷:上天啊!风再刮大一些吧,割断那根牵着我的线,让它见鬼去吧!”果真如愿以偿,一阵大风吹来,风筝离开了线,它卷成一团、语无伦次、头重脚轻、随风“自由”地飘荡,向大地坠落下去。拥抱它的不是千手观音的慈悲胸怀,而是掉尽了叶骄傲的风筝子、直指蓝天的无情树枝。它遍体鳞伤,百孔千疮,再也飞不起…  相似文献   

8.
泉源  晓林 《观察与思考》2001,(12):16-19
<正> “飘一代”的传说(有关“飘一代”概念的解读)飘?对!飘!你飘?我飘?你飘不如我飘?大家都来飘!“飘”是什么?“飘”不是“漂”,没有“漂”的沉重。“飘”是阳光、朝气的、向上的、轻盈的。“飘”是用自己的力量举起自己的。“飘一代”这个概念具有诗意、哲学意味以及社会学和时尚的东西。很早开始,人们就  相似文献   

9.
“母亲,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母亲!”一曲彼岸游子的深情吟唱,震醒了我沉睡的梦幻噢,母亲?母亲!我离开你不是也很久了吗?半个世纪前那个漆黑的夜晚,我被拖出你温暖的怀抱,一艘败走的军舰占据了我的庭院回望母亲我只看见你褴褛的衣衫磷峋的双手。从此,我与母亲咫尺天涯……我像一片迷航的孤舟飘在没有码头的海角。再也听不见母亲喃喃的摇篮曲,看不到母亲慈祥的一双眼;再也听不见塞北朔风的呼啸,看不到江南胜火的红花;只看见落日夜夜沉入水中,只听见孤雁日日哀啼天边。从此,我与母亲杳无信音……我是一只断线的风筝,荡在不见归路的天涯。我…  相似文献   

10.
冲扬漫天的风雪飞越峻丽的冰川走过煎熬的冬霜夏火栽着收获的春月秋阳2007,你龙吟马啸踏歌而来晨钟敲响昂烈高扬管弦激奏流水奔放我的意气高昂的泰山昆仑我的热血燃烧的黄河长江我的脊梁坚巍的万里长城在仰望,在翻腾,在倾听光灿的国度踏着钟声走过从前古老的文明谱进钟声焕发青春呵,华夏!呵,中国!你以太阳火热的衷肠你以大海博大的胸襟你以坐地巡天的畅想阅尽世界风起的烟云纵览宇宙浩渺的风光然而我们更是眷恋秦砖汉瓦的中土我们更是陶醉唐诗宋词的家园东方呵,炎黄雄踞的东方骏马奔驰骆驼跋涉的东方九龙闹海百凤朝阳的东方看火霞涌动锦云飘…  相似文献   

11.
正树上的秋天,落满一地。安静落满一地。我,落满一地。无尽的天空下,我寂静地走。不能停下来。一个姓氏,脱胎换骨。许多事,无法回头。我不相信那些鲜艳的红。那些古道上新鲜的脚印,晨曦,和傍晚。我们互不相识。  相似文献   

12.
陈祖芬 《北京观察》2000,(11):48-49
香港中环一间人口密度最高的房间台北桃园机场入境口的上方,写着中华民国国籍和外国籍。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我也不是外国藉。那我在哪里入关?我一个个入境口看过去,一概地写着中华民国国籍和外国籍。5年前来台湾,一路都是朋友帮我办的手续,我糊里糊涂没头没脑地跟着去就是了。这次我和梦溪两人行,一切手续自己办,到了台北机场,就“找不到”自己的国籍了。这是傍晚六点来钟。我是早上六点来钟从北京家里去首都机场的。办完出境手续,三个来小时后到香港机场。又要办入境手续。排队不算短,我身后的几个上海人哇哩哇啦地用一种压低了的高音说:想——出境呵,就要有一点——耐心!又说:有这个时间呵——我们差  相似文献   

