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是推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行动指南。习近平从政治哲学的高度,把公平正义看作价值观、原则和制度等三者的辩证统一。公平正义首先是价值观,是人们关于公平正义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诉求;其次,作为原则和规范的公平正义就是社会价值平等享有所必须坚持的原则,包括权利平等原则、机会平等原则、规则平等原则;最后,公平正义是制度的正义,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政策以及各种社会经济安排必须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让人民时时刻刻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个人所得税作为最能体现社会公平的税种,其改革必须将"税收公平原则"置于首位。我国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个人所得税法却存在有与税收公平原则相悖的诸多问题,比如,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和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没有体现地区之间的差异,税率的设计没有真正起到调节收入分配和缩小贫富悬殊的要求,信息的不充分、不对称和税收征管技术手段的不到位导致税源流失较为严重,造成税负分布不合理,等等。因此,必须通过改革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式,调整税负结构,完善专项附加扣除,实行差别化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和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优化税收征管模式等手段,才能真正发挥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密尔著作中的自由原则和功利原则的认识颇有分歧,以致出现了"两个密尔"的误读.密尔不仅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也是一个功利主义者,而且是将其哲学基础一以贯之奠基在功利原则之上的自由主义者,他的自由原则与功利原则是相互涵摄的.  相似文献   

4.
三种经典公平正义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西方有两种典型的正义理论,一种是以罗尔斯为代表的以平等为取向的公平的分配正义理论,他要求分配的不平等必须是机会公平平等的结果,又要受差别原则的补偿,使社会较少受惠者获得最大利益.诺齐克是一个以权利为取向的自由主义者,坚决反对罗尔斯具有平等倾向的差别原则及主张扩大国家功能于分配领域的观点,强调在社会经济领域彻底贯彻自由原则,反对推行人为的分配平等,并提出持有正义三原则.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主张分配作为一种权利,直接来源于对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分配是一种现实的经济权利与经济关系,而不是一种抽象的道德权利.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优越并超越于罗尔斯和诺齐克的公平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5.
正一、罗尔斯公平正义观的启示和意义当代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在其名著《正义论》(1971年)中详细地阐发了有关公平正义的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涉及公民的基本自由或权利,其大致意思是国家应该优先保障每一个公民平等地享有尽可能广泛的基本自由或权利;第二个原则所处理的是"基本自由"之外的重要价值(包括收入、财富、机会、权力等)的分配,其大致意思是,分配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制度安排在符合机会公平这一平等原则的前  相似文献   

6.
吴鹏 《理论探索》2020,(4):50-57
建构性正义旨在为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提供一种事实上可行和价值上应该的正义原则,强调以渐进性的方式来推动人类的正义实践和正义追求不断走向更加完善的状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应该走向建构性正义,这种判断的逻辑依据在于:一方面,当代中国的建构性特征及其所面临的公平正义挑战呼唤着一种建构性正义理论;另一方面,学界对正义问题的研究缺乏一种建构性取向,与当代中国的建构性特征发生了"脱嵌"。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凸显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建构性正义的逻辑起点;以"贡献原则"为主体、"平等原则"和"权利原则"为两翼的"协同正义"是建构性正义的基本原则;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为建构性正义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6)
罗尔斯在其著作《正义论》中借助无知之幕的原初状态假设,为我们设计了一套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即"正义原则"。自由、平等和对最少受惠者的关照是罗尔斯的根本议题。可以说,这一原则对于正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国来说仍有许多可取之处,公平正义仍然是现代中国不可忽视的主题原则。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提法都昭示着党和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  相似文献   

