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6年,美国战略研究界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了民主联盟战略,试图用民主联盟来取代联合国。这一战略设想有什么背景?用意何在?对美国未来的全球战略调整会产生什么影响?民主联盟的含义是什么?如果建立起来,对世界政治会带来什么影响?对中美关系又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中国外交研究室主任刘建飞教授。下面是他与本刊记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寻找能在全球战略环境中与美国抗衡的力量,并且自认为已经在布鲁塞尔找到了。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上显示出优势地位以来,致力于建设“多极”世界一直是贯穿中国对外政策的主线。中国打算走多远?这是否意味着全球力量对比将发生剧变? 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声称,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开始,台湾即被正式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成为其手中的一颗棋子。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对台政策虽有所调整,但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一个战略据点,台湾仍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牌,其棋子价值一直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中美关系的波动而变化。美国的台海政策服从于其总体战略目标和对华政策,尽管不同阶段表现有所不同,但目标始终指向争取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是美国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的第一年。一年来,美国全球战略出现了哪些动向与新特点?究竟应该如何看待美国战略走向?美国究竟是处于战略收缩还是战略扩张期?其战略重点究竟是在亚太还是在中东?本文尝试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美国全球战略调整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态势与特点与过去四年相比,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的全球战略呈现出以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5.
1999年12月11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会主办的第七届“首都高校研究生国际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与国防大学六所高校的研究生就“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美关系”这一主题,针对“美国的全球战略与中美关系”、“中国的外交战略与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中国加入WTO与中美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究竟惹了谁?这一句似曾相识的问话,相信是不少中国人心中的感受。奥巴马上台之后,美国开始调整它的全球战略,其中针对中国,在地缘战略上构筑一个C型或U型的包围圈的意图已隐然若现。因不少中国周边国家愿意配合美国,故不免有美国胁迫的成分,但亦不乏两厢情愿的现象。何以至此?  相似文献   

7.
“奥巴马主义”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入主白宫已近中期,面对金融危机和外交困局的双重打击,打着"变革"的旗号,在内外政策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力图对内重振美国国威,对外重塑美国形象,更新同盟关系,打造"多伙伴关系",维系美国领导下的世界秩序。以新近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为标志,一个新的"奥巴马主义"已露端倪,这必然会对美国全球战略以及中美关系带来重大影响。为全面分析和评估"奥巴马主义"与美国全球战略,本刊特约请参加2010年6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美国全球战略与中美关系"研讨会的京沪两地部分知名学者、专家撰写了评论文章,从不同角度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8.
读者     
《南风窗》2009,(18)
什么样的冷思考?张立平(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读完《中美关系"热络"的冷思考》后,感觉作者不是对中美关系进行冷思考,而是对中国崛起进行冷思考。虽然中国的崛起与中美关系的热络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这毕竟是两个话题。如果是对中美关系热络进行冷思考,似乎还应挖掘更深一些,譬如中美关系这种热络的动机何在?这么多高官来访除了说明美国对中国的重  相似文献   

9.
储昭根 《南风窗》2010,(19):32-34
中美关系从"未曾有过的热络"到新"冷战"式的对峙,我们该如何解释?是美国针对中国的行为的反应,还是一系列有预谋、有组织的围堵中国行为?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部署又将意味着什么?我们必须对奥巴马上台以来的中美关系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0.
半个世纪来美国对台政策的历史进程及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置中国的主权和国际法准则于不顾,视台湾为“独立”国际行为体,制定其对台政策、发展对台关系,使得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对台政策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演变和发展,以中美关系正常及冷战结束为分界点,其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探讨、分析美国对台政策的基本因素及其发展规律,可以更好地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更好地处置中美关系及台湾问题。一、从国民党退守台湾到60年代末,是美对刍政策和美台关系逐步形成发展时期。美国根据其全球战略的需要,图谋永久分离台湾,在国际上大搞…  相似文献   

