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中国乡村治理者身份制度及相应的村治模式变迁的长时段视野,分析村干部的制度身份定位与治理模式选择。中国历史上在不能实现官僚化、科层化的乡村治理体制的背景下,以绅士制度和职役制度为基础,在实践中形成了“乡绅—乡役”组合身份治村模式,弥合了乡役治村的身份困境。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立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和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干部与治理的制度经验,借鉴“组合身份治村”模式,完善“村干部”的身份制度,综合增强村干部身份的政治属性和行政属性,探索“政治—行政”的融合身份治村模式,是可行的善治之路。  相似文献   

2.
桂华 《人民论坛》2023,(1):52-55
国家下派干部深入基层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传统。在支农惠农的背景下,国家力量随着驻村干部直接进入村庄。一些地区采取捆绑式考核办法,使得驻村干部对村级工作负全部责任,造成村级工作行政化,影响基层治理效能。完善驻村干部制度关键是坚持基层治理“双轨制”,考核时应将驻村干部与村干部作出区分,避免干部驻村挤压基层群众自治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 ,被称为“村官”的村干部拥有广泛的权力 ,管理农村的公共事务 ,并在一定范围内代替政府行使国家的管理职权。依据我国刑法司法解释的规定 :村委会成员在从事法律规定的受委托的几种工作过程中属于“准国家工作人员” ,“准国家干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当前农村“村官”违法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 ,从中暴露出不少问题 ,亟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是个别村干部素质不高、作风不正、办事不公 ,有的甚至把当村干部当做谋财之路 ,以权谋私 ,不但损坏了干部形象 ,激化了干群矛盾 ,而且使自己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  相似文献   

4.
黎珊 《人权》2003,(6):45-46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下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广大农村的广泛宣传与贯彻落实,以及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一大批受村民拥护的人通过选举当上了村干部。这些村干部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被村民誉为农村“小宪法”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1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  相似文献   

5.
为落实民主理财,把一个图章切成5块,村民和干部都有份,如果有“一块”对需要报销的单据持怀疑态度,就不能报销。这是宁夏中宁县枣一村的做法。“五牙子章”是个土方法,但是,由“五牙子章”替代“一支笔”签字,就能够“强硬”地拒绝“831.4元的‘大单’”,在理财上落实了“民自为主”、民主决策的追求,也能有效防止村干部乱花钱。昔日村务公开“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贴在墙上、风吹刮在地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五牙子章”理财,从决策到过程直到最终结果全程公开,“从源头上制止了腐败”。纵向的权力架构是一个金字塔,“自上而下”的监督…  相似文献   

6.
强行政推动下的村干部行政化——湖北省杨村村治过程分析王巨光进入八十年代中后期,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大陆农村开始实行村民自治。村民委员会的出现标志着村干部的制度角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较之人民公社时期,生产大队干部仅仅是公社组织“代理人”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通常被称为村干部,这种称谓名副其实。人大制度自建立以来,对人大代表结构类型的划分一直很规范,各个类型都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其中的干部(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纳入国家行政编制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与这一概念显然  相似文献   

8.
八桂短讯     
乐业县夏福村:便民值班日就是好“便民值班日就是好!”这是乐业县甘田镇夏福村村民眼下谈论最多的热门话题。为方便村民办事,让村干部更贴近村民,夏福村每逢圩日都实行村干部便民办事值班日。村民来到村委会办公室,一进门就看到村干部准时在岗在位各自履行值班任务。一圩日早上9时许,村民冉六来到村办公室,向值班干部反映他家和邻居家发生的土地纠纷,要求干部派人去处理协调。值班干部边听边认真做好笔录,并当场承诺定好时间上门去解决处理问题。据介绍,夏福村建立值班日制度后,已有10多位村民来办公室专访和委托干部办事,他们的问题都很快得到及时解决。因此,夏福村民对这个能及时为民解难的“便民值班日”津津乐道。(黄运行)  相似文献   

9.
在某些地方,村干部虽然不是官,但因他们在一定范围内代行国家管理职权,在管辖的一方水土里也拥有不小的权力。在我国农村中,当上“村官”大抵有两种人:一种是为民办实事,深得民望的公道人;二种是家族势力大,在村里无人敢惹的“强人”。而时下农村工作中,少数乡镇政府又格外“青睐”第二种人,因为他们有“魄力”,有“能力”和“威慑力”。而第二种人中,也有不少村干部在当地农民眼里就是村霸,他们自恃“天高皇帝远”,目无国法,随意侵犯农民利益,为家族和少数人谋利,他们的胡作非为常常成为农民集体上访的诱因。实现农村的政治文明,是党的十六…  相似文献   

10.
最近,在下乡检查村民自治示范活动工作中,发现一些村将“依法治村”的形式概括成‘”村民自治’”的内容,他们拿出不少依法治村的章程条款和有关资料,来汇报不规范的村民咱治工作。笔者认为,这是包括某些民政干部在内的乡、村干部对“村民自治”与“依法治村”政策不清、概念模糊的表现。村民自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由村民群众依法自己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即:自己的干部自己选,依法选举村民委员会干部;自己的事情自己定,实行民主决策;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进行民主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管,开展民主监督。通过开展村民自治的一系…  相似文献   

