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南省洛阳某大学法学老师吴公民,从2009年1月起开始以一已之身着手草拟《电瓶修复市场规范(征求意见稿)》,为此他还专门开了一家电瓶维修店,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走访和反复修改后,终于于近日完稿。(2010年第2期《浙江人大》)  相似文献   

2.
赵雄燕 《乡音》2012,(5):20
电动自行车和电瓶三轮车作为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因其价格便宜、购买方便,已成为许多人出行的交通工具。但随之而来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且呈现明显上升的态势,已成为交通事故的新"杀手"。建议:1.相关部门尽快完善电动自行车和电瓶三轮车使用的相关法规,如电动自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以公民为基点对公民与国家之间关系做总体概括。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成绩的取得不能淹没问题的存在。近年来不断发生的突发群体性事件以及各类社会问题的产生显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社会排斥、消极公民、政治冷漠等与公民意识相关的问题。按照公民意识的经典理论,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关系的扭曲与不和谐。对此,只有以协调社会生活各领域关系为基点,采取相应措施使市场领域、国家领域和公共领域和谐共处,才能构建良好的公民意识现状,为提高政府的综合治理水平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剑  罗杰雄  胡诚 《人民公安》2006,(24):28-30
2006年10月.一个以盗窃电力、通信设施为主的盗窃团伙被湖北省武穴警方摧毁。警方共破获盗窃电力设施案80余起、盗窃通信基站设施案8起、盗窃农产品和汽车电瓶案件100余起。  相似文献   

5.
论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市场经济造就公民社会:市场经济加速同质性、整体性社会的解体,促进社会阶层的分化;为公民社会契约文化的生成提供土壤;激活人们的物质利益欲求,并为其提供空间和机会;强化公民社会的自主性品格;造就公民社会的主体。公民社会反作用于市场经济:公民社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蕴藏巨大的就业潜力;规范行业行为和稳定经济秩序;推动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反对和规约"市场偶像化"。  相似文献   

6.
科技新闻     
警用双人自行车亮相温州2005年8月19日,温州市鹿城区公安分局江滨派出所两名巡防队员使用警用双人自行车在辖区巡逻。据该所陈所长介绍,这辆警用双人自行车是他们自己购买普通双人自行车自行设计、加装了警灯、电瓶改  相似文献   

7.
<正>2012年1月号,首推重庆年度人大工作十大新闻亮点回顾,得到全市各级人大好评并渐成品牌。2012年第1期《公民导刊》首次推出《2011,重庆人大年度报告》,通过梳理一年中的报道内容,评选出了《公民导刊》2011年的重庆市人大工作十大新闻事件和区县人大工作十大亮点。此后,每年《公民导刊》第一期的全市人大工作十大新闻亮点评选成为公民报刊社的常规动作,也逐渐成为《公民导刊》的品牌栏目。通过盘点一年的工作,既记住历史,更为继续前行凝聚动力。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公民导刊》:人大代表的精神食粮这段时间以来,我们镇在订阅明年的报刊中,《公民报》和《公民导刊》是最受人大代表和读者欢迎的报刊。尤其是《公民导刊》,全镇在2007年订阅的基础上,2008年订阅份数翻了一番。基层人大代表和群众普遍反映:市人大一报  相似文献   

9.
探讨确立公民科学素质测评问卷内容设置的原则,首先应该明确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目的。无论美国的2061计划,还是我国的2049行动计划都是着眼于几十年后达到所有公民具备科学素质这一长远目标。毋庸置疑,所谓所有公民具备科学素质中的科学素质是最基本的素质,因而应该在同时也必须在每一个公民未成年  相似文献   

10.
公民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在吉林省已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了。而为进一步规范这一项工作,9月26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吉林省公民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公民旁听提供了新的法律平台。早在2000年5月26日,吉林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就审议通过了《吉林省公民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办法(试行)》。实施8年来,对于激发全省广大公民的政治热情,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增强全社会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人大意识,  相似文献   

