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法学刊》2017,(5):32-36
宪法学研究中,人民主权原则往往被视为不证自明的公理性原则,"人民主权"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人民主权原则确认了人民地位具有神圣性、人民意志具有至上性、人民权力具有本源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论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主权原则是近现代民主国家赖以构造的根本宪法原则。本文阐述了宪法原则的概念和特征,论述了人民主权原则与其它宪法原则的关系,认为人民主权是宪法产生的重要思想根源,人民主权的制度化、法律化是宪法的精神实质,人民主权是宪法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论人民主权原则与依法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主权原则是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主要原则之一。人民主权理论的提出及发展,为民主宪政、法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人民主权是法治在历史上和逻辑上的起点,它与依法治国之间有着内在的、本质上的联系:确立并贯彻实施人民主权原则,对于依法治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4.
李龙  李小萍 《法律科学》2008,97(1):29-38
在宪法原则中,人民主权是逻辑起点,基本人权是终极目标。人民主权表征了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基本人权保证了权利的不可侵犯性。但在传统的理论中二者存在着何者优先的张力。哈贝马斯的宪法有效性理论认为,包括宪法在内的法律形成于公民的自我理解,是主体之间商谈的结果,宪法的承受者同时也是法律规则的创造者。宪法中的人权与人民主权原则是同源的,是互为前提、相互证成的;人权使得人民主权的合法行使成为可能,人民主权在法律上的制度化是人权本身的要求。因此,宪法人民主权原则与基本人权原则之间的紧张可以通过宪法的有效性而沟通。  相似文献   

5.
卢梭关于人民主权原则的理论,由两个相关但又独立的方面构成。在规范性原则方面,他天才地构造了人民主权(经由普遍意志)与人权和法治相统一的逻辑结构。在实践技艺方面,他设计了大立法者、公民宗教及教育和风尚监察相互支持和补充的思路,试图以立法者消灭差异性、取代政治。实践政制的构建,应在坚持卢梭的人民主权原则的规范结构的前提下,修正立法者的思路,以人的交往性和差异性为基础,通过公议程序来推动意志的普遍化,落实人民的主权。  相似文献   

6.
反恩人民的涵义,我们发现:"革命政治"意义上的人民与民主政治意义上的人民相去甚远;"人民意志绝对正确"的观念使得我们从不承认代议机关权力的有限性;对于人民主权原则法国式的、整体化的理解,使人民在"主权"中难以发挥作用;而人民与国家之间本末倒置的关系甚至使得作为"主权者"的人民淹没在"国家至高利益"的"滔天洪水"中.事实上,"人民"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保护每一个人的自由与尊严是宪政制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主权在民:源流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权在民原则系宪法之首要原则。主权在民原则经历了由国家主权、政治主权、议会主权到人民主权的发展过程。主权在民原则既是近代宪法的逻辑起点,又指导着宪法具体制度的建立。主权在民原则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应当厘清、识别和深刻反思主权在民在宪政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与局限。  相似文献   

8.
陈端洪 《中外法学》2007,(3):280-296
<正> 人民主权是卢梭最伟大的政治理论贡献,集中阐述该原则的著作是《社会契约论》。本文尝试把人民主权作为一个政治的道德原则来理解,解读其观念结构,文本范围基本局限于《社会契约论》的第一卷和第二卷的前半部分。卢梭试图把自由和主权置于一个统一的结构,把主权建立在个人自由的道德基础上,并在主权之下实现全体人的自由,从而在纯粹世俗的意义上把政治权力提升为神圣的权利,克服政  相似文献   