13.
省卫生厅的办公室在省政府北楼,四楼的楼梯口,一面明亮的穿衣镜静静地“站”在那里,两边摆放着两盆万年青。走到这,我不由自主地理了理自己微乱的头发。上到四楼,一盆盆充满生机的花儿草儿面带笑容地表示欢迎。我轻轻地敲开了严中亚办公室的门,然而,他在忙着,他很抱歉地让我在微机室稍候。微机室的3名工作人员都在电脑前专注地工作着,我实在不好意思去打扰他们,就那样静静地坐着,脑子里却在想:这位安徽省卫生厅的“五个第一”副厅长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相似文献   

14.
多年前,我随大陆盲人团一起赴台湾参加会议.期间一位台湾盲人前辈教我们唱了一首叫作《绿岛小夜曲》的歌. “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啊摇,姑娘啊你也在我的心海里飘呀飘.让我的歌声随那微风,吹开了你的窗帘,让我的钟情随那流水不断地向你倾诉……”我们都以为这是一首有关爱情的歌曲,而那位盲人前辈却说,这是一首与盲人有关的歌.他告诉我们,绿岛又叫火烧岛,在台湾是专门用来关押囚犯的.这首歌表达的是囚犯们渴望自由的心声.话音一落,大家都沉默了.许多年过去,那天的情景在我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5.
呵,吉木萨尔!从高空俯瞰,它像一条色彩鲜亮的巨幅地毯,周遭8800多平方公里,静静地铺在天山北麓东段、准噶尔盆地东南缘。那雄伟的天山冰峰,幽蕴的森林河谷,广袤的平原绿洲,还有浩茫莫测的戈壁沙漠,把这一片古老土地装点得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工作一段时间后,德国工程师曼德惊奇地发现了一个“秘密”:公司办公楼里,那些办公室门口铭牌上贴有“小红旗”的人,业务最OK、态度更真诚。他想,自己勤勤恳恳、工作出色,公司也应该奖励自己一面“小红旗”吧!同事悄悄告诉他,那些“小红旗”是中国共产党党旗,只有党员,才能拥有。  相似文献   

17.
初一过太行     
除夕上路,火车果然不挤。偌大的硬卧车厢,除了前头一家三口,就剩下后头的我了。列车员、乘警有闲在空荡荡的车厢里逡巡:整毛巾,送开水,提醒睡觉时留神行李,告知第二天一早吃饺子、过年嘛!脚步踩着《步步高》的节奏,话语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哦,过年,中国文化传统大显神威的日子,连这奔驰疾走冷冰冰的铁家伙都被浸润,暖融融、乐陶陶、温情脉脉的气氛一时浓似一时。本次列车由古都开往首都,从15岁开始,这是我第N次乘火车,早已没有了初次坐火车那些新奇、惊喜的感觉,会为一村半舍、三人五马雀跃欢呼,只希望静静地看景,静静地想事,静静地光看不…  相似文献   

18.
秋语     
风儿穿过了你的长发我的手轻轻地合着窗外的黄叶纷飞你握住的一片却是绿的你说在黄叶落尽的时候你就要离开这里如叶儿般离枝而去乘风而飞我说在黄叶落尽的时候我与你离开这你若是放飞的风筝我愿作悠长的线我的手穿过了你的长发风儿轻轻的和着窗外的黄叶纷飞你握住的一片是黄的秋语@杨君波  相似文献   

19.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我哼着歌,看着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风筝,它们想往东便往东,想往西便往西,无拘无束,真可谓“尽自由”的了。但我想到如果剪断那长长的线,风筝便会被风吹得无影无踪,于是,连“自由”的本体——风筝也消逝了,哪还有什么风筝的“自由”可言呢?自由的风筝,受着线和风的约束。  相似文献   

20.
去年六月,我访欧洲之前,去医院看望我省著名画家郑乃珧老先生,他沉睡着,不敢打扰,没想到竟成永诀。老人家虽然走了,但在画坛上留下了巨人的影子,令我陷入沉重的哀思之中。想起相识时,他六十岁,我才二十九岁,我们成为忘年之交已历三十五载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