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诉讼仪式主要有7种符号,每一种象征符号都有其指向于法律意义的象征,各有其严格的使用和布置规定。它们共同布设在法庭内,统合成一个有机的符号结构体系,通过参与人的行动所指,符号就能揭示出法律秩序和法律信仰等象征的意义。同时,这些符号还具备了道具和传输法律知识工具的功能,这使诉讼仪式成为表演的“剧场”和输送法律知识的“教学”场所。为促进法治建设,我国应关注象征符号在法律中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结构主义解放了语言与思想之间的混沌关系,在各个学科中引发了理论革命。受此理论指导,克鲁克洪认为文化存在显型与隐型的结构关系,弗里德曼进一步将法律文化结构分解为内部法律文化与外部法律文化。法律制度的结构与法律文化的结构,应该分属不同的理论论域;法律文化的结构从其理论预设出发,应当具备三重理论特征,分别解决符号意义、符号框架、型塑与限定行为三方面问题;法律文化具有表层结构、中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法哲学的法律思想,是以他所处的当时社会中既有的法律为理论前提和思想资料的。黑格尔所说的法律,既具有作为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社会规律的含义,也具有作为哲学认识论意义上的法律的含义。黑格尔的法律概念的本质是自由,黑格尔的法律思想所追求的就是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户籍管理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行政管理制度,是国家行下管理的基础,根本职能是从法律意义上确定公民的身份信息。姓名是一个文化概念,其有文化属性,它是一个国有、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与积淀,是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一个抽象符号,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识别公民的身份。基因和基因身份证在个体识别方面有其优越性和科学性,但不具有法律属性。公民的身份号码是公民身份法定化的根本标志,具有唯一性,确定性和法律属性,是理解户籍管理的法律坐标原点,能够真正实现对公民身份进行法律识别和确认。  相似文献   

5.
宪法作为根本法,它是基于人民主权原则制定的,与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等其他法律形式具有完全不同的法律特性。宪法作为根本法是其他一切法律形式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法律依据,"合宪性"是宪法对其他一切法律形式的正当性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宪法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一个国家的法律形式体系中,宪法是居于最顶端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形式。由于宪法在法律效力上和法律形式上与其他法律形式的法律特征相区分,所以,在法理上不宜将宪法视为一个与行政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等部门法相提并论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宪法应当在法理上作为各个部门法的法律原则而存在,宪法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具有根本法的法律约束力。  相似文献   

6.
行政法具有技术性特点。技术规范不能作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体系渊源,但强制性技术标准作为技术规范和社会规范的双重载体,属于部门(技术)规章。强制性技术标准在行政法律体系中具有自己特有的功能定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词汇分析的角度,反省和检讨我们自身的法律词汇系统,可以归为法律文化研究的范畴,这一领域引起了学者们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按照词汇分析的方法,以“动产”、“不动产”为研究个案,细致梳理这两个来自西方的重要法学术语在中日两国,尤其是在中国,如何被翻译出来、翻译中发生的变化,以及翻译最终确立的过程,可知,法律术语并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它的背后需要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8.
法律信仰作为一种人类对法律现象的终极关怀和参与,在社会法治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为实现法治的精神动力,今天却面临着在法治社会视野中弱化甚至消逝的危机。尤其在中国社会,法律权威受到挑战,法律信仰集体缺失。严峻的现实使我们必须反思,到底什么是法律信仰?中国所缺失的法律信仰又该如何建立?  相似文献   