9.
宪法原则是指在宪法法律体系中作为宪法规则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源的宪法原理和准则。人民主权、权力制约和基本人权作为宪法原则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在我国宪法中,民主集中制、人民利益至上、平等原则与司法独立原则能否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基督教的上帝主权观念是如何演化为人民主权观念的,而后者是近代宪法中最根本的原则。上帝主权观念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早期基督教的圣奥古斯丁,马丁&#183;路德和约翰&#183;加尔文在宗教改革中有力地阐述了这个观念,使之成为基督新教救恩学说最有力的武器。清教徒把上帝主权观念带到北美开始新的社会实践。清教徒的虔诚和北美的社会实验为北美人接受人民主权的观念准备了条件。理论上的人民主权观念最早由欧洲思想家如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人提出,但北美人在上帝主权观念的基础上封之加以吸收。美国独立战争使北美的思想家如潘恩、杰斐逊和麦迪逊等人有机会把人民主权观念神圣化,使之成为美国宪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国际主权原则向来是国际法的根本原则 ,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问题当然和这个原则密切相关。由于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形成和制定都离不开国家的主权 ,因而很自然地国家主权成为了国际法和国内法关系的基本因素 ,尽管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一、国家主权的辩证法近代的主权概念是由 16世纪的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在其《论共和国》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自此 ,人类历史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国家主权的理论与学说 ,如中央集权制国家主权说 ,人民主权说 ,极端国家主权说以及主权分割论 ,否定主权论等等。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或是视角的偏颇 ,以上的理论均未能…  相似文献   

12.
宪法原则是指在宪法法律体系中作为宪法规则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源的宪法原理和准则.人民主权、权力制约和基本人权作为宪法原则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在我国宪法中,民主集中制、人民利益至上、平等原则与司法独立原则能否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3.
南海问题国际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海诸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我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期菲律宾通过领海基线法试图主张南海的部分主权,此举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违背了国际法原则。本文旨在从国际法角度反驳菲律宾主张南海主权的理由,进而提出应对南海局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乡镇自治的传统,是美国人的‘人民主权’和‘公民自由’原则的根源。” —— 19世纪法国法学家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相似文献   

15.
民主政治主张人民主权思想,即人民是国家唯一的真正主人,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政府是人民权力的代理人、受托者,是人民的仆从。正因为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是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所以政府权力必须为民所使用,政府管理必须坚持人民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产生了一定影响,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削弱论"此起彼伏。本文笔者就此观点进行了理论与现实的分析,并提出此观点的缺陷,最后,笔者从现实的角度考虑,主张在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趋势下,各国不能淡化经济主权观念,而应在维护国家政治独立、坚守经济主权的前提下,对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理解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超 《法学》2021,(3):101-115
当下关于网络空间主权原则适用的论战主要集中于"间接适用论"与"直接适用论"之间。前者弱化主权原则地位,与国际法主流和传统背离,有助长网络霸权之风险,但因自有其论证逻辑,为美英官方所青睐。后者内部也存在相对适用路径与绝对适用路径的分歧。相对适用路径未能充分展现其相对于"间接适用论"的优越性,无法排斥其存在,绝对适用路径目前主要体现于官方政策中,相关理论支撑不足。我国应在绝对适用路径下坚持网络空间主权的直接适用论,同时深入探究网络空间本体,积极研究主权的概念与法理、不正当干涉原则的内涵外延及低烈度网络空间行为的规制,为抢占历史机遇期,提升本国网络实力和发展和平友好的网络空间环境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坚持人民主权和为人民服务的治国原则,于现行宪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以及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了人权的保护和救济。但是,毋庸讳言,目前我国对人权的刑事保护立宪尚  相似文献   

1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坚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主权原则,更重要的是它包括了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的内涵。实践证明,坚持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从根本上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20.
公民投票是指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的立法运作程序,是直接民主的表现形式之一.宪政民主是一种修正了的民主,强调体现多数意志的民主也应受到宪政基本原则之约束.公民投票制度之设计也应与宪政民主的理念相契合人民主权并不是指人民直接行使主权,代议民主与直接民主都是人民主权的表现,但适用的层次有所不同,国家层次的公民投票与地方层次的公民投票应有所不同;公民投票也应遵循权力分立原则,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也应受到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