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久前,本刊与武汉市实业家形象策划公司联合召开了武汉市新字号餐饮名店经营战略研讨会。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金生,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总会会长李昌禄,原市人大副主任金作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方精华,市商委主任吴玉梅等出席会议并讲话。近20位专家学者和新字号餐饮名店的负责人热烈发言。现将部分发言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1925年出生于山东日照,现年80岁。1941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南下,1950年到武汉工业战线工作至今。50年代任中共武汉市委企业部国营工业处处长,武汉市纺织局党委书记兼局长;60年代任市经委副主任;70年代从“五七”干校回汉后任武汉葛店化工厂党委书记;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任市经委副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1982年组建武汉企业管理协会(后改为武汉企业联合会)并担任会长至今达23年之久。同时,还担任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企业联合会副会长,武汉市社科联副主席等职。高级经济师职称,担任四所大学…  相似文献   

3.
武汉现代管理科学研究会成立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发起并筹组的武汉现代管理科学研究会于1995年4月28日在武汉召开成立大会。出席成立大会的有武汉市副市长孙志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作良、市政协副主席李崇淮,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陈放,武汉市...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武汉市各行各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第三产业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武汉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工业仍然是武汉经济结构的主体。尽管目前仍有相当  相似文献   

5.
在武汉市社科院近期召开的武汉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座谈会上,著名经济学家、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光杰教授,联系制约武汉经济发展的需求不足、市场疲软问题,着重指出,过剩经济不会是个短期现象;过剩经济的产生与市场经济有关,与社会制度无关;解决过剩经济问题,要着眼于扩大消费,而不能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从现在起,对此问题要高度重视,否则发展下去,危害很大。会后,本刊记者就上述问题对刘光杰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6.
《世纪行》2015,(9)
<正>本刊讯9月9日至12日,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庆率全国政协调研组来鄂,就提升长江经济带开放型经济水平等进行考察。调研组一行在武汉、荆州、宜昌三市考察了武汉新港、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长江岸线整治情况、长江三峡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等,与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省商务厅以及武汉海关座谈交流。省政协副主席陈天会主持  相似文献   

7.
信息月报     
邓道坤等视察武汉市重点工程□文/本刊记者2005年12月20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道坤、赵文源、王守海、鲍隆清,秘书长张牢生等对武汉市部分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视察。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零等陪同视察。邓道坤一行冒着寒风实地视察了武汉长江隧道江南工作井土建施工现场、武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作为内陆特大城市之一,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的大趋势,武汉如何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实现十五大提出的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武汉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刘汉清。记者:今年武汉市对外开放工作总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的经济竞争,将从单一的城市间竞争,变为区域性城市群的竞争。当前,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区域是,以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三大城市群。而武汉城市群是长江中游也是我国内陆地区最富活力的城市群之一。省委书记俞正声多次强调“要注重发挥武汉周边城市群的作用”。发挥武汉周边城市群的作用,对于武汉市、湖北省乃至我国中部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学习与实践》杂志自今年第一期起,在本刊与经协委合办的中部论坛专栏刊发了系列关于建立武汉城市群的研究文章,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年4月19日武汉市经协办与本刊联合召开座谈会,专题研讨武汉城市群问题。与会者认为,武汉要与省内周边城市建立经济共同体,共同打造城市群,同时要打破行政区划,加强与外省邻近城市的协作,建立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中国第四个经济优势区。  相似文献   