8.
王涛 《学理论》2011,(31):39-42
罗尔斯对公平正义两个原则的推导是《正义论》理论部分证明的核心,也是理解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罗尔斯通过两条路线来推导正义原则:其一是对正义原则的概括,其二是从原初状态引出的论证,后者构成了正式的证明。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平正义随着生产方式的变迁而演变,具有阶级性、历史性,相对性,其实质是对现存经济关系的反映;权利平等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特权的思想武器,仅是一种形式平等,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资产阶级权利及其弊端;公平原则按照需要原则(按需分配)、贡献原则(按劳分配)、权利原则(权利平等)排序。米勒认为正义是利益或负担分配问题;需要原则适用于团结的社群、应得原则适用于工具性联合体、平等原则适用于公民身份联合体;米勒偏重于结果正义,但也主张保证程序公平的实现。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思想与米勒的社会情境多元正义理论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也存在着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包容性发展作为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精心凝炼并郑重推出的理论成果和战略思想,蕴含着一种崭新的社会发展价值观,也体现出以人为本、平等参与、权利保障、公平正义等十分丰富的价值理念。包容性发展理念为我国网络监督立法提供了价值基础和行动指南。我国网络监督立法应坚持可行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宽容性原则和正义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的分配正义原则主要包括按贡献分配原则、合理差别原则和补偿性原则。按贡献分配原则要求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按照生产要素的贡献进行分配,其中劳动是生产中的主体性要素,在分配中居于主体地位。合理差别原则要求对按贡献分配进行一定的调节,使人们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限度之内,其中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经济社会需要是合理差别原则的底线,中等收入者占主体是合理差别原则的目标。补偿性原则要求对经济社会转型的代价和政府的政策偏向造成的一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损失进行一定的补偿。三大原则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贯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2.
王春福 《理论探讨》2008,1(2):137-141
改善民生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民生问题更集中地反映在弱势群体身上.弱势群体是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上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公共政策是通过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来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的工具,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善民生需要公共政策更多地关照弱势群体.树立公共政策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构建关照弱势群体的公共政策运行机制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公民权利视角下的分配公平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倩 《学理论》2010,(29):65-66
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目标。收入分配从本质上来说是权利保障问题,收入分配公平正义的调节,实质上是以此为基础的权利公平全面建设要求的表现。因此,只有从理念、制度与政策上,切实保障公民平等权利的实现,才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分配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宁 《学理论》2008,(8):74-75
在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和机制运行中,人们较为关切的是分配制度改革问题。当前,一些高校致力于内部分配体制改革,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在实施分配中产生许多问题。合理运用分配杠杆,发挥校内津贴功能,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以激励理论为指导,根据高校管理实际特点,制定科学的分配激励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分配方案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李丽斯  李富得 《学理论》2012,(16):185-186
公平正义是罗尔斯正义论的主题:其原则是罗尔斯正义论的核心,其制度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基础,其分配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其合作是社会和谐的实现路径,罗尔斯正义论对当代大学生正义观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使大学生得到健康而自由的发展,从而达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理性人乃经济理性与政治理性的有机结合.理性是有限的,既要克服理性的自负.又要防止理性的无知;理性是历史的、演进的.经济理性原则为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政治理性原则为追求社会认同最大化.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补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构成了社会个体行为的两个不同侧面.这一结沦,能够较完整地把握人的本质特征,更好地解释社会生活,指导人们合乎秩序、合乎必然性、目的性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必须重视公平和效率,但两次分配所要追求和实现的公平与效率的内涵不同.分清它们内涵的不同可以使我们看到两次分配公平的原则、手段、价值目标不同;同时两次效率的区分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两次效率在社会发展中的不同作用.这对我们正确有效地处理好两次分配中及其它们之间的公平与效率关系有着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分配正义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我国分配正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一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阐释分配正义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促进分配正义是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的使命遵循。这一重要论述包含着丰富的理论意蕴,彰显了持续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确立了积极遵循三大公平的基本原则,设定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规划相适应的阶段目标。习近平明确提出了分配正义的实践逻辑,即要夯实分配正义的物质基础,完善分配正义的制度建构,增进分配正义的民生福祉,凝聚分配正义的社会共识,规范分配正义的运行秩序。  相似文献   

19.
在分配正义问题上,当代西方主要形成了罗尔斯的"公平的正义"和诺齐克的"持有的正义"两种主张,二者均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共享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思想,从人类解放层面超越和校正了当代西方的分配正义原则,促使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共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李辉 《行政论坛》2008,(5):67-68
比例原则最早出现于英国,在20世纪50年代德国使之完备.从法律思想的角度看,比例原则是正义的表现形式之一.比例原则以人权保障为最高价值追求,强调在达成目的的手段的副作用过大时可放弃目的的追求,是法治国家原则之一.比例原则的适当性、必要性和均衡性揭示了行政权的实质,同时,比例原则体现了行政法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