11.
2019年1月1日,是中美建立外交关系40周年纪念日。40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也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中美关系已经发展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不仅受世界格局的影响,同时也形塑着世界格局。当前,两国均处于新的结构性调整期,中美关系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新机遇与新挑战。那么,中美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两国关系如何影响着世界格局?怎样看待当前美国这场规模空前的对华战略反思与调整?在中美贸易摩擦急剧升级的背景下,如何看待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中美之争的实质该如何界定?经历了40年曲折发展的中美关系将走向何处?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本刊特邀中美关系领域知名专家、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前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三卷本《中美关系史》作者陶文钊,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2.
论美国的全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很早就制定了自己的全球战略。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的全球战略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尽管如此,美国的全球战略也没有像在今天这样备受关注。特别是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已不仅仅停留在专家学者的文章和著作中,而是广泛存在于政党和政府的各类文件,以至广大民众的日常语汇中。在今日世界,人们在不同场合所说的美国的全球战略,其中的涵义是不同的。本文从解释美国全球战略的涵义入手,系统阐述美国全球战略的历史演变,(小)布什政府对美国全球战略的历史继承及其在“9·11”事件后对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最后简要说明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认识美国和认识自己《南风窗》(以下简称《南》):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您多年研究中美关系,如果把您的思考总结成一句话,是什么?王缉思(以下简称王):中美关系的关键是我们中国人如何认识美国和认识自己。《南》:很多人以为我们对美国的认识多于美国对我们的认识,是不是这样?王:我们中国人总以为我们了解美国超过美国人了解我们,我认为这是需要分析的。如果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讲了解,你要是问小布什是谁,老布什是谁,哪怕是路边的老太太也知道。但你要是去美国随便一个社区问中国现在的领导人是谁,过去的领导人是谁,他们都…  相似文献   

14.
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是建筑在以苏联为主要敌人的基础之上。苏联的解体,宣告美苏两极格局的消失。对美国而言,在争夺世界霸权中来自苏联的现实威胁已基本解除,同时,美国也面临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其全球战略进行重估和调整。美国的亚太战略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也要作出调整。本文主要针对美国对东亚太平洋地区的新战略以及克林顿政府对该地区的政策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对伊拉克战争速战速决,再次显示了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战后,美国是不顾各国反对、继续推行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还是会由于顾忌各国强烈反对而使“反恐”适可而止?这次战争将对美国今后战略走向产生什么重大影响?美国今后将如何重点推行其全球战略?这些都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从中窥探美国全球战略走向。  相似文献   

16.
近期美国国内展开了对华政策的大辩论,中美关系成为中美战略界的热点话题。迫于近年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奥巴马政府对美国的全球战略进行了调整,并形成了以"制衡中国崛起"为核心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以"巧实力"和"多伙伴"政策为重心的"再平衡"不断强化亚太地区伙伴与盟友,意图以"借力打力"的手段实现"低成本霸权"。甚至外延扩展至"全球再平衡",强化美古复交和对越外交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外交行动。在与中国既竞争又合作的同时,加强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越南等国的关系,其中用意不言而喻;而借美古复交缓和了与拉美世界的关系。奥氏总统任期将尽,急欲青史留名,以极大的"战略耐心和克制力",推动落实了伊核框架协议。如何看待中美关系,如何看待上述美外交行动,本刊特别约请专家撰文,以做梳理。敬请读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1979年建交到2018年经贸摩擦升级为"贸易战",中美关系经历了40年变迁。自特朗普入主白宫以来,美国对华认知发生根本性变化。美国国内利益集团推波助澜,急于寻找竞争对手。特朗普本人及其执政团队的保守主义倾向加快了美对华示强的步伐,将中国定性为"修正主义者"和"战略竞争对手",美国要与中国进行"全政府""全社会"竞争。美国对华战略的重大调整导致中美关系遭遇建交以来的艰难时刻,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已发生"质变"。从美国战略目标和实力匹配度、中美力量再平衡、两国相互依存度及大国关系等方面看,在构建新的力量平衡过程中,中美关系会有起伏和波动,但总体可控,两国关系发生"质变"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8.
从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很大程度上由于美国同中国关系的"解冻",美国的冷战战略及战略态势发生了深刻转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起,美国便一直推行对新中国的全面敌对政策,并造成了美国全球战略的严重错位。尼克松和基辛格作出同中国改善关系的努力,目的在于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态势带来新的平衡。中美"解冻"的涵义,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围。它给冷战带来了新的意义;使华盛顿得以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基本调整;造成了美国冷战中对手阵营的深刻分化;为美国,也为自由资本主义在与社会主义阵营及激进民族主义的实际对抗及"话语对峙"中占据上风,开创了新的空间。导致冷战走向终结的一些最重要的因素也因此而成形,并对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仍然发生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美国全球战略重点的转向源于冷战结束后,"两个战场"的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下,克林顿政府完成了对其传统安全型转为综合安全型的新全球战略的调整,重点逐渐趋向于亚太地区.布什政府上台后加快以亚太地区为重点的全球战略调整,还有其推行以NMD和"五维战争"为标志的新军事战略的图谋.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地区,将对亚太地缘战略格局产生较大影响.但受各种因素所限,其所作所为难以一厢情愿.  相似文献   

20.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背景下中国的安全环境及战略应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生 《当代世界》2010,(10):4-8
冷战结束后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日渐突显 冷战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是在欧洲。1989年美苏冷战结束,国际战略格局、美国的国际地位以及全球和亚太地区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大国都加紧调整自己的对外战略。伴随着欧洲苏联集团的崩溃,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逐渐由重视欧洲大陆而变为东移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