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5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是针对我国新形势下反暴恐任务的顶层设计,其中公安机关反恐部门警务机制对反暴恐整体效能影响重大。当前,四川公安警务运行机制存在扁平化指挥体系尚未建立、反暴恐武力快速调动不力,人员、情报、物资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在公安改革背景下,以警务运行机制改革创新为切入点,缩减警务管理层级、注重反恐实战演习演练、加强反恐应急综合体系建设,构建反暴恐网格化防控体系,不断提升公安机关防范、应对、处置暴恐事件的效能,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监狱面临的暴恐行为主要表现为:狱外暴恐人员劫狱、暴恐人员狱内闹事、暴恐头目狱内指挥犯罪等形式。就目前来看,监狱在反暴恐的机制、队伍、理念、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监狱应注重联合、科学布点、强化激励来完善反暴恐机制;监狱应组建机构、分类培训来建强反暴恐队伍;监狱应树立"反暴恐重在预防"的理念,警察在反暴恐行动中要坚守"21英尺法则",注重现代科技智能反恐。  相似文献   

3.
城市反恐警务是伴随着城市恐怖主义的滋生蔓延而兴起的一种警务模式。西方国家的城市反恐警务具有重视信息情报收集与共享、强调反恐力量之合作、工作形式灵活和非常规等特点。可从建立完善的公安反恐情报体系、强化对涉恐人员的属地管控、合成警种力量开展专案侦查及提高公安机关反恐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着力,构建本土化的城市反恐警务机制。  相似文献   

4.
地铁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封闭性、影响连带性、运行全线性以及运营开放性的特点,成为了暴恐团伙或个人极具吸引力的袭击目标之一。智慧警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将智慧警务建设与地铁反暴恐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智慧治理的角度对地铁暴恐事件展开探讨研究,实现"共享,协同,服务,实时"的应对警务模式。  相似文献   

5.
警察权来源于国家与人民,担负维护国家和民众安全之责。为了维护公民的私权利,需要合理限制警察权,使警察权在最小侵犯公民私权利的状态下运行。针对当前我国暴恐事件高发、维稳形势严峻的局面,又需要强有力的警察权对社会进行有效管控,由此,警察权一度陷入面对私权时的强大与面对暴恐时的弱小并存的悖论。积极寻求警察权在反恐维稳形势下的正确行使与有效规制的合理状态,不仅要尽快落实《反恐怖主义法》,加强反暴恐形势下的警察权,同时,还要合理规制警察权,压缩暴恐活动的土壤和空间。  相似文献   

6.
当前,孟加拉国的反恐局势不断恶化,以暴力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恐怖袭击事件频发,具有恐袭者低龄化、恐袭诱因贫困主导、网络恐怖主义深度演化、宗教极端思想不断蔓延等特征和趋势。为了打击国内恐怖主义,孟加拉国采取的反恐行动策略包括:制定修订反恐法律,成立反恐部门,确立反恐为第一要义;重视反恐情报收集,开展全球反恐合作;发动宗教领袖和群众参与反恐活动。孟加拉国反恐实践对我国反恐工作的启示意义主要体现在:完善反恐法律法规体系;坚持情报主导,由反恐处置转变为反恐与防恐并重;变革反恐模式,由精英反恐转向全民反恐;加强国际反恐合作,由反恐本土经验走向多元合作。  相似文献   

7.
反恐视域下国际警务合作人才培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恐怖主义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跨国警务合作与恐怖主义作战成为国际社会警务合作的共同呼声。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反恐人才的主阵地,要积极探索反恐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明确反恐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引进与培养双语人才,完善反恐国际警务合作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适应国际反恐警务合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当前,暴恐活动具有暴恐分子的串联性、随机性二元发展趋势、新媒体对犯罪信息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双方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两国加强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和极端主义方面的合作机制,强化上合组织的引导核心作用,积极推进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区域警务合作建设,完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起一个多元多层、务实高效的打击恐怖主义活动的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9.
暴恐事件破坏的是祖国统一、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群防群治是一项群众性、互助性自防自治活动,在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所在地区或单位治安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公共场所反恐防恐公安专门力量非常重要,但群众对暴恐事件的认识、日常的防范和一旦发生暴恐时自身采取的一些积极措施也十分关键。因此,在暴恐事件中,积极发挥群防群治作用是调动群众参与反恐防恐迫在眉睫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西北边境反恐力度和成效的进一步显现,暴恐势力开始采取迁徙式恐怖活动策略,导致我国内陆地区在反恐战略中的重要性凸显。C市是大型内陆城市的典型,其存在的反恐警力资源布局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当前反恐警力资源布局存在分布平面化、功能预设单一化和布局常态化的问题,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警力资源布局体系具有必要性。要深入认识警力资源的概念和内涵,根据城市自身特点打造警力资源布局的立体框架,合理调整和优化警力资源布局,通过重新建构城市恐怖主义犯罪防控的警力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内陆城市防控暴恐犯罪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