11.
谁也不会忘记,仅仅在 7年前,“国家干部”还是足以引人自豪又颇令别人羡慕的身份,而今天,“国家干部”观念已逐步被人淡化。“国家干部”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种区别于农民、工人以及非国有所有制人员的职业划分和人事管理机制在建国以来运行了长达 40多年。这些年中,如果有了“国家干部”这个身份,就有了“吃皇粮”的资本,如果你不具备这种身份,那么,你就是有多么过人的才华,你都会被“国家机关”拒之门外 !就像人们形容的,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卧着。 为着这个身份,多少人漫长的等,苦苦的追,有人不择手段,有人趁机谋利…  相似文献   

12.
非正式的运作方式一直是国家权力在基层落地的重要途径。今天的基层政府正在向服务型转型,权力的非正式运作已呈现新走向。与以往研究较多的“治”或“管理”等强制型项目不同,北京某镇政府开展以服务为核心的农村老年心理干预项目值得关注。其中被正式权力的代理人(镇政府干部)吸纳进非正式运作网(老年心理干预守门人)的参与者,包括乡村中的体制精英、非体制精英和普通村民志愿者。参与者的最初动机包括情感与行政压力、政治地位的收益、乡土互助精神的留存。项目最终的结局是,干部向“管理/服务”多元身份的转型、以“善”为内核的服务精神得以正名、村民和老人的认同与拥护,项目最终从实施初始的各自谋算走向了实质意义的互通共融。  相似文献   

13.
曹毓民 《群众》2012,(5):78-78
朋友有良莠之分,交往有损益之别。领导干部身份特殊,权柄在握,责任重大,交友更加要慎重。领导干部如何择友,决不是生活网的小问题,因为涉及到权力利益,稍有不慎,难以避免被所谓的“朋友”设计陷害,栽倒在“朋友”设置的陷阱里。干部手中掌握一定的权力,担负着重任。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坛》2011,(9):33-33
李勇华在《东南学术》2011年第3期载文《自治的转型:对村干部“公职化”的一种解读》认为,当前政府给村干部发报酬的越来越多.而村庄是一个法定的自治组织.不是政府性行政组织.政府给自治体的领导成员发“工资”.势必造成政府“行政权”对村民“自治权”的侵害。群众自治(村民自治)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  相似文献   

15.
陈齐放  郑亚 《现代人事》2001,(10):34-35
最近,笔者下乡搞调研,听到了这么一件事,某村干部擅自取消了一村民承包集体鱼塘的合同,致使鱼被哄抢,损失五千多元。这位村民反映到乡里,乡里袒护那个村干部,这位农民上访两年未果。更为荒唐的是,乡长竟然在这位农民的上访材料上作了“到月球上找秘书长解决”的批示。  相似文献   

16.
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村级组织仍能保持治理活力,其核心在于村干部治理动力的合理动员。现代综合考评体系强化了村干部的行政化取向,村级治理唯上性增强。弹性化的考核安排可以释放自治活力。通过其内含的行政-社会激励式动员机制、类中心工作的精力配置办法和与社会条件相适应的检查强度,促使村干部积极回应村民诉求,实现“软考核激励”效果。作为一种治理管理工具,软考核激励机制可以重塑互动型的乡村关系,留存村级自治空间;并借助多重激励兼容功能,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最后,在保持治理目标不偏移的情况下,实现行政体系对社会治理资源的总体动员。由于软考核激励机制可以形塑“国家”与“社会”双强的治理效果,是基层治理体系“三治”融合的有效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村干部权力逐步弱化,尤其是在取消农业税后达到了最弱。由此村干部失去了介入农村社会的积极主动性及途径,村庄管理处于"无为"而治。村干部争选的逻辑是权责利的平衡,通过村民自治制度的长期实践,政治民主导向下的村官争选已相对平和。村治变化源于取消农业税及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使得村民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而不再受故土乡情的牵制。目前,村治模式呈"喜忧参半"态势。  相似文献   

18.
2004年4月,受县委委派,我从县委组织部下派到距县城45华里的双溪乡梓誉村任指导员。一年时间,我与村民同吃同住共谋发展,工作进展顺利,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欢迎,自己也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对如何当好农村工作指导员有了更深的体会。一要带着感情做工作,不当“看客”要做“主人”。下农村是要帮助解决困难的,不是去做客的。下派干部要舍弃“城里人”身份,始终记住自己是所驻村这块“责任田”的主人身份,与农村干部一道“耕种劳作”。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父母亲是地道的农民,对农村、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春播正忙,我去帮劳力少的困难户种田;…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笔者下乡碰见“村民要民主”与“干部要权力”的事情,很感兴趣,也就此事议论议论:村民要民主,干部要权力,这是新形势下农村工作中一对突出的矛盾。如果这对矛盾处理得好,党群、干群的关系就融洽,农村各项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党群关系就出现问题,干群关系就紧张,农村改革事业也就难以顺利进行。村民要民主,积极参与村政村务管理,是一种合理的行为。村民要  相似文献   

20.
群众呼声     
《政策》2001,(3)
随州彭家河村干部抓计生工作不力被免职随州市三里岗镇彭家河村村民来信反映: 因村干部抓计生工作不力,致使当地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混乱,该村九组村民秦定华、张志风夫妇计划外超生第四胎无人管,群众意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