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充分认识开展“新时期广东人精神”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新时期广东人精神”大讨论活动,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讲话精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委九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措施,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实践。做好这一工作,关系重大,意义深远。一是开展“新时期广  相似文献   

2.
正弘扬和践行"安全优质、兴路强国"新时期铁路精神是今年初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贯彻落实这一重要任务,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弘扬和践行新时期铁路精神的重大意义,正确把握"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深刻内涵,立足岗位积极践行新时期铁路精神,努力为铁路的改革发展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一、新时期铁路精神的形成发展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和铁路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广大铁路职工以建设四化为己任,争当改革建设的火车头,在推动铁路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形成了以改革、奉献、拼搏、争先为主要内涵的新时期火车头精神,以及"安心山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坚定乐观"的巴山精  相似文献   

3.
试论弘扬新时期火车头精神许良池孙璐为加快实现铁路“两个根本性转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铁路运输业,必须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铁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坚持和弘扬新时期的火车头精神。因此,对...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明了抗洪精神的实质以及如何弘扬抗洪精神及其现实意义。认为抗洪精神本质上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传统的集中反映和新的发展。弘扬抗洪精神,就是要弘扬新时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弘扬抗洪精神的现实意义在于:有利于增强党的号召力和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全局现、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5.
王建 《群众》2012,(4):31-32
开栏的话:“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是江苏人民励精图治干事业、锐意进取闯新路、敢于超越创一流的精神升华。为进一步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本刊开设“三创三先在基层”专栏,刊发专题调研、深度观察及理论阐释文章,充分反映和宣传全省各行各业践行“三创三先”精神的宝贵经验和先进典型。引导全省上下将“三...  相似文献   

6.
王有顺 《前进》2013,(4):37-38
红色旅游是我省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西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山西革命老区形成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培育和提升旅游产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习孔繁森精神加强“三严四自”教育胡彩芬孔繁森同志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弘扬孔繁森精神,以孔繁森为榜样,对于全面实施干部队伍建设"三严四自"工程,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时代精神。省委明确提出,全省上下要树立和弘扬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内容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弘扬“三创”精神,是全面实践“三个代表”、全力推进“两个率先”的迫切需要。创业,顾名思义就是开创事业,就是要以开拓性的思维、创造性的劳动建树事业。狭义地讲,创业是组合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性活动。创业的内涵不同于就业。就业者只是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而创业者则是生产要素的组合者。比方说,工人在工厂工作,他穴她雪提供了自己的劳动,是一种就业行为;而工人下岗后自主择业,哪怕是摆摊设点…  相似文献   

9.
新的历史条件下,战斗精神培育是我军推进军事斗争准备的一项重大任务。针对战斗精神培育面临的挑战,要以解决认识问题为起点,在继承优良传统中寻找培育战斗精神的新的“增长点”;通过辩证分析敌我双方的优长,增强官兵敢打必胜的信心;通过严格的训练和管理,提高官兵对实战的适应能力;通过营造“战斗文化”和“战斗环境”,提供战斗精神培育的沃土;依托信息技术,构建培育战斗精神的信息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0.
郭立立 《前沿》2009,(10):130-132
弘扬法治精神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十七大报告的重要精神之 一,本文依次从法治精神的内涵、新时期国防教育的特征入手,重点探讨了国防教育对弘扬法治精神的作用和利用国防教育弘扬法治精神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杨芳 《群众》2013,(6):35-3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内涵的中国精神。“团结拼搏、负重奋进、白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是几代张家港人只争朝夕、敢拼敢抢、勇创大业的精神写照,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历史时期,张家港人在“两个率先”征程中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正凝聚着一股实现壮丽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2.
全面理解和把握"八荣八耻"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军林 《传承》2007,(6):47-49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光辉旗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是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学习贯彻胡锦涛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导刊》2012,(7):38-38
浙江省余姚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弘扬践行“崇文崇德、开明开放、创新创优”的新时期余姚精神为核心,以“做文明崇德佘姚人”为主题,组织开展“文明崇德”理念传播、风尚培育、典型弘扬、精神践行等四大系列活动,着力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广大群众道德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提高对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我党我军革命传统的发源地。江泽民同志在1989年视察井冈山时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继承井冈山的革命传统,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于加强新时期我军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井冈山精神的源头性与新时期军队精神文明建设的继承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的加快,乡镇人大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实际地位和作用日渐提高,作为新时期的乡镇人大干部必须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大力弘扬三种精神。一是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当“实干型”人大干部。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做好工作的需要,也是一种做人的品格。乡镇人大干部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决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进一步坚定“扑下身子干事业、风风火火干人大”的信念,实实在在地学,实实在在地干,努力把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强调“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途径。显然,执政党对自身建设所提出的这一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宣传思想战线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发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全省上下唱响了“两个率先”主旋律,树立和强化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育和弘扬了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内容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宣传思想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积累了新经验,展现了新形象。李源潮同志提出要在全省上下弘扬“三创”精神,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认真学习,坚决贯彻,把弘扬“三创”精神作为我省宣传思想战线服务“两个率先…  相似文献   

19.
郑培民同志是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身居领导岗位 ,心系人民群众 ,始终把“做官先做人 ,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廉洁从政 ,艰苦奋斗 ,尽职尽责 ,鞠躬尽瘁 ,真心诚意地为广大群众谋利益 ,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 ,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 ,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弘扬郑培民精神 ,是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需要 ,是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学习、弘扬郑培民精神 ,关键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郑培民精神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必须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黄钊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按照这一精神,在新的时期,我们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