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商标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商标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是以实现商标终极功能为目标的动态顺应的过程。语用顺应论为商标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认为商标翻译中应做到三个方面的顺应:消费者心理需求的顺应,社交世界的顺应及语言结构的顺应。  相似文献   

2.
广告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语用顺应论为广告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广告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是以实现广告终极目的为目标的动态顺应的过程,翻译中应特别注意对受众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的顺应。  相似文献   

3.
任雅婕 《各界》2008,17(12)
本文以维索而伦的顺应理论为基础研究口译,阐述了顺应理论视角下口译过程的特征,提出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活动,是译员不断做出选择的动态顺应过程.  相似文献   

4.
杨庆华  张发祥 《学理论》2012,(14):172-173
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从顺应理论的语境关系视角对节目中出现的话语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顺应理论对交友类节目的安排具有指导作用,使语言使用更加得体,同时,对提高观众的欣赏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32)
维索尔伦提出的语言顺应论为研究语言的使用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对语言顺应理论做了阐述,运用语言顺应理论对委婉语从词语、句子、篇章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委婉语是人们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而做出的一种顺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张庆 《学理论》2009,(29):158-159
本文从顺应理论出发,在对大学基础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些教学策略,探讨了大学基础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英语教学是大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广大师生共同关注的重点,顺应论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从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顺应论在大学英语改革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顺应世界大势",1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是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探索中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新视角。我们要顺应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大势,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即"世界人民的美好2")的接轨;顺应世界新科技和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大势,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速中国与世界融合的进程;顺应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发展大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把握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潮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姜燕 《各界》2009,18(10)
文学翻译是翻译中的重头戏,要做好文学翻译需要文化、历史、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协调运作.本文主要从翻译美学角度入手,结合董秋斯和张谷若两位翻译家对David Copperfield不同的翻译译本,认为文学翻译的审美再现是一个认知同化或顺应的过滤过程.即认知图式的变化过程,通过这个认知过滤译者最大限度地再现了原文的美.  相似文献   

10.
宋晓磊 《学理论》2010,(5):128-129
本文以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为指导理论,以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为研究对象,试图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语用失误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其成为对语用失误研究的一个补充。本文从听说双方入手,一方面,如果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语境资源和认知能力预设失误,就会生成对听话人来说明示性差,关联度弱的话语,从而导致语用失误的产生,另一方面,在认知推理过程,听话人对语境假设的选择也影响语用失误的产生,如果听者选中的语境假设与说话者认为的语境不一致,语用失误就会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