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各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生产停滞,经济衰退,为了保护国内市场,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世界贸易额出现下降。1982年,世界总贸易额下降了5%,据估计1983年继续有所下降。但是,与此同时,苏联和东欧六国的对外贸易却发展很快,特别是贸易量的增长速度尤其快。据统计,1983年上半年和上一年同期相比,苏联和东欧六国向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增长了16%,进口增长了11%。同期,苏联和东欧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顺差为27亿美元。1982年苏联和东欧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顺差为100亿美元,如果1983年下半年能保持上半年的增长速度,则1983年全年的贸易顺差估计可达130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一、扩大对外贸易的政策措施俄罗斯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多创外汇,以缓解国内商品极度匮乏与外汇严重不足的矛盾,振兴国民经济,对以下方面的政策进行了调整:1.进出口关税。今年年初开始,俄罗斯实行出口税政策。由于俄国内经济形势极不景气,企业经营状况普遍恶化,致使出口企业难以再抽出资金支付出口税,合同难以履行,也无法再接受新的订单。以石油出口为例,俄石油出口价约为110美元/吨,加上国内其它税金、成本等,企业最多只能获利10-20%。对市场疲软的产品出口,企业支付出口税以后,几乎没有多少利润,导致企业无出口积极性,在本国市场出售产品更感兴趣,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的出口贸易。今年一季度,俄罗斯产品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20%。针对出口税政策对俄出口贸易和工业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从3月1日起,俄罗斯降低了480种征收出口关税商品中的100种商品的关税。如粗、精矿石、铁矿石出口税率均降低  相似文献   

3.
今年上半年俄国内经济形势仍未见起色,但对外贸易形势则较为乐观:俄对外贸易总额为64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2%。其中出口为407亿美元,进口为233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6%和9.2%。分析其发展的特点有:  相似文献   

4.
地处欧洲大陆的匈牙利,国家虽小,但是外贸活动相当广泛,它与140个国家保持经济关系,八十年代初与97个国家签订贸易合同,它的贸易伙伴国绝大部分在欧洲。它的产品远销五大洲,五、六十个国家。它的外贸总额占国民收入的50%,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极重要的地位。据匈牙利中央统计局1983年公布的资料,1982年匈牙利外贸进口总额达3248亿福林,出口总额达3245亿福林,其中与社会主义国家外贸进口额达1730亿福林,占进口总额53.3%,出口额达1853亿福林,占出口总额57.1%;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外贸进口额达  相似文献   

5.
越南经济改革的现状与前景(下)张孝田侯志勇编译(六)对外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约28%(非正式出口未计算在内)。在出口金额中,迅速提高加工产品的比重,降低原料和初级制品的比重。集中进口适合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原材料和各种技术设备,逐步减少国内...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对外贸易体制的转轨是随着整个经济体制的转轨而进行的,经历了从直接的外贸自由化到有管理的对外贸易体制的转变,转变过程中俄罗斯对外贸易体制转轨的绩效是本文关注的要点.本文通过选取总体指标、外资部分、进口部分和出口部分等四大类指标数据,通过指标体系的设立,得出时间序列的绩效指数,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加以定性分析,从而对俄罗斯对外贸易体制转轨以来的绩效做一个纵向评价.并对俄罗斯外贸发展的影响因素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1994年韩国经济状况及1995年经济形势分析牛耕1994年,韩国经济摆脱了持续两年之久的低速增长局面,步入一个新的“坚实”发展时期。全年经济增长率为8.3%;按通关标准计算,对外贸易规模为1,985.8亿美元,其中,出口962.6亿美元,进口1,0...  相似文献   

8.
六十年代以来成功的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对外经济部门的自由化以及外向的经济政策会使经济增长和发展出现巨大的飞跃,资本——产出比例降低,出口实绩扩大,对世界经济冲击的适应能力增强。继八十年代末以来苏联东欧发生的一系列巨大政治变化,苏东的对外经济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苏联东欧国家从发展中国家成功经验中预见到广泛参与世界经济的可能利益,把对外经济部门自由化作为将国内经济加入到世界经济从而实现贸易利益的主要方面。对外经济的自由化包括取消数量限额以及对国际贸易的各种税收和补贴,实现  相似文献   

9.
一、东南亚国家发展代替进口工业化的作用和必要性 近年来,亚洲国家在工业化政策方面有了重大的改变,即从发展代替进口工业转向发展面向出口工业。许多亚洲国家在独立后立即采取的第一种工业化方针,就是发展代替进口工业工业化,通过发展代替进口的工业,鼓励国内生产那些过去依靠进口的工业产品来节约外  相似文献   

