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2008年1月27日,由重庆市奉节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黎强等14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一案,在奉节县法院宣判,黎强等10人因犯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分别获刑,同案的另外4名被告人也均获有罪判决。至此,检察官通过艰辛的付出,不懈的努力,终于赢得这场打黑除恶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黑社会性质组织,以暴力、威胁等手段,称霸一方,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本文结合上海地区发生和处理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分析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特征、成员构成及区域特征等问题.并重点研究了“保护伞”是否作为犯罪构成要素及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是否有存在必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志祥 《法治研究》2010,(10):36-45
在黑社会性质组织成立后,为了实现组织的内部控制而实施的强化组织的系统性或整体性的行为属于组织行为,为了实现组织的外部控制而实施的对该组织的外部活动进行策划、决策、指挥、协调的行为属于领导行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积极参加者和其他参加者分别对应于犯罪集团中的骨干分子或仅起到次要作用或辅助作用的成员。成立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不以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为前提。纵容行为构成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必须以行为人负有职责上的义务为前提。事前有通谋、事后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犯罪活动的。构成黑社会性质组织所实施的犯罪的共同犯罪。境外的黑社会组织.是指中国大陆境外的黑社会组织。对于境外的黑社会组织.认定的依据只能是该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而不可能是中国大陆地区的法律。  相似文献   

4.
2006年4月10日至30日,以刘俊勇为首.由公安部挂牌督办的涉黑大案——“6·30”黑社会性质组织案在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随着审理的深入,一个盘踞在新化县孟公镇、西河镇8年之久,杀人、抢劫、贩毒等无恶不作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清晰地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已成为中国境内各种犯罪活动中社会危害性极大的一种恶性犯罪.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生活秩序,且呈愈演愈烈之势。根据我国新《刑法典》第294条第1款的规定.我国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歹.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犯罪组织。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除具有团伙犯罪的职业化、智能化、暴力化和现代化等特点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只有了解和掌握这些特殊性,才能探究我国黑社会性质…  相似文献   

6.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修订后的《刑法》第294条的文字表述可以看出,立法机关是严格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和黑社会组织的。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包括4个方面,即组织结构特征、经济实力特征、行为特征以及危害性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不是典型的黑社会,而是介于一般的犯罪集团与典型的黑社会之间的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特殊犯罪集团。从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发展演变轨迹看.普通犯罪集团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朝着黑社会性质组织方向发展,黑社会性质组织大多是由普通犯罪集团发展而来的。但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普通的犯罪集团有着明显的区别。对于符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所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4个特征的恶势力,应当认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对于不符合黑社会性质组织的4个特征的恶势力,应当依法认定为普通的犯罪集团或者按一般共同犯罪处理一而不能上升为黑社会性质组织.  相似文献   

7.
方明 《广东法学》2002,(5):53-59
科学地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含义,以及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与黑社会组织、一般犯罪集团、恶势力、恐怖活动组织等相关犯罪组织的界限,是司法实践中准确认定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关键。从理论上研究探讨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构成特征及相关问题,无疑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办理涉黑案件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司法认定。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主要问题。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法律特征进行了规定.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4条第1款的解释》(以下简称《立法解释》),专门对黑社会性  相似文献   

9.
岳岩 《法制与社会》2011,(14):265-266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作为我国集团犯罪的主要代表,自从1997年刑法修订案以具体罪名确立于刑法以来,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为止,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并没有一个合适的标准,导致在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一般组织犯罪时出现争议,影响了共同犯罪研究的发展与司法审判的公正。由此可见,明确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性质,严格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其他组织犯罪,不仅是我国罪刑法定刑法原则的要求,更是保障共同犯罪领域罪犯人权益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刑事警察》2010,(1):F0004-F0004
点击“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信息网”、“贵州省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信息网”,毛明俊撰写的《浅谈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专案侦查》、《浅谈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起诉意见书的制作》、《贵州省湄潭县吴宗福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侦办经验和启示》、《浅谈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恶势力团伙的区别》.点击率过2万人次.全国20多家公安网站转载。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生活》2009,(17):M0001-M0001,3
近一段时期以来,对黑社会组织的整治成为舆论热点,而一些司法官员涉黑以及部分“黑老大”竟然头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红帽子”的怪现象引起公众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比如,重庆刚刚披露的打黑运动战果就颇让人振奋,在这场酝酿并持续了一年多的打黑战役中,重庆市公安局一举抓获了黎强、陈明亮等19名黑恶势力头目,I00多名黑恶势力团伙骨干成员全部被缉拿归案。与此同时,连任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9年,现任重庆市司法局长的文强因涉黑落马的消息也格外引人关注;更令人惊讶的是,黎强、陈明亮两个“黑老大”分别是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渝中区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1月10日,历经两年侦办的湖北省襄樊市释永涛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尘埃落定,襄樊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释永涛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非法买卖枪支罪、非法持有枪支罪、寻衅滋事罪判处死刑;对段建全、谭德星等23名组织成员分别判处无期徒刑及有期徒刑,为此案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3.
林国辉 《法制与社会》2011,(36):130-131
1997年《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设立“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罪名开始十年内,适用寥寥,但近几年,各地判例突增。2011年的刑法修正案八对该罪名进行了修改,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基本特征以及刑罚予以补充和完善。本文拟就现阶段我国刑法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规定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入手,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司法实践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黑社会(性质)组织本身就是一个亚文化群,其犯罪行为背后具有相应的亚文化特征。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亚文化特征以传统礼教为基础,通过各种形式的载体表现出来,起到聚集组织力量的作用。当前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除了具备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一些亚文化特征之外,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追求经济利益、积极寻求“保护伞”并逐步向政治领域渗透。为有效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我国的蔓延,有必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消除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5.
一般意义上的组织与领导行为有交叉和重叠,但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应有明确的界限。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是"发起组织",而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是领导者对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的策划、决策、指挥、协调等。  相似文献   

16.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正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对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其特点,准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其他类似有组织犯罪之间的区别,才有助于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17.
有组织犯罪是当前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刑法学、犯罪学、刑事诉讼法学等学科对此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使之成为了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本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含义、特征和类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心理矫治对策。分析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原因,认为社会控制弱化和腐败,社会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以及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打击必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在严打的高压下,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心理矫治工作,对那些初陷泥潭、涉恶未深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分子进行帮教,引导他们重回社会,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论点精华     
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是指具有组织名称、组织纲领与章程、严密的组织纪律与完整的组织结构、稳定的组织成员、固定的势力范围与黑据点、一定的经济基础与作案凶器,进行多种性质的犯罪活动的犯罪组织。从现已掌握的情况看,黑社会犯罪团伙其组织结构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型。封建式行帮型此类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一般都有组织名称、组织机构、组织纲领和章程。如"枭雄会""少林帮""红运公司""凤凰帮""蝴蝶帮"等等。邵阳市1986年破获的以刘志高为首  相似文献   

19.
在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时,应内看其组织特征,外看其行为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通常在一定区域或行业范围内,以暴力为后盾,通过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等手段,依靠犯罪组织的淫威大肆进行敲诈勒索、欺行霸市、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来获利。具备政治保护伞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重要特征,在反黑实践中要加大打击政治保护伞的力度。现阶段境外黑社会组织对广东的渗透具有很强的侵财性和暴力性,或自设炉灶,或勾结境内不法分子和犯罪团伙,形成一股罪恶地下势力,对渗透地社会秩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行为特征”是构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必备要件之一,对此《刑法》第294条第5款第3项的规定是“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立足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结合《刑法》第26条关于犯罪集团的规定,笔者认为.司法机关在认定是否具备该特征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