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校园安全危机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的高校校园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校园安全危机日益凸显,严重威胁高校校园的安全与稳定。文章从探讨校园内涵着手,探讨了高校校园危机的现状,从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等四方面分析了高校校园安全危机的成因,对预防高校校园安全危机有一定的现实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推动国际安全学校认证的学校确能有效降低校园危机的发生,但我国大陆地区至今仍无一所中小学或大学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认证。本文从我国中小学校的安全现状出发,着力探讨国际安全学校的做法,和在认证标准下如何降低校园危机的频发,以推动校园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3.
刘亚光 《法制与社会》2010,(31):162-162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增加,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所以加强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实践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的推动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能力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新世纪以来,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对世界各国政府能力提出了考验。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较弱。具体体现在: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缺失、机制混乱、危机管理的主体不明、政策僵化、决策迟缓以及危机管理的社会保障体系滞后等方面。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快突发公共危机应急立法步伐,建立有效的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健全公共危机管理的保障系统,以提高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董晓倩  钟时 《行政与法》2009,(10):33-35
信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是促进合作、实现公共危机治理的基础。本文在释义公共危机治理中信任涵义的基础上,归纳了信任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功能,分析了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中信任缺失的表现及成因,并结合我国公共危机事件的特征提出了培育公共危机治理中信任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是整个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步,决定着危机管理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各类公共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为了预防危机,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带来的损害,必须构建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本文从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我国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先进经验,探讨了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学校安全的严峻形势和现状,阐述了危机的意义、特性、发展阶段及学校危机的类型.基于危机管理及公共危机管理理论,阐述学校危机管理的基本意义.针对学校危机的特性,通过预案预警、应急响应和风险管理三个阶段探讨了学校危机管理机构的构建方法,期能提升学校危机管理能力,让学生能在学校中平安学习与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花维钊 《法制与社会》2010,(22):205-205
自2008年以来,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在面对一系列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时,中国媒体的成长与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它不仅塑造了公众的价值观念,强化了公众的社会意识,反映和引导了社会舆论导向,同时它的传播效果也直接影响到政府的管理能力和绩效,尤其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媒体在应对公共危机中该如何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9.
彭涛 《法制与社会》2014,(9):191-192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都在面对公共危机的挑战。我国是一个危机频发的国家,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预警机制的滞后使得我们面对公共危机时常处在被动状态,加大了危机带来的不良后果。公共危机预警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首要环节,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它的可行性会直接决定整个危机管理过程的顺利实施,可以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或将危机损失降到最小。因此建立科学、高校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主要从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概念入手,探讨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及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保卫处作为高校安全工作的主管部门,在学校危机管理工作中承担着危机预防和处置的重要职责,保卫处只有完善校园危机防控体系,才能在突发性事件来临时保持冷静,理智分析原因,避免带来重大损害。长远来说,建立完善完整的高校危机防控体系是必须的,保卫处应当依据安全保卫工作的特点及校园危机的特征,更新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保卫工作组织领导体制,贯彻群防群治的原则,建立起多方联动、密切配合的校园危机预防处置体系;同时以上级主管部门为主导,政府部门和公安机关为核心,加强校园人防、物防、技防的科学防控体系建设,才能为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的顺利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
把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纳入法制轨道是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的关键环节。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然后从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的现状出发,进一步分析了目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应急卫生法制建设、提高公共危机管理法制水平的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张满生 《政法学刊》2005,22(4):94-96
劫持人质是校园恐怖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生命至上和心理帮助是教育管理者应对危机情境的基本模式和策略。教育管理者有必要将危机管理作为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分阶段地构筑起新型的校园危机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公共危机的公共性决定了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主体地位。我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公共危机事件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政府的价值取向、能力以及制度等方面均存在较多问题,从而极大地制约了管理的有效实施。本文就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使得各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增加。如何防范、控制危机,提升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5·12汶川地震的案例分析,发掘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长处与软肋,提出提升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途径,进一步打造出全新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对危机管理中公民参与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已初步建成,但危机管理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公众等社会力量参与不足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基于公民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推进我国公共管理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力量。本文首先阐述了公民参与危机管理的意义,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危机管理中公民参与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提出了促进我国公民参与危机管理的几点建议:开展公共危机的社会演习,提升公民的危机意识;建立社会应急网络,完善社会动员机制;转变政府管理观念,畅通公民参与机制;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保障信息公开;提升公共精神,培育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6.
聂晴 《行政与法》2007,(1):17-19
本文结合公共危机管理的实践,探讨了行政指导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运用的必要性,阐述了在公共危机管理中采用行政指导措施的法理基础是行政应急性原则,并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出现。具有普遍性、突发性、复杂性、难以预测性及全球性特征的社会风险,时刻在考验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力。在风险社会视野下,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临许多困境和挑战。政府必须通过建立危机管理预警机制;建立全面危机管理体系;建立公开透明的危机信息管理机制;建立全球性的危机治理模式等措施来提升政府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层政府是离公共危机事件最近、到达危机现场最快、避免危机造成的损失最小的一级组织。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程度直接反映危机事件的处理水平。目前,我国基层政府基本上构建了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但从处置危机事件的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基层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上还缺少理论指导,健全的预警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危机处理人员还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训练。因此,进一步完善危机预警机制,增加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投入力度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严琦华 《法律科学》2009,27(1):92-102
公共危机管理与处置既是现代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也是法治社会研究的时代课题。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其实践模式就是公共部门管理特别是政府管理中出现的一次重大突破或一次深刻的变化,体现了公共管理方式的根本性、方向性的调整。正处于社会转型过程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与处置的现状,应当从战略决策的切入到战术模式的现实需要,通过公共危机处置的变革来拓展战术模式的范围,确定公共危机处置原则,建构技术与战术有机结合的公共危机处置模式,重塑公共危机处置程序,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与处置配套制度,以实现公共危机管理与处置内在和外在关系的平衡,并推动其公法体系和理论体系从以强制性行政管理为主旨的传统模式向以战略决策的切入到战术模式为核心的现代模式的积极转变。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共危机是指由于发生不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而对城市系统中的生命财产和物质财富造成损失和重大危害的自然和社会事件。“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将进入加速阶段,同时也进入公共危机的高发期,因此,要努力提高城市公共危机总体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