10.
3月27日,武汉市社会科学界第三次代表大会在汉口金融大厦举行。市社科界150余位代表出席了大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培栋、中共武汉市委副书记李岩、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梅芳等领导同志莅临大会;省社科联副主席陈昆满应邀参加了大会。李岩代表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11.
一、振兴武汉工业的目标 武汉市的长远发展目标是:要使武汉市成为 “我国中部地区经济、贸易、金融、交通和科教中 心,进而逐步建设成为经济实力强,文明程度高, 城乡一体化的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城 市”。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无论从我国国民经济 全局的发展趋势来说,还是从中部地区的特点以及 武汉市的市情和区位优势来说,都是有客观依据与 合理的。问题是对这一战略目标要有全面的辨证的 理解,尤其是不要把它与改造振兴武汉老工业基地 的必要性、重要性对立起来。 从现阶段武汉的实际状况看,工业经济仍然是 武汉市经济的主体并仍在起着主导作用。武汉市 199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仍占 51.6%。尽管这一比重相对于1990年的55.5% 和1991年的52%都是下降的,但并不存在加速 下降的趋势,1991年下降较多是与当年全国经济 处于市场疲软状况有关。如果我们再把1991年和 1992年两年国民生产总产值的增长情况拿来作一 分析(1991年增长9.64%,1992年13.83%,) 则可看出,第二产业比重下降过大对国民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12.
3月29日,中共武汉水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科委联合召开武汉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座谈会,全国工商联、武汉市有关领导及17家民营企业负责人与会,为武汉民营经济与高科技相结合,促进武汉经济快速发展献计献策。现将座谈会发言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世纪行》2015,(5)
<正>本刊讯5月28日至29日,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张基尧率全国政协调研组,就推进"十三五"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在鄂专题调研。省政协主席杨松,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王光谦、史玉波、姚中民、宋原生等参加调研、出席座谈会。副省长曹广晶以及省直暨武汉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座谈会上介绍相关情况。调研组一行考察了武汉市阳逻电厂和格林美(武汉)公司、  相似文献   

14.
1998年3月3日~6日,由湖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湖北省国资局、湖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联合主办的“股份制与资本营运高级讲修班”,在武汉举办。此次高级讲修班特邀全国和武汉地区的知名专家授课,如国家国资局的魏杰、国家体改委的范恒山、国家计委的徐宏源,武汉市的张代重、省体改委的尹光志、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周志纯、武汉大学的余杭、中南财经大学的张中华、帅重庆等专家教授,进行了历时4天的讲授。参加听课的代表有各地。市、州、县(市)体改、国资部门的负责同志,还有部分的县市分管这方面的书记、市(县)长,省直部门…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经济与税源、税收的分布状态通过结构性分析,我们认为,湖北省经济、税源、税收基本形成了以传统工业为依托、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以武汉市为龙头、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并重的格局。—地域分布呈现出以武汉为龙头,以荆沙、襄樊、十堰、宜昌为依托的“一头四足”式的格局。1993-1995年5市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三强,而其他8个地市州所占比例不到四分之一;5市占全省两税收入的比重为74.2%,与其经济实力基本适应。其他八个地方两税所占比重只有25.8%。其中武汉市在工业总产值、两税收入中所占比重最高。据此分析,我省经济…  相似文献   

16.
位于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交汇处的华中重镇武汉市,在中国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近年来,武汉挟其扼守中国南一北、东一西交通的要冲地位,凭借其坚实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教实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在中国改革开放这幕大剧中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可喜的是,武汉市在经济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同步发展。武汉的目标是,在未来的15年里建成国际性大都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武汉在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民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正致力于具有武汉特色的文化建设,以便满足民众文化精神生活需要。武汉在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许多大城市先后提出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武汉作为全国特大城市之一,已经具备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的条件和基础。武汉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用5—10年把武汉建成华中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这是一  相似文献   

18.
(2 0 0 1年 3月 30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  任命 :夏宗勇、沈秋萍、陈洪范同志为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杨金亮同志为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林艾英同志为河南省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免代表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杨德恭、陈圣广同志为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符文朗同志为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裴群国同志为河南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决定免去 :夏宗勇的河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职务 ;沈柏英的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  相似文献   

19.
一、武汉市对外开放回顾5年来,武汉市对外开放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992—1994年的全面起步、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随着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的发表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我国开放开发重点开始由沿海向内地推进。国家先后批准武汉为沿江开放城市、成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港对外轮开放,为武汉市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改革、扩大开放、促进武汉经济更好更快地上一个  相似文献   

20.
陈梦浓,1922年生,湖北武汉市人。1946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经济系。现为武汉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学术顾问,长期从事经济计划工作,致力于城市经济研究,先后担任武汉经济情报研究所所长,武汉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市政协常委,参与了广泛的社会学术活动。主要论文有《关于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试论我国中心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化》、《中心城市的多种功能与政府职能》。主持《武汉200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武汉工业资产存量调整》、《武汉建设国际性城市的目标模式及对策》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合作主编《中心城市经济问题研究》(上下集)、《建国以来武汉经济简史》、《经济区与经济网络》等书。论著及研究成果多次获省、市级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