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闭会期间,对于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反映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对本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人大常委会如何受理?这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日常监督工作问题,现行法律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正>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这是宪法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基本职权。现在,这一规定的实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领导权和人大常委会决定权的关系问题,仍然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值得认真探讨予以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肤浅认识。一、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地方人大常委会决定权的行使。宪法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权,是由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  相似文献   

3.
2005年,审计署对20个省(区、市)地方预算进行了抽查,发现中央预算编入地方预算有3444亿元,约占中央实际转移支付7733亿元的44%,也就是说中央转移支付有一半以上没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完全脱离了人大的监督,有的甚至脱离了政府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正> 所谓个案司法监督,即地方人大常委会通过对司法机关办理的部分具体案件的检查及对个别具体案件的典型剖析,以此从个别到一般,发现整个司法机关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是地方人大常委会近(?)来在深化司法监督工作初步尝试并初获成效的一种监督形式。在此,我们有必要结合这种司法监督形式实际远用的情况,对其法律依据、实施效果及基本原则作一探析。一、个案司法监督的法律法规依据 (一)法律依据 1.宪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本级人民政  相似文献   

5.
关于上一届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何时终止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以选举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即终止行使职权为宜。首先是实际性。按照地方组织法规定的“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也就是在新一届的人大常委会还没有选举出时,由上一届的大常委会负责代表大会的召开,既符合人大工作的实际,又适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和人大实际工作者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即把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概括为“四权”: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人事任免权。人们围绕“四权”开展实践活动与理论探讨,这对我国人大制度建设是完全必要的、非常有益的,应当持续、深入地进行下去。然而,笔者深切感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会议制度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这个课题之下,至少有两个分支:一个是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下称“大会”)问题;一个是常务委员会会议(下称“会议”)问题。为了论述集中,本文专门探讨“会议”问题,并主要探讨县级以上地方人大的“会议”…  相似文献   

7.
试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调查委员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对有关问题进行调查。这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机关代表人民行使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地方政权机关在县以上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大常委会),这是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地方组织法对我国地方政权制度的新规定,是健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措施。认真总结经验,健全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政权建设中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对有关问题进行调查。这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有关单位及部门行使监督权的一项重要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不断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必要对与此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以为,对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在人代会上进行满意度测评与法无据. 地方组织法第八条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15项职权范围已经做出明确规定,并没有人代会可以对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的规定,其他法律法规也没有类似规定.  相似文献   

11.
如何发挥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推进基层民主和法制建设?这是摆在地方人大面前的新课题,也是关系到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大问题。本文试就建立、健全乡镇人大主席团机构问题,作如下探讨。(一) 目前,乡镇一级的人大工作是地方人大工作中相当薄弱的一个环节。尽管有些地方对此作了积极的探索,但对乡镇人大主席团机构设置问题在理论上还没有新的突破,在法律上还没有做出新的规定。据我们了解,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实行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立法原则。但在实际立法活动中,地方立法侵权、越权、争权以及立法冲突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我国法制建设,这迫切需要理论上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地方立法活动中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规范地方立法活动的解决方案,以期对地方立法权的正确行使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安局大楼有我们司机的一半”,就不少司机对一些地方交警“以罚代管”进行的这种揄揶,公安部交管局局长杨钧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有些地方确实存在“以罚代管”的问题,或者说有些地方存在用目标管理的方法确定罚款数额问题,对此公安部和各地公安机关都三令五申予以严禁。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地方坚决实行收支两条线,全部收费罚款都要上交财政,这被视为杜绝“以罚代管”的一个重要的制度保证。这里说的“收支两条线”,意思是指交通管理执法无论收取了多少罚款,都与执法过程中需要花多少钱没有关系,“罚款多少和本部门、本系统没有直…  相似文献   

14.
<正>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是各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性法规,是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怎样制定好自治条例,是一项难度较大的任务。我国现有141个民族自治地方,现仅颁布了13个自治条例。有的酝酿了五、六年之久,修改了十多遍还没有定稿。这是因为涉及到一些难以统一认识的立法原则问题。现就其中几个重要问题,略谈个人的探讨性意见,错误之处,希法学界专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15.
<正>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专章27个条款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它是这个法的主要组成部分。自治机关的自治权问题,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因为有了这个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才是真正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关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的规定,保障了自治机关自主地管理地方经济和文化教育等事业的权利,保障了自治地方各少数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这对于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和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对于自治机关自治权的归属问题,在一些从事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6.
陈燕 《法制与社会》2010,(31):164-165
从环境建构主义视角可以发现,农村环境问题并没有被成功建构出来。环保局的不作为使得农村工业污染缺乏科学权威的支持和证实;媒体监督的失灵使得预期中的环境问题没有受到广泛关注;地方政府与污染企业对经济的片面追求从反面验证了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缺乏可见的经济刺激;此外,农村科学普及者以及农村环境问题制度化的赞助者更是稀缺。农村环境问题没有被建构出来,从根本上注定了农民环境抗争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地方立法权限的几个问题及建议党金营,王新民进一步明确地方立法权限,对于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主动地开展地方立法工作,使地方立法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很好...  相似文献   

18.
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是以批评和建议为主要方式的监督。目前,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章程中还没有明确规范的监督机制,从中央到地方组织都没有设置监督检查机构,这是参政党建设应亟待完善之处。要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结合民主党派自身的实际,充分发扬党派内部民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完善方案,以期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论合议庭职能的强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审判主体制度的改革 ,是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强化合议庭的职能有关审判主体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作为审判方式改革的一项基本任务 ,强化合议庭职能的问题已提出多年 ,但司法实践中 ,这一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在一些地方 ,合议庭的职权被非法剥夺 ;有的地方 ,合议庭的职权受到庭长、院长、庭务会、审判委员会的严重挤压 ;有的地方合议庭的职能曾一度得到强化 ,但不久又被削弱。因此 ,有必要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入论证 ,从操作层面进行深入的对策研讨 ,才能使这一至关重要的改变措施落到实处。强化合议庭职能的根据及必要性首先 ,强化…  相似文献   

20.
《法学》1986,(10)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是我国地方政权体制上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我国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的具体体现。经过六年多的实践,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建设,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仅就地方人大常委会工作中存在的行政痕迹及其原因和如何消除这一痕迹的途径等,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