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唐其宝 《法制与经济》2008,(22):62-63,67
我国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试用期限、劳动报酬、解除条件等方面都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用人单位不能与劳动者订立单独的试用期,劳动合同中如果约定试用期,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关系,有关试用期的条款不能违反劳动合同法的强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2.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因处于试用期内而产生的劳动争议已经越来越多。本文对2008年1月1日生效的《劳动合同法》涉及试用期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比较了修改后的劳动合同的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试用期限、劳动报酬、解除条件等方面都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用人单位不能与劳动者订立单独的试用期,劳动合同中如果约定试用期,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关系,有关试用期的条款不能违反劳动合同法的强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4.
劳动试用期是企业与员工相互考察、了解和熟悉的劳动用工过程,但在实践中用人单位往往违反法律法规有关劳动合同试用期的规定。劳动试用期违法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理解歧义,认识错误、劳动者对法律知之甚少、用人单位的强势地位、监督不力、利益驱动、维权成本过高等。我们应当设法防范劳动试用期违法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一些用人单位或者雇主利用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人工成本低廉、干活卖力、解约条件比较宽松等特点,专门使用试用期的劳动者,如通过单方意思表示随意延长试用期、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约定两次以上的试用期、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相同、压低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标准等几种方法,达到压榨劳动者的目的。因为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更应该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6.
侯炜 《法制与社会》2012,(19):27-28
劳动合同试用期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一项制度,研究该项制度,对完善劳动合同法、探索与试用期制度相关的深层次法律问题、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构建社会和谐劳动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媛  王倩兮 《当代法学》2011,(6):113-117
试用期规则是劳动合同约定条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用人单位经常滥用试用期的规定,例如延长试用期的期限、约定不止一个试用期、压低试用期劳动者工资、在试用期结束后解除劳动合同等等做法,严重的侵害了劳动者的劳动权和依法取得劳动报酬权以及其他合法权益,这是严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违背劳动法公平法益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有严格的界定,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用人单位利用见习期、学徒期等其他方式代替试用期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试用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劳动合同试用期是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可以特殊约定的内容之一。未经协商或者没有证据证明形成合意的 ,不能认定存在试用期。试用期是劳动合同期限的一个组成部分 ,用人单位单独与劳动者订立试用期合同是违反劳动法规定的。试用期劳动报酬应当遵守当事人双方的约定 ,但该约定不能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定标准。  相似文献   

9.
试用期制度研究——兼评《劳动合同法》第19、20、21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用期制度是劳动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实践中,由于对于试用期的种种误解,导致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条款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案件比比皆是。《劳动合同法》在第19、20、21条对试用期条款的期限、试用对象、试用期工资以及试用期解除权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本文详细分析了以上三个条款的内涵以及适用。  相似文献   

10.
事关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劳动合同法》已经实施大半年,这部法律对保护劳动者权益,规范用工制度,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被称为处理劳动纠纷的"宪法"。但是对《劳动合同法》的争议却越来越强烈,已经由一个法律问题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在全社会中形成了两种绝然对立的评价。本文以试用期为视角,旨在探讨《劳动合同法》对我们劳动关系的影响,就相关不足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闫平平 《法制与社会》2012,(26):242-243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规定从原来劳动法规定的仅三条扩展到八条,可见国家立法对其的高度重视.劳动合同法试用期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加深了解、建立互信的桥梁,是劳动合同步入正轨的序曲,是劳动合同顺利履行的探照灯,正是基于此,才使得它成为诸位学者凝思的焦点,甚至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然而,试用期的与正式劳动合同期的关系如何,其到底要“试”什么,试用期从何时开始,是否可以延长,劳动者应怎样合理的运用劳动合同试用期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带着这些问题,本文从法律条文出发,作者对上述问题作了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劳动法》的贯彻实施,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将会大幅度上升。笔者结合律师办案实践,拟就涉及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产生原因、预防和避免对策等问题,略作一些初步探讨。一、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劳动争议案件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诉讼。诉讼的主体是特定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主要表现为用人单位没有严格依照劳动法的规定,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致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产生争议。主要特点有;1、劳动者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原告身份提起诉讼的多。由于我…  相似文献   

13.
劳动法为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做了基本均衡的规定,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依第24条协议解除;用人单位依第25条、劳动者依第32条可以随时通知对方解除;用人单位依第26条、27条、劳动者依第31条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解除。比较以上规定,应当说劳动法充分考虑了劳动者弱者的地位,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要求比较宽松,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则须符合法定的情形。如劳动者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无任何限制,用人单位若解除与试用期内的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应当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最为明显的是只要依…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政府重视民生的建设以及普法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普遍提高,劳动争议案件也随之攀升,在这其中确定劳动关系方面的诉求成为劳动争议案件的重要基础环节,如何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需要正确的适用法律。本文便是从劳动者劳动关系入手,分析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现实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以至真正在处理确定劳动关系案件中体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试用期是劳动合同当事人为了相互了解对方的情况而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特定期限。试用期是一个劳动者能否成功录用的考察期,是劳动合同的先行执行部分,是构成劳动合同的重要构成要件。本文结合劳动法规和实际情况对试用期的期限,解除权的行使,工伤保险等公众关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我国现行的劳动合同法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广大劳动者发生试用期劳动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以便更好的维护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16.
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对新招收的劳动者思想品德、劳动态度、实际工作能力、身体等情况进行进一步考察的时间期限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条款,如果双方没有事先约定,用人单位就不能以试用期为由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7.
中俄劳动法关于试用期制度的规定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两国市场劳动关系建立有相似之处,两国关于试用期立法也存有共同点,如肯定试用期、协商为主、公平对待等。此外,两国立法在试用期期限及例外条款设置上俄罗斯的立法更有利于劳动者,我国未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应适当吸收俄罗斯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的试用期是指在劳动合同的期限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考察期限,它是整个劳动合同的组成部分。但是,时下有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以“试用”为由在“试用期”上玩花招。他们在劳动合同内任意延长试用期或者多次确定试用期,或者先“试用”后签订劳动合同。目的是便于随时能够解聘劳动者,达到低成本轮换使用劳动力的目的。这种“试用期”陷阱不仅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秩序。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制度体现为"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但在劳动争议诉讼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社会及法律地位上不平等性,对我国劳动争议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提出了特殊要求。本文拟就我国现行法律性文件对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的特别规定作简要归纳与分析,思考在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企业方)之间所发生的劳动争议诉讼亦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劳动争议诉讼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很多,本文仅就劳动争议诉讼的举证责任略陈管见。一、劳动争议举证责任分担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