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过程中,以“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干部特殊风、强迫命令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的泛滥,给全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工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连续下降。  相似文献   

2.
1960年至1962年是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产生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运动错误,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农业连年发生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的损失。工业原料不足,企业无法继续生产,粮食缺乏,物价上涨,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困难。黑龙江省委带领各级党政干部,同全省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心协力,战胜了历史上罕见的“三年自然灾害”,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在“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中曾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调整。第一次出现在1958年至1960年。1958年以来,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加上天灾和当时苏联政府背信弃义,使国民经济主要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建设发生了严重困难,人民生活大幅度下降。1961年党的八届九中全会认真地分析了经济形势,正式通  相似文献   

4.
1958年,在全国“万马奔腾”的形势下,广东也迅速掀起“大跃进”高潮。由于“大跃进”和1959年冬到1960年的“反右倾”的错误,加上特大自然灾害,广东和全国一样,国民经济在1959年至1961年出现了严重的困难:一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二是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产量急剧下降,全省粮食非常困难,一些地区出现了水肿病和饿死人畜的非正常死亡现象;三是基建规模过大,投资效益差;四是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局面,充分暴露了“大跃进”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后果。1960年9月,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简称《十二条》),集中精力解决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失调及农业战线上的严重问题。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共产风”要进行全面算帐兑现的指示,中共广东省委于1960年10月,召开潮安、新会、中山等8个县的县委第一书记座谈会,总结“大跃进”以来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作出在9个县开展“以纠正共产风为中心”的整风整社的试点工作。11月,省委召开的区党委、地委第一书记(扩大)会议决定,在今年  相似文献   

5.
1958年至1960年间,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大跃进”。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大跃进”运动的严重后果,让刘少奇痛心疾首,他开始反思这场运动,提出了许多切中时弊的意见和观点,尽力纠正“左倾”错误路线造成的损失,为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恢复作出了重大努力。  相似文献   

6.
浅论"三农"问题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秋云 《学习论坛》2002,(11):31-32
我国的“三农”问题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势必会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要深刻认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三农”问题,从而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初期,安徽农村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群众生产情绪低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群众生活极为困难。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人民群众强烈要求改变生产上的大呼隆、分配上的“一平二调”,要求加强生产责任制,真正掌握自主权。安徽省  相似文献   

8.
1958年是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跃进”之年,大炼钢铁是这年“大跃进”运动的显著的特征。1958年的全民大炼钢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成为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困难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9.
60年代的国民经济调整,是中国共产党于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第一次经济大调整。这次调整,扭转了国民经济严重的困难局面,对“左”的错误进行部分纠正,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积累了富贵的经验。刘少奇在这次国民经济调整中,勇挑重担,勤于思考,敢于纠错,大胆探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深入调查,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处理急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撕毁合同,使我国国民经济从1959年起发生困难,到1960年(大跃进的最后一年),我国的经济已陷入极度困难境地。主要农牧产品大幅度减产,出现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危机;生产性基本建设规模膨胀,工业内部比例严重失调;财政收不抵  相似文献   

10.
在十年动乱的日子里,“四人帮”为了达到篡党夺权的目的,到处煽动无政府主义和资产阶级派性,打着“抓革命、促生产”的旗号,到处大搞停工停产,使我国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当时破坏最为严重的是铁路,这一国民经济大动脉几乎陷于瘫痪。其次是钢铁工业,特别是一些大中型骨干企业,如鞍钢、武钢、包钢、攀钢等,均处于严重危急之中。国家急需的钢材  相似文献   

11.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处理劳资关系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黎黎  任军利 《求实》2007,6(2):28-31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面临着国民经济严重衰退和全面萎缩的严峻形势。国民经济能否迅速地恢复和发展,严重的经济困难能否尽快解决,成为新生政权能否维持和巩固的根本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实行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对现阶段中国的劳资关系的处理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66年,正当我国胜利完成调整经济的任务,克服了国民经济中严重的困难,开始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使得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在建设中受到严重阻碍.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我国“五年计划”的名称经历了由“国民经济计划”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三次改动,其改动都有深刻的背景。由“国民经济计划”转变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改动就蕴涵了丰富的历史内容。  相似文献   

14.
经济调整     
《湘潮》1992,(4)
主要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我国60年代初形成了连续3年的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湖南也同样如此,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面对严峻的形势,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月21日至27日,省委召开全省工作会议,研究贯彻“八字”方针问题,从此开始了全省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一、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简称农业60条),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充实和加强农业。调整公社体  相似文献   

15.
在招商引资的实践中,由于一些政府兼“导演”和“演员”于一身,主体发生错位。特别是由于招商引资的目标和手段发生严重偏差,工作中落下诸多“败笔”。不少地方的招商引资工作误入歧途,不但损害了政府形象,加大了政府的信用风险,如果不尽早矫正招商引资中被一些政府扭曲的行为,我国的招商引资工作乃至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讲话》中指出:“在总体上自觉实行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可是,由于在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没有重视这一点,致使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失调的境地,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调整。为了帮助同志们加深理解党的治理整顿和深化  相似文献   

17.
历时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周恩来在这场内乱中以“我不入虎穴,谁入虎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献身精神,维护党的团结,维系国民经济的运转,使国民经济仍然取得一定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就。”①周恩来在“文革”期间指导经济工作的主要思想和做法是:一、强调既要革命,又要生产,经济基础不能乱,生产绝不能停  “抓革命,促生产”,是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提出的一个口号。从…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能否发展,是关系到我国八亿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但是,长时期以来,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对集体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缺乏正确认识,把集体经济当成“半社会主义所有制”,致使一些地方随心所欲地搞“扩社并队”、“穷过渡”、“一平二调”,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尽快地把农业搞上去,必须正确认识农村集体经  相似文献   

19.
睢城 《世纪风采》2011,(12):10-15
1959年至1961年,我国经历了一个“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其困难的严重程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为了克服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当时,作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邓小平,为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58年至1960年的“大跃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的、带有全局性的失误。山东的“大跃进”同全国一样,使山东的国民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的挫折。记述山东“大跃进”运动的历史进程,分析其危害,总结经验教训,对开创山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