11.
易赛键 《人民政坛》2012,(11):15-16
82宪法实施30年来,历经四次修改,在保障和维护公民各项基本权利的同时,也改变着公民的生活方式。因为宪法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又为了优良的生活而存在。宪法要求国家尊重公民个人的生活方式,也要求国家关心公民的全面发展。宪法所反映的生活方式其实是一种理性的生活方式、个体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自由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公民导刊》呈现的正是既立足人大、又辐射"公民"的辽远视野,在传播民主、法治常识的同时,也致力于公民意识的熏陶,为实现公民权利鼓与呼。似水光阴在不经意间冲刷过岁月的河床,转眼间,《公民导刊》已走过200期历程。其间经历的十六年时光,对于国家历史或许只是短短一瞬,但对一本高擎公民之旗的杂志及其参与者而言,却收藏着可贵的理想情怀,也浓缩了难忘的个体记忆。回首与《公民导刊》结缘,始于2003年9月。其时,在广西北海一次人大新闻业务培训班上,我有幸结识时任《公民导刊》常务副  相似文献   

13.
《人民政坛》2009,(6):43-43
蒋传光在《求是学刊》2009年第1期载文《公民社会与社会转型中法治秩序的构建——以公民责任意识为视角》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是政治国家成员的一种资格,具有独立、自由、平等人格,在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中享有充分的权利。公民责任是公民基于选择的自由以及由此承担的有利或不利的后果。公民责任意识表现为人们对“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和理性自觉,其前提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徐波 《公民导刊》2009,(2):56-56
读罢全新改版的《公民导刊》2009年第一期,禁不住为刊物成功改版叫好! 2009年第一期是《公民导刊》发行以来的第121期,也即是刊物在经过十年的艰辛,取得不菲成绩之后,跨入新一年的第一期。  相似文献   

15.
闫海 《民主与法制》2010,(Z1):144-146
表达自由是被视为民主社会中公民第一权利,主要包括公民的言论自由和新闻媒体的新闻出版自由。传统的思想市场理论认为,让思想之间进行完全竞争,就可以达成自我实现、发现真理、健全民主和促进变革的价值。大众传媒的发展改变思想市场结构,也导致思想市场的失灵。为保障言论自由的实现,必须赋予公民以接近和使用媒体的权利,以有效制约媒体滥用新闻出版自由。媒体近用权是一项积极权利,需要借助政府对媒体的结构规制和行为规制才能实现。互联网的发展带给表达自由的不全是福音,诸如数字鸿沟、信息过滤等都构成对媒体近用权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坛》2011,(4):35-35
关保英在《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1期载文《公民法律素质的测评指标研究》认为,衡量法治国家的最高标准是一国公民法律素质的整体情况。公民法律素质的测评指标是指对一国公民认知法律、运用法律、遵守法律、信仰法律等心理机制和行为机制进行综合考察和把握的整套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7.
邀请公民旁听人代会和常委会会议,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一种有益探索和有效形式。1985年8月,山东潍坊市人大常委会邀请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这是公民旁听活动在地方人大的最早实践。  相似文献   

18.
谁来保护公民隐私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福建厦门一台资企业女工在公司办公楼如厕时,意外发现马桶后安装了用于偷拍的针孔摄像机。这件事引起了国内许多媒体的广泛关注,公民隐私权一时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也引发了人们对公民隐私权问题的深入思考。 不容忽视的隐私权案件 据有关部门统计,自2000年至今,我国立案审理涉及到公民隐私权或与公民隐私权有关的案件呈快速上升势头,2002年比2000年增长186%。有专家分析认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中国人大制度建设新举措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 ,即新一届人大开展工作一年来 ,公民旁听、设立助理、就职宣誓和代表辞职四项制度的启动 ,给人大工作带来了新的气象 ,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掀起人大的“盖头”来2 0 0 3年 ,公民旁听在北京、河北等 2 0多个省级人大会议或人大常委会会议中推开 ,市、县级人大的公民旁听也越来越普遍。有人把公民旁听誉为完善人大制度的一个“亮点”。缕缕阳光洒向高悬国徽的会议室 ,“红盖头”被缓缓掀起 ,人大会议日趋“透明”和公开。1985年 8月 ,公民旁听始于山东潍坊市 ;1998年制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规定全体会议设置旁…  相似文献   

20.
在瑞士,最为普遍采用的直接民主形式是公民倡议和公民复决。公民倡议权是公民主动创制、修改或取消某些法案权利。在瑞士,无论是政党、团体或公民,如要求修宪、在联邦宪法中增加新的条款、提出新的宪法文本,或就某事制定法律,可发起全国性的公民倡议。从倡议发起之日开始,18个月内若征得10万人签名,则可向联邦办公厅递交公民倡议,联邦政府有义务受理提案,并在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