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进行专业思政教育,是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重要抓手。《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课程作为公安技术类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独立实验课,理应承担其应有的育人功能。基于课程属性与学情分析,公安专业实验课程可通过转变师生"教"与"学"理念、提升专业教师思政教育能力、树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巧妙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及完善课程考核评价等路径融入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公安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实施课程思政是公安院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以《危险物品管理》课程为例,梳理、筛选、优化课程内容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凝练出系列思政主题单元,形成"警察职业素养"育人主题。以育人主题为主线,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公安专业教育内容中,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全方位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关课程思政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涉及专业类的课程思政研究尚不多见。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得益彰,真正发挥协同育人效用,以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例,可着眼于师德师风、政治导向、核心价值、职业素养与创新精神等五大课程思政建设基本要素,针对行政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思政主要任务,通过加强专业教师思政能力建设,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等,实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并为高校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4.
"插画设计"课程是我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课。本文基于课程特点,结合高职学情状况,通过正确认识课程思政内涵,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探索"插画设计"课程思政的改革思路及措施,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发挥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要同向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在充分认识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文章立足于秘书实务课程内容基础之上,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有机融合,并对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构建“课程思政”视域下民政类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对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有着重大的意义。文中从行为与认知的两个维度、教师、学生和外部环境三个主体、学生认知能力、政治认同、为民情怀和公民素养四个方面构建民政类课程教学评价的一级指标体系,并提出以专业知识学习为基础、以思政考核融入专业考核、以情境测评完善评价形式的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作为党中央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深化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高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和方向。课程思政背景下创新双师协同育人模式能弥补当前课程思政实施中的不足,思政课教师通过与非思政课教师团结协作,形成育人合力,增强育人实效。文章从“理论、现实、实践”三重维度分析课程思政背景下创新双师协同育人模式的可能性、紧迫性和操作性,厘清课程思政背景下创新双师协同育人模式的理论基础、现实需要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公安高等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把政治建警放在首要位置。作为培养公安队伍后备人才的公安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公安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作用,同向同行,成为当下我国公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只有加强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合理、切合公安教育特色的管理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才能实现新时代对公安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为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陆续开展"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想结合."刑事诉讼法"是大部分高职院校法律专业的课程之一,也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刑事诉讼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研究课程中的思政教学目标和思政教育资源,探索利用杜威"五步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方法,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使法学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低年级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计算机技术的高渗透性使得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思政元素更丰富、更时效、更多样.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特性,从理论课堂、实验教学、自主学习、课外教育、课外实践五个方面构建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思政引导的教育模式,实现从课上到课下、从课内到课外的时空维度、从全体到个体的受众维度教学过程的无缝衔接、全方位育人,让学科课程从原来的"知识的孤岛"驶入育才和育人协同并进的新航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