10.
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经济现象变化--结构性变化 1.概观 20世纪80年代后期,韩国经济的根本变化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首先对70~80年代韩国经济性质作一个总体评价,其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基于低粮价(低谷价)和低工资的出口主导型经济"或"依靠日本的原材料生产产品后打进美国市场的外向型经济".基于不同的政治立场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评价,但出乎意料的是,评价中的共同点是韩国国内市场(国内需求)过于狭小,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学派一直批判靠出口主导经济增长的政策或从原则上替代进口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化战略,他们也常常指出韩国国内市场比较狭小.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泰国从依靠农产品出口开始其工业化道路,在有利的国际市场环境下,泰国从80年代开始的出口导向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功.泰国的经验说明,依靠对外贸易和利用外国投资可以加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但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说明依靠外部市场的发展会受到国际环境的制约.而泰国面对国际市场变化时所采取的市场发展与转移方面的措施说明,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可以建立较为稳固的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12.
孙玉琴 《美国研究》2012,(1):113-123,5,6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开始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极大地损害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中美贸易也受到了严重冲击。1929~1932年,尽管中国货币被动贬值,但其对出口的积极效应远远小于美国进口税提高及进口需求下降的效应。1933年以后美国关税壁垒降低,美国货币贬值及白银购买导致中国货币相对升值,但有限的贸易自由化及国民收入的增加,引致进口需求扩大,并由此带动了中国对美出口贸易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中地区的工业化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型:进口替代替型和出口导向型。两种工业化类型仅意味着因产品的市场取向不同而设计的包含着不同财政、税收等政策的不同经济战略,而且反映着不同的政治倾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推行进口替代型工业化,而以亚...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自五十年代后期以来二十多年,经济发展迅速,经济体系由单纯转口贸易经济逐渐演变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多种经济。1965年同马来西亚分离后受到国内市场的限制,新加坡政府的工业政策从发展代替进口工业转向发展面向出口工业,这种工业化政策是和积极引进外资外技,加强扶植新兴工业结合在一起的。但是新加坡是一个海岛城市市场国家。缺乏资源,从进入七十年代后,国际市场上竞争日益加剧。同时本国劳动  相似文献   

15.
匈牙利在经济机制的完善方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近些年来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在经济管理中发生了很大变化,并通过了在经互会成员国的经营实践中没有遇到过的决议,所以引起了人们对这一经验的研究兴趣。在七十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中的不利趋势反映在匈牙利(和某些其他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中。载能体、各种主要原料和材料价格的暴涨(匈牙利进口的载能体、原料、材料的价格比国家的出口价格高出一倍)引起了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交换比例的恶化。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在推进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 ,日本的进口增长速度一直落后于出口 ,日本成了世界上贸易顺差最多的国家。对于日本的巨额顺差 ,单从出口竞争力和进口壁垒两个方面还很难给予解释。论经济实力 ,日本还逊于美国 ,但日本的贸易顺差却主要来自于对美贸易盈余 ,1 985年、1 990年日本对美贸易赢余分别占当年日本贸易顺差总额的 85 7%和 72 8% ①;论关锐壁垒 ,经过多轮的谈判、减税后 ,日本已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 ,其关税水平甚至要低于欧美② ;在非关税壁垒方面 ,倒是欧美国家对日本实行了许多的进口限制 ,而为…  相似文献   

17.
一、苏联、东欧各国向东南亚市场渗透的困难 在苏联、东欧各自的对外贸易中,它们和东南亚各国的贸易规模既小,比重也低。尽管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和菲律宾马科斯总统夫人访问过苏联,但这些访问并没有导致经济交流和贸易规模的扩大。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第一年,苏联社会经济状况明显恶化,出现了许多反常的现象。苏联官方和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国民经济已经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一、经济危机的表现和特征1.经济出现负增长。戈尔巴乔夫执政六年来,除1988年经济呈上升趋势(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5%)外,总的来说,苏联经济日趋恶化。从反映国民经济综合情况的国民收入这一指标看,戈尔巴乔夫执政前的1981~1985年,年均增长速度为3.2%,而1986~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在构建关于战后世界政治安排的同时,苏联领导人也非常关注在战后同美英发展经济关系的问题.迈斯基向莫洛托夫提交的关于战后美英经济政策的报告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制订出来的.在这两份报告中,迈斯基对战后美英的经济政策以及苏美和苏英经济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提出的关于苏联与美英发展经济关系的构想,对当时苏联领导人在战后与美英发展经济关系等问题上的认识产生了影响,并且这种构想与苏联领导人在战后初期奉行的大国合作战略以及关于国内经济重建问题的一些思考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捷克斯洛伐克是东欧较为发达的工业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其钢铁、冶金、化学等工业部门就颇负盛名,在世界工业制成品的输出总额中,捷克占6%。二战期间捷经济遭受的破坏也并非十分严重,所以在战后恢复期间,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捷克所制定的经济发展计划,并非从本国实际出发,而是照抄、照搬苏联模式,随意改变原来比较适宜自己的国家经济发展门类的比例关系,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计划,轻率地改变了过去正常的切合实际的对外贸易关系,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标,导致国民经济恢复以后部门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发展缓慢。与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