9.
法律术语作为一种专业语言在构词上和语义上不同于一般汉语,它具有固定性、特殊性、变异性、单一性、相对性、包容性等特点。在法律实践中,正确、恰当地使用法律术语,对法律活动中的立法、执法、司法等各环节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法律活动中使用法律术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虚拟角色因其符号功能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成为文化产业新一轮的争夺对象.虚拟角色所具有的商业化权益归属于著作权人具有来源上的正当性和道德上的合理性.对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商业化利用虚拟角色的行为,应正确适用既有法律制度进行规制,坚持被动保护、个案认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及其品牌项目孔子学院是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的产物,是中国成功融入全球化后文化上影响全球的人文篇章,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相契相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也是中国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平台和生动载体,中外共建孔子学院为增进国际理解和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语言桥梁、消解文化隔阂、奠定人文基础。中外语言交流合作成为世界多元文明共同体、文化教育共同体、人文共同体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必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展现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12.
正义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也是价值衡量的标准.在现代法治社会,法律被视为是人类的正义观念.正义以法律的形式表现.法律正义以司法正义为终点,所以,社会正义的实现有赖于司法正义的保障,司法正义为社会提供向善的价值导向,守住社会道德的底线,司法正义能够坚定公众的法律信仰,有助于社会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再论环境资源法的伦理意蕴——以消费主义为视角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价值观主导下的消费模式已经为全球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构成了所谓的人类中心主义困境。因此,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困境,摒弃和超越消费主义价值观,取而代之以生态主义伦理观便成为人类寻求解决危机的必然之道。生态主义是环境资源法选择并设定的伦理基础,用生态主义诠释环境资源法的规则、规范是环境资源法伦理思想的应有之意。环境资源法的法治观、建构基础以及动态运行基础都是与生态主义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按照传统的法学观点 ,制定和实施环境法的目的是为了利用环境的外在价值 ,确认和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 ,因此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只能是人与人之间关于环境的社会关系。但是 ,环境的内在和外在价值是统一的 ,两者存在共损共荣的关系。承认和保护环境的内在价值对于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维护其他物种在自然法则面前的平衡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具有理性思维的人应该用法律来确认和保护这种价值。用法律来确认和保护这种价值的最好方法是承认环境法可以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妇女解放是全人类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创立之初就意识到妇女解放的重要价值。建党初期就"妇女"群体以及"妇女运动"性质作出适时判断,在关于妇女的决议、妇女运动思想的宣传、主要内容以及对妇女运动的领导等方面均有体现。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妇女解放事业,呈现出复杂性、国际性以及主体性转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网络世界的生活日益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约束力相对较弱的虚拟世界,人们能够自由地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甚至颠覆传统的文化价值和语言习惯,这些特性都对时下"90后"青少年的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火星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目前这种特殊的网络语言符号已为青少年群体广泛推崇并视为他们自己的独特语言体系。从符号互动的视角分析这种新兴的亚文化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及其运用于日常生活所引发的矛盾,旨在如何理性看待该现象并正确引导青少年的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国家权力主义和刑法工具主义色彩极为浓厚,政治国家占据着垄断地位,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控制。法律文化的传播使我们看到,作为法治的根本标志之一的刑事法治,以刑法限制国家刑罚权,包括对立法权与司法权的限制,保障公民的自由与权利是人类社会的长期追求和共同期待。因此,我们要建设法治国的法律文化,使法律真正起到平衡利益、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立法民主是现代法治的标志。近几年来,我国立法民主化渐入佳境,全社会呈现出"全民立法"的高潮。立法民主化有利于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民众间的沟通,有利于提高立法质量。我国现行立法民主化在制度构建和实践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提出议案的主体范围太窄,尚未形成完善的立法公开制度,民主立法的程序制度不完善,对民众意见的处理不尽人意等。  相似文献   

19.
犯罪主要是由于人类自身的原因.本文根据达尔文对人类的研究,探讨了犯罪的人性方面的原因,包括遗传、变异、返祖现象、生物欲望等等.同时亦从人的社会性等方面论述了人类自身对犯罪的免疫,说明法律的根本是关怀人,法律应当注意到人性,人的社会性,而非其残酷的严厉性.  相似文献   

20.
30年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在世界大家庭中的角色地位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然而,我们的文化地位却与经济地位不成比例,文化的影响力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影响力,这无疑使我们的大国形象受到影响。2009年4月19~21日,由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中国文化研究院(香港)联合主办的“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国际高峰论坛于杭州成功召开。与会专家来自中国内地及港澳台、美日韩众多高校和研究单位,分别从文化、哲学、历史、文学、伦理、语言、传播、教育、宗教、经济、法律等诸多方面,对当前中国文化